一德路,关帝隔壁是天父

2013-04-29 13:47蒋勇
今日文摘 2013年8期
关键词:海味石室档口

蒋勇

地名是一个城市摊开的历史书,广州这本书显然“古”味够足,如一德路、状元坊、龙虎墙、估衣街等,读起便觉兰香满口。在这些街道中,取意“一德立而百善从”的一德路在广州闻名遐迩。

一德路名字虽古,却永远是一副过节的活泼样子,这里是“批发一条街”,无数怀揣老板梦的青年们在此活跃。又因有中国最大的哥特式教堂“石室教堂”,成为不少人寻求安宁的圣地,庄严神圣的教堂与市井世俗的商业街共存,各自为安。

穿过商业街的朝圣路

早上10点未到,街上就人群如织。随处可见的中国结、彩色灯笼、档口摆放的各种海味,让10月底的一德路弥漫着过节味儿。

大街上,身强力壮的青年们拉着小板车穿行于讨价还价的声音之间,他们身后是堆得像小山一样的货品,这一幕提醒路人,“批发一条街”现在很忙。

广西贵港人潘品堂是这些忙碌青年中的一员,他一边麻利地把纸箱堆砌在小板车上,一边对记者说:“别看这些老板的档口不大,就几平方位置,一分钟挣几十万绝不是吹牛。”

他确实没吹牛,在一德路,鲍参翅肚等海味大包大包地摆满各个小档口,再大包大包地转手出去,其间流动的资金数目外人难以估计。

“我在一德路取货,这里是我的宝地,希望在40岁前能在这里租个门面,就怕租金炒得太贵”。来广州7年,已经28岁的潘品堂正在实践自己的“广州梦”:从搬货的小工做起,白手起家打拼下一间海味店。

潘品堂的“宝地”一德路并不长,东起海珠广场,西至海珠南路,不过1000多米。在这里,有超过200间临街商铺,5个专业市场,经营着广州70%左右的海味干货批发业务,是东南亚最大的鲍参翅肚集散地。

然而商业氛围浓厚的街道并不是“铜臭之地”,相反,因为一德路东段旧部前56号的石室教堂的特殊地位,行走一德路被游人推崇为“朝圣之旅”。

“感受着市井街道与清高孤寂的教堂之间的反差,再一睹主教大人的尊容和气派非凡的仪式,混混沌地听着信徒吟唱着一段段赞美主的诗歌,就像是了却童年的一个愿景。”关于“朝圣之旅”,作家陈丹苗曾这样写道。

“这个教堂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是广州天主教的教会中心。”石室教堂教工说,教堂要惠及包括外国人在内的所有广州天主教信徒,每周六上午开始,要陆续开始韩语、粤语、普通话、英语四场弥撒。

你拜关公我信主

“我们的天父,愿你的名受显扬,愿你的国来临……”星期日上午,一德路东段的石室教堂内,甘俊邱主教正在诵经,辽阔教堂里的回音让弥撒仪式庄严而肃穆。

因被媒体报道“可与法国巴黎圣母院相媲美”,这座建于1863年,落成于1888年的教堂每周都要迎来不少新游客,还有虔诚的信徒。

“只要不是去体检,阿白(曾祖母)星期天都会来。”陈楠的阿白是一名虔诚的信徒,已经奔90了,杵着四角拐杖的她,走路止不住发颤,在陈楠的搀扶下才能迈过教堂的门槛。

“我不信教,只是进去休息,很感谢那些教工,每次提着大包小包进出一直没被拦过”,越秀区三角地的文具店老板周先生常来一德路批发货物,教堂就是他午休的最佳去处。

教堂为让更多人信教,从不拒人门外。室外排水的石制兽头不是西方的怪兽,而是中国式的狮头,也见证着它为融入本地文化的努力。

这种努力感染了部分一德路的居民,住在一德路的郭海权说:“有次周末我去教堂,身上带了300块钱,当时捐了100,自己留了200,中途接到一个紧急电话,我匆忙出教堂去开车,结果把人家一辆车擦了一下,那人很大度,不多不少就让我赔200”。

郭海权相信这是主在把一切安排好了,没有必要在意钱财得失。

不过,像郭海权这样的人,在一德路应算少数,因为一德路大多数商铺是供奉关帝,罕见天父的踪影。显然,比起说富人进天堂比骆驼穿过针眼还困难的耶稣,商家们更爱能招财进宝、庇护商贾的关二爷。

“椰子我就吃,耶稣我就不信”。

在一德路开档口的老板陈志冲说道,他的档口离教堂不远,收银台背后是一尊关帝像。

“信耶稣的人去教堂里弥撒,我每天起来就擦擦香台,给关二爷两根香,他们想的是以后上天国,我这辈子能不愁钱花就不错了。”陈志冲说。

教堂负责招募教工的邓主任也对记者说,教堂的信徒多来自广州其他地方,一德路的并不多。

“您信教还是信关公?”记者问坐在一德路旁的一位街坊阿伯。

“我什么都不信,只信这个。”他用手比划了一个数钞票的动作。

猜你喜欢
海味石室档口
呼吸咸淡适宜的海味(外一首)
国内最大羽绒服“档口”变形记
档口招租罗生门
法国总统马克龙夫人布丽吉特马克龙莅临海味观
不断创新话语体系办好“海味党报”——以人民日报海外版为例
入唐百济遗民流向与连云港封土石室墓
日本列岛封土石室墓的展开与连云港石室墓
我国东北地区的高句丽封土石室墓
茶 味
黄炘伟:以专业、专心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