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时民 孙剑宇
大多数人第一次领略到显微镜下微观世界的奇妙,恐怕是在学生时代的生物实验课上:按照课程大纲要求,学生“应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的表皮细胞”。在课堂上,我曾经通过目镜,清晰地看到一个个近似圆形却又形态各异的细胞核被各自的紫色多边形细胞壁所包裹,好像居民楼竖剖面中各个房间里栖居的“住户”。在看到这个景象的一瞬间,我感到新鲜与好奇,至于显微镜的放大原理、细胞内部具体的结构功能以及显微摄影图片是如何被拍摄下来的,这些原本的教学重点,好像都让位给因剥洋葱而狂流不止的鼻涕眼泪,而被彻底地淡忘了。
也许,当初不是每个学生都思考过显微观测与显微摄影的实际意义,但它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确实占据着重要位置—目前,在医学检测、检验、研究及教学方面,显微摄影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在现代医院的设置架构中,检验科是必不可少的。检验科也称医学实验室,其主要职责是在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之间建立桥梁,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临床化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免疫学、血液学、体液学以及输血学等分支学科。平日里,网络、杂志、专业图谱等刊物中所发表的那些美轮美奂的显微摄影图片,大多出自检验科医疗工作者之手。
在本专题的这篇文章中,我们约请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副主任技师张时民先生,讲述他数十年的一线工作与学术研究,以及对医学检验工作的理解,有侧重地介绍医学实验室中的微观艺术,以飨读者。
专家本是摄影爱好者
“我与协和怕是一辈子的缘分了……”张时民边说边打开电脑中的一张扫描版出生证明:“这是我的出生证明,当时家里还没有给我起名字,所以上面只写着‘某某孩。这张证明也让我在协和医院有了自己的第一份病历。”
作为一名医者,一名协和人,张时民从心底感到骄傲。张时民在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工作已 34载,目前担任副主任技师,兼任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8年制)实验诊断学教学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张时民拍摄用于诊断、科研、出版与教学的显微摄影图片逾万张,出版过3部医学检验形态学图谱类专著。
张时民还是一名“老资格”摄影爱好者。自中学时代起,他开始自学摄影,至今已与相机结缘近40年。无论工作出差还是家庭旅游,张时民都会带上相机,随时记录下让他感动、陶醉的瞬间,而审美与构图的经验,也渐渐融入张时民的显微摄影中。
张时民认为,从拍摄对象、拍摄方法及最后的用途来说,常规摄影与医学显微摄影在技术要求上有所不同。通常,常规摄影拍摄的是宏观世界的方方面面;而医学显微摄影则是通过显微镜这一工具与相机的完美结合,观察大多数人所不曾了解的微观世界中的各种物质。医学显微摄影的目的是发现和记录病患身体中细胞和各种组织成分出现的病理改变,拍摄的核心功能是对疾病诊断和治疗,同时还可积累、传播治疗经验。
在张时民看来,影像的艺术性,是医学显微摄影主体功能的副产品。作为一名具备丰富审美情趣的医疗工作者,在完成显微摄影核心功能的基础上,不妨将微观世界中的神秘、趣味与美在艺术层面上作出更进一步的展示。
正是在显微摄影工作方面的长年积累与对这一专业的深刻理解,张时民的医学检验技术与显微摄影作品在业内得到认可。张时民自己,也不断从医学检测工作中体验到为病患排忧解难与艺术创作的双重快乐。
显微摄影大有作为
在数码时代到来之前,显微摄影是一项具较高操作难度的工作。首先,由于相机镜头与显微镜目镜难以完全匹配,设备之间不易连接;其次,相机与显微镜连接后,对焦不好控制,容易失焦;第三,各类标本在同一固定光源下透光度不一致,曝光准确度不易掌握。因此,在胶片时代,从事医学显微摄影的医疗工作者,须有扎实的摄影基础和丰富的操作经验。
回忆当初刚刚接触显微摄影时的情况,张时民说:“我们最初很难确定某个切片或标本要采用哪种曝光组合,只能在确定光圈值的情况下,大致估算快门释放速度的区间,之后在区间内逐挡依次尝试,再从底片中挑选出曝光最适合的一张。(这个过程)很麻烦,而且胶片的成本非常高。即便如此,我们依然要坚持不懈地进行观察和拍摄,因为这对于临床诊断与教学工作来讲太重要了。”
曾有一位患者,因牙龈出血不止,持续时间长达2个月而来协和医院口腔科就诊,但牙科医生仔细检查后,却并未发现导致牙龈出血的直接原因。牙科医生一时无法确诊,于是想到了血液化验。当患者血液样本送至检验科后,张时民使用显微镜对血样进行仔细观察,意外发现该患者的血样出现造血干细胞异常的克隆现象。以此可基本确诊该患者得的是白血病。张时民立即拍下观测图片,撰写检测报告,患者也被迅速转移至血液病科室,及时开始相应治疗。
除现场检验之外,医学显微摄影的图片、图谱在医疗教学与医疗知识普及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由于地域局限性,许多罕见病症的镜下特征并未被广大医疗检测人员熟知,这时显微摄影的图谱就可以起到很好的参考作用,帮助医生迅速确诊。在这方面,张时民一直在不懈努力。他不仅拍摄、制作、发表显微摄影图谱,而且每当在镜下观测到较为特殊的情况并确诊后,都会将拍下的图片上传到自己的微博,与全国乃至全球的医疗工作者分享、交流。
许多其他城市的医疗检测人员,也会将自己所未见过的显微摄影图片通过网络发给张时民请教,张时民在空闲时会对同行的提问逐一细致解答。可以说,张时民不仅拥有显微摄影专家高超的“技”,同时也具备良医深厚的“德”。
张时民的显微摄影图谱与医学研究成果,不仅用于医疗行业的交流与普及,在其教学中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13年新学期,“显微摄影”将作为北京协和医学院研一学生的选修课,课程由张时民主讲。“北京协和医学院也许是国内唯一一所开设医学显微摄影课程的医学院校。显微摄影在医学高校中的普及度还远远不够,国内这方面的人才还十分缺乏。但愿我能开个好头,通过课程把专业知识传授给他们,也能把对显微摄影的审美教给他们。”
微观世界并不遥远
采访中,为了让我能直观、深入地了解显微摄影与医学检验的完整过程,张时民引领我参观了协和医院新门诊楼的检验实验室,并亲自演示在镜下观察标本、测量细胞个体大小,以及传统显微摄影的操作流程。庞大的检测实验室、精密的检验仪器、种类繁多的显微镜设备以及先进的自动检测样本传送系统,让我叹为观止。
虽然用于专业医学检测的显微技术设备结构精密、造价昂贵,但普及型生物显微镜价格还是“平易近人”的。在网络购物平台上,很多光学仪器厂家都在销售普及型生物显微镜,其放大倍率与成像效果基本令人满意。如果你已厌倦了常规的拍摄方法,也可以考虑购入一台入门级显微镜,连接上相机,或许它就是你进入微观世界的钥匙,可以为你打开窥探另一个神奇世界的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