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巧而个性的SAMOCA 35Ⅴ

2013-04-29 10:29:36沈铭
摄影世界 2013年8期
关键词:调焦胶卷光圈

沈铭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工业生产重心回归民用,尤以相机工业的发展最为活跃。1950~1961年是日本相机工业大发展时期,相机制造厂出现爆炸式增长,著名的有第一光学/东乡堂/东京光学机械/兴和光器/昭和光学精机/东亚光机/大船光学机械/常磐精机/太阳堂光机/八阳光学/深田商会/日本光测机制作所等等,不可胜数,相机品牌也是五花八门,有些昙花一现,有些持续发展,有些则半途淡出。

日本是使用汉字最多的国家之一,仅次于中国,早期日本工业产品的品牌中常见汉字使用,唯有相机使用汉字最少,战后产品更是未见汉字使用(在中国生产的“安源”相机除外)。也许日本人认为相机是西式物品,品牌自然也应以西文体现。战后不久,日本Sanei Sangkyo K.K.(三栄産業株式會社,后来更名为Samoca Camera K.K.即サモかカメラ株式會社)生产的小型 35 毫米相机也使用西文作为品牌,称SAMOCA系列 。由于Sanei(三栄)的日语发音酷似“三A”,故其先期产品中使用了三角形组合成的AAA作为标志(Logo)(图01)。

有资料显示,直到1962年,SAMOCA系列相机至少生产过下列型号(见表1)。

其中,1955年出品的SAMOCA相机由于外形独特,被后人评论最多,也一直被各国相机藏家所关注。

SAMOCA系列相机中,35Ⅰ和35Ⅱ型酷似孪生兄弟,均采用C.EZUMAR 50mm F3.5镜头(最小光圈f/22),快门挡位有B、1/100s、1/50s和1/25s,主要区别在于Ⅱ型机在Ⅰ型相机上方SAMOCA字标位置增加了附件插座,且闪光插口有所改良(图02)。由于相机定位于普及产品,所以从35 Ⅰ型机开始,SAMOCA相机设计人员就将镜后中心快门模块化以降低相机制造成本。模块化快门是最古老的一种快门,脱胎于无快门的古董级相机的一种附件—独立式镜前快门(使用时装在镜头前以控制曝光),这种外观呈方形的独立式镜前快门最终演化成早期相机上的模块化镜前快门(图03),后有厂家将模块化快门倒装在镜头后方,进而又发展出各种类型的镜后快门。Sanei Sangkyo K.K.就借鉴了早期镜后快门的模式,将其用于小型135相机SAMOCA上(图04)。这种在方槽内安装快门零件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零件精度要求,便于装配、修理。

SAMOKA一出现,就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小巧的135相机,1955年的35 Ⅲ和35 Ⅳ型依旧保持了这种风格(图5),不同的是调焦部分经过改良,且增设了景深表,镜头还特别加注了ANASTIGMAT字样(意为“消像散”),35 Ⅳ型机的最高速度增至1/200秒。但相机上快门还是沿用了35 Ⅰ和35 Ⅱ型的下揿键方式(在3A标志上方),每次拍摄前需要单独上快门,操控略感不便。不过,同年出品的SAMOCA 35 Ⅴ(图6)彻底改良了35 Ⅳ型机之前的上快门与输片分离的状况,上快门用的下揿键被取消,在整体风格变动不大的情况下,相机档次得到明显提升。

SAMOCA 35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产品,它在设计上沿袭了35 Ⅳ型之前的诸多元素,也对稍后的产品产生过一定影响,如SAMOCA 35Ⅹ(图7)。但这种影响在1950年代后期开始消失,其个性化被大众化所取代(图8)。因此,SAMOCA 35Ⅴ可以说是1950年代SAMOCA 35 系列小型相机个性化的一个缩影。

如上所述,SAMOCA 35 Ⅴ最为重要的是对模块化快门的改良。它不但省去了上快门用的下揿键,将上快门与输片机构做内部连动(图9),还将原本方形的模块化快门外观改良成具有一定艺术造型的外观,增添了相机的个性化风格(图10)。此外,模块化快门外壳和机身主体均采用了胶木结构,降低了制造成本。相机尺寸保持在105×69×84毫米,重约450克(含胶卷)。

