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江 孙剑宇
从古至今,生命力是人类艺术热衷表现的主题—最为本质也最为深远。审视、描摹和塑造承载生命力的艺术形态,是人们发现美/认识美的历程中重要的一环。然而,这不仅关乎艺术本身—近现代科技的进步,为人们探知生命形态之美,拓展了更加宽阔的视角。显微镜,便是其中剀切而实用的工具。
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观察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结构和生命细节。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荷兰人安东尼·凡·列文虎克借助自己设计的简陋显微镜,第一个观察、勾画和描述了那些被他称为“非常微小的动物”(即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有在唾液中“游泳”的细菌,有池水中的原生动物,有精液中的精子……列文虎克还用同样的方法发现了红血球。那时,科学家们将血液看成是一种单纯的,藏有“看不见的人类精神”的液体;透过显微镜,人们才认识到血液是由无数快速生长、变化的红血球所构成的复杂物质。
不过,由于当时显微镜的设计简陋,放大倍数有限,其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应用亦有限。直至19世纪中叶,随着黄铜和玻璃制作工艺的迅速发展,显微镜的设计才得以改进。
1840年,巴黎夏洛特医院的医生阿尔弗雷德·弗朗索瓦·邓恩借助显微镜拍摄了人体部分骨骼和牙齿的达盖尔银版法照片,开医学显微摄影之先河。随后,伴随着组织切片技术、染色技术的进步,显微镜在生物学和医学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同时也促进病理学的发展。在国内,被誉为中国“医学摄影创始人”的蒋汉澄先生,在1936年担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照像室主任后,我国的医学显微摄影也逐渐起步。1950年代初,蒋汉澄先生还自主设计了木制卧式显微照相装置。
在显微镜下,生命那更深、更神秘的一面,以全新的方式展露出来——
这些影像,仿若夕阳下浩如烟海的大漠;仿若无限深沉的海底;仿若夜空下绚烂的极光,仿若四季轮回的景致……通过直观视觉,触摸生命的绚烂多姿。这些景象无比真切,却又如梦似幻,让人们在探索未知的同时,也欣赏到生命的美色与和谐。
这些影像,其奇异与惊心动魄超乎人们的想象,震撼着每一个观察者。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有句名言:“生活中并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在科技的帮助下,显微镜成为人眼的延伸,让人类一次次惊异造物主的创意和优美,感受生命内在的精致与融通。
在守护人类健康方面,这些影像发挥着巨大作用。医学显微摄影不同于其他领域的摄影,它不允许有任何形式的虚构与夸张,必须真实再现被摄物体。可以说,医学显微摄影是微观世界中的“纪实摄影”。
从实际应用上讲,医学显微摄影具备两项最为核心的现实意义——
一是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和佐证。当医生对患者的病状作出初步判断却无法确诊时,医学显微摄影提供的影像资料,就成为医生确诊的重要或决定性证据,并以此制定科学准确的治疗手段;
二是利用医学显微摄影来制作各类病症的图谱,从而进行普及与教学工作。在医学显微摄影图谱的帮助下,一些罕见的疑难杂症图像可以被更多的医生所了解。
目前,医学显微摄影在摄影界的认知度和展示度相对较低。本专题聚焦医学显微摄影,就是要展示这个独特摄影类别的美感和精妙,让更多人认识医学显微影像,并希望通过对优秀医学显微影像的呈现,帮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生命、理解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