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深处读板桥

2013-04-29 00:44李世恩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13年8期
关键词:焦山范县潍县

李世恩

这个春天,来得太迟,我居住的日照这座海滨小城,温润中仍然透着一丝丝凉意。

昨夜,一场小雨悄然飘过天空,而地面只是一层露水般的浅湿,如果不留意,浑然不觉曾经有雨来过,就像天边掠过的鸽哨,倏然远遁,不留一点痕迹。

此时,正是2013年的清明时节。此刻,我走在这一片安谧的竹林之中,看脚下笋芽破土而出,惹人怜爱,心生欢喜;耳闻鸟鸣啾啾,竹叶沙沙,悠闲而惬意,而突然地,我却又若有所思。

这一刻,一个人的形象就倏然出现在眼前,一个人的名字就悄然跳动在眼前。

哦,他是谁?是你吗?此时此刻,我怎么就想起了你?可是,置身竹林深处,又怎么能不想起你呢?

你就是曾任大清范县、潍县县令的郑板桥;你就是诗、书、画三绝的郑板桥;你就是“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

你出身寒素之家,所以你和普通百姓为伍;你家境贫寒,所以你深知底层生活之苦;你憎恨那些不为民做主的贪官污吏,所以你立志考取功名,做一个真正为老百姓做事的好官。于是,你发奋读书,祈望通过科举应试,一朝进仕则能为百姓做事。

在这条路上,你走得好艰难。你用心堪多,你用力甚勤,你如饥似渴。终于,24岁时,你考中秀才,40岁时,你考中举人,44岁时,你高中进士。十年读得寒窗苦,你却用了整整20年。20年真的不短,大清皇帝都换了三任,所以,也就有了你后来的“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的自嘲。44岁终为官人,这个年龄,已经不再年轻。所以你与那些年少得志者相比,没有了轻狂和不知天高地厚,多出了经过岁月磨砺之后的练达和淡定,更多出了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思考。从这一刻起,你的人生之路,就注定与众不同和卓尔不群。

五年之后,你被朝廷任命为山东范县的县令,这个时候,你已经是49岁了。

已过不惑之年的你,对于功名利禄已经看淡,你只想能好好地为百姓做一些事情。上任之前,你已经了解了你的前任们的所作所为。走马上任之时,你别出心裁,让人在县衙的墙壁上打了许多个大洞。众人不解,问你缘何这样?你淡淡一笑,说:没什么,只是出一出前任官吏们的那些恶习和俗气,我要让范县的老百姓看到一个与以前大不相同的县衙。

性格决定命运,这话真的不假。

范县之任,一干五年。你明镜高悬,克勤克俭;你荡涤浊流,正本清源;你鼓励百姓种桑养蚕,发展农耕。这五年,百姓安居乐业,子嗣兴旺,人人都说你是真正为老百姓说话做事的青天大老爷。五年之后,你被调任山东潍县县令。你依然秉性如初,亲民如子,每次出巡,从不打“回避”和“肃静”的牌子,从不鸣锣开道,甚至有时还着布衣穿草鞋,走村串户,访贫问苦。你还默默资助了一个叫韩梦周的爱读书的贫苦子弟,使他得以参加科举考试,后来中得进士,成为一段佳话。

这一日,你挥笔作画《墨竹图》,情动之时,你一气呵成,写下了那首著名的《墨竹图题诗》: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原来,你身居书房,闻听风吹竹动,听出了老百姓的一片疾苦声。

你为人正直,敢作敢为。乾隆十七年,潍县发生大灾害,先是闹完旱灾,又闹涝灾,庄稼颗粒无收,百姓民不聊生。你没有经过朝廷许可,毅然下令开仓放粮,担的是被问罪杀头的干系啊!你的作为赢得了百姓的一片叫好声,有史为证: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然而,事情似乎并没有你想象得那么简单。

那个年代,似乎天灾人祸总是与百姓如影相随,三天两头遭灾荒。每一次遇到灾荒的时候,有的县会夸大灾情,虚报多报,以多领取救济,却中饱私囊,他都是具实呈报,从不瞒报,也不虚报。而且还责令富户轮流舍粥,以供饥民糊口。甚至,他还带头捐出自己的俸禄,接济百姓。为此你还刻了一枚图章明志:“恨不得填满普天饥债。”秋后,如果百姓们无法归还借粮,你干脆让人烧了债券。由于你常常下乡体察民情,朝廷派来的官员下来视察却时常找不到你,自然要责怪于你,而你却不买他的账,拂袖而去,从此种下芥蒂,但你依然“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来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你身处官场,当寂寞苦闷无处排解之时,便钟情于山水,醉心于兰竹。因此,你的画以竹、兰居多,而且构图总是那么简洁、巧妙,几杆竹,几笔兰,一两块顽石,似乎都是不经意间一笔勾成。你尤善画墨竹,多为写意,画风清劲飘逸,超凡脱俗。