SAMOCA 35Ⅴ的镜头与前代的SAMOCA 35 Ⅲ型及Ⅳ型一样,也是C.EZUMAR ANASTIGMAT 50mm F3.5(图11),看上去小巧袖珍,镜头镀膜蓝色,采用整组调焦(图12),最近调焦距离为3.5英尺。镜头最小光圈为f/22,由于采用6叶片彩虹光圈,f/22与f/16之间的变化不是很明显。该镜头f/8为最佳光圈,像质最优,故标以红色。在此光圈下,将距离调至红字体标注的24英尺,可以在光线充足条件下拍摄风景。但24英尺不是50毫米镜头的超焦距最优距离(f/8时=6.25米),所以不建议用它拍摄近距离人像。

由于35Ⅴ未装备机内测距装置,虽可外接测距器,但目测距离调焦仍为使用常态,估测产生的误差主要靠景深去弥补,这就意味着要尽量使用小光圈来保证被摄物结像的清晰,而场景方式可以满足户外被摄物3米~∞的景深。镜头上红色的“C.”会让人想起常见的标有红“T”和红“V”镜头,往往是使用了高折射率超低色散镜片那一类,不知道这款普及型相机镜头是否也使用类似技术。不过,笔者通过实拍发现,该镜头的影像清晰度和色彩均表现良好(图13),但也还存在晴天小光圈下高光层次丢失的问题(图14),镜头总体素质有些像美国同类产品。

SAMOCA 35Ⅴ调速盘位置与先期产品一致(图15),这与德国FinettaⅣD相机有异曲同工之处(详见《摄影世界》2011年12期),或许这是镜后模块化方形快门的特点。不过,SAMOCA 35Ⅴ调速盘由于设计原因容易松动,解决方法是找一个合适的弹簧圈加在调速盘主轴的螺栓上,再封漆处理一下。

SAMOCA 35Ⅴ快门采用与35Ⅳ相同的三叶片结构(图16),比35 Ⅲ型相机的两叶片结构更进一步。设计三叶片结构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快门速度。一般对中心结构快门来说,简易机的单叶片快门只能获得大约1/30秒左右的速度;双叶片可以达到1/100秒(程序双叶片快门即光圈快门合二为一的不在此列);三叶片则可达到1/200秒或以上(图16);五叶片更可达到1/300秒或以上。

SAMOCA 35Ⅴ毕竟属于1950年代中期的普及型产品,在常用胶卷感光度多为ISO 50~100(DIN18/10~21/10)的大环境下,并没有刻意追求快门速度,选择1/200秒已经覆盖了一般使用环境。当然,由于该机快门加工精度不高,撰此文时笔者用OMES快门测试仪对其最高速度做了8次数据采集,结果显示:其低值为14401微秒(约1/50秒);高值为1223微秒(超过1/500秒);均值为6995微秒(刚超过1/100秒)。这至少说明其在1/200秒段的快门稳定性不高。不过,借助胶片(尤其是负片)自身的宽容度,这一误差对曝光造成的副作用基本可以忽略。

SAMOCA 35Ⅴ主体为胶木材质,所以采用大开盖设计(图17),后盖为金属材料,开启后盖须由底部旋动开关控制(图18)。相机还在回片旋钮上设计了胶卷类型和感光度记忆盘,用于提示所用胶卷。这种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还表现在回片方式上,当SAMOCA 35Ⅴ的小扳把式回片离合开关处于R位时(图19),旋动回片钮则可轻松倒卷,这比当时许多相机采用的人工揿压式回片离合开关省力得多。

综上所述,SAMOCA 35Ⅴ相机是日本1950年代中期体积小巧而个性十足的产品,加之厂家在后来的竞争中淡出,其产品渐已成为历史记忆,尤以SAMOCA传统风格相机备受相机爱好者和收藏家关注。至今存世的SAMOCA相机,其收藏和研究价值已经超过其使用价值。通过这些产品,人们可以窥视到日本相机工业中非主流产品的发展与消亡。

猜你喜欢
调焦胶卷光圈
影像视界
影像视界
商业摄影师的胶片情怀
摄影之友(2019年6期)2019-11-22 08:07:23
为什么数码相机不用胶卷也能照相
Foma与Rollei黑白胶卷试拍
照相机(2017年12期)2017-02-08 03:42:52
空间相机均力输出式调焦机构
光电经纬仪自适应调焦窗口构建
提升格调的光圈、焦距设计
CHIP新电脑(2016年3期)2016-03-10 14:33:43
“0起点”专业摄影技巧与基本功训练(二)
消费电子(2016年2期)2016-03-01 08:21:07
星敏感器调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