而你的字,同样不输于你的画。你的字总是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带给人一种特殊的、与众不同的美。你的书法吸收真、草、隶、篆四种书体所长,还创造了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的新书体。放眼望去,仿佛乱石铺路,墨象斑驳,跌宕奇诡,真真是一派冷峭峻拔、嬉笑怒骂而又自然天成的浪漫意趣。

十余年前,我在一家旧书店里偶得你的一幅《难得糊涂》和一幅《满江红》行书轴,虽是临摹本的印刷品,但依然感到是何其幸运啊!我知道,《满江红》是你的行草代表作,书写的是你的老师陆震所作的《满江红》词一阕。全轴以行、草为主,兼参以篆、隶、楷的用笔、结体,行笔拙实不失秀润,凝厚中显出俊逸,浓淡氤氲,疏散迷离,怪奇拙美啊!我还知道,真品至今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但我仍然很满足,置于书案之上,每每观赏,总是如饴在口。

再次品读中,我顷刻间豁然开朗,明白了你寓意于字的良苦用心。

那日,你偶游莱州去峰山,天色将晚,恰遇山中有一茅舍,便前去借宿。一位自称“糊涂老人”的老者见你神色不俗,欣然将你迎入舍内。闲谈之中,你见一精致石砚,爱不释手。老者见状,遂请你为砚题字。你此时正郁郁寡欢。有感而发,随即题写了“难得糊涂”四字。并加盖“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方印于后。题后,你余兴未消,力邀主人为字题跋。但见老者略加思索,挥笔书就:“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转入顽石更难。美于中,顽于外。藏野之庐,不入富贵门也。”随之,盖上“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的大印。你见之大惊,知遇高人。屈身探问方知老者乃隐居于此的前朝高官。你自愧不如,提笔续诗于后:“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意思就是:聪明人当有自知之明,善于审时度势,知进退,明得失,不务虚名,方可心安理得,知足常乐。

是啊,真正的聪明,绝不是锋芒毕露,而是大智若愚。

但是,你领悟得还是晚了一点。

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春,缘于你的那一次开仓放粮,恶人谗言诬告,终被朝廷问罪罢官,时年61岁。去官之日,百姓携老带幼,沿途相送,遮道挽留,你只雇了三头毛驴,一头自己骑,一头让人骑着前边领路,一头驮着行李。做县令长达12年之久,你却清廉如此,送行的人见了无不感动,家家画像以祀,并为建生祠。你向潍县的百姓赠画留念,画上题诗一首:

乌纱掷去不为官,

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

秋风江上作渔竿。

而行前,你去信让舍弟为你置一块地:“心思旷远,不乐居耳,最好在鹦鹉桥至杏花楼周围,那是一片荒城,无人居住,隙地甚多,不与民争利,筑土墙一院,砌茅屋两间,可以论文赋诗、贮书藏砚即可。”每日“白菜青盐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其乐融融。

从此,你返乡,以诗书画为生,度过了贫寒而很有气节的一生。

去年的春天,我去江苏参加一个散文比赛颁奖活动,组委会安排游览镇江的焦山。许多人是冲着美丽的风光去的,而我却是冲着你去的。因为,相传焦山是你孜孜读书并取得功名的地方。

在焦山双峰北面的别峰岭上,翠竹环抱之中,有一座别致的方形四合院,又叫做“别峰庵”。别峰庵的北侧有小斋三间,天井中有一个花坛,桂花丰茂,修竹挺拔,环境十分清幽。这里就是你读书的地方。过道门头上题有“郑板桥读书处”的横额,门上还保留着当年你手书的对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当年,你为了迎接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找到了焦山别峰庵这个幽僻安静的地方专心攻读诗书。你深爱焦山满山修竹,留下了许多有关墨竹的诗画作品。

我突然发现,这里的竹子与众不同,显得清癯雅脱,又是那样瘦劲孤高,正如你所说:“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爱我也。”

哦,先生,我终于明白了:竹子,原本是你一生的寄托和追求啊!

责任编辑:黄艳秋

猜你喜欢
焦山范县潍县
长亭印象
俗手、本手与妙手
———含参导数问题的解题思路分
潍县萝卜及其栽培技术
潍县乐道院集中营被关押西方侨民信息再考证
陆游撰并楷书《焦山题名》摩崖石刻
阮元与焦山的不解之缘
范县
郑板桥智断案
范县科协参加2017年“三下乡”活动
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