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的比赛也精彩

2013-04-29 00:44刘卓王异
中国广播 2013年8期
关键词:媒体比赛

刘卓 王异

摘 要:相比电视体育解说,广播体育转播与解说在技术操作层面更便捷,伴随性、服务性和互动性更强,拥有更忠实稳定的收听人群。本文通过分析比较电视广播两种媒体的不同特质,总结出广播体育解说的鲜明特点和实用技巧。只有充分了解广播媒体的传播规律,深入分析和掌握广播体育解说的特点与技巧,广播体育解说才能做到“听到的比赛也精彩”。

关键词:体育解说 媒体 纯声音 视听空间 比赛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体育解说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在当今体育比赛资源不断扩张、体育媒体力量迅速发展的时代,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对体育赛事转播来说,电视是当然的主流和强势媒体,声画同步和电视影像技术的高度发展,让电视转播成为家庭收看群体的第一选择。但近些年来,广播体育赛事解说重现生机,北京地区的广播体育赛事转播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重出江湖,其代表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广播的国内足球甲A转播。分析其原因,当时职业化足球方兴未艾,出租车行业蓬勃发展,加之生活在北京的人往往单位与家庭距离较远,路途上消耗的时间较长,而北京本土的足球、篮球赛事多集中在傍晚,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使喜欢体育比赛的听众,无论自己开车,还是乘坐公共交通,都会选择收听广播的赛事转播和解说。

说到广播体育赛事转播的特点,是相对于电视而言的。电视的优势在于它传播的是声音和动态画面的集合,在传播过程中,调动了视觉、听觉器官,让人们更为直接地完成认知过程,而广播是“纯声音”媒体,听众仅依靠听觉和想象完成对比赛的解读。广播媒体自身的传播特性,决定了广播体育解说的特点和技巧。

一、广播体育解说的特点

1. “纯声音”打造的视听空间

在广播体育赛事转播中,解说员就是听众的眼睛和耳朵,把自己在现场看到和听到的所有信息转化为语言传播出去,让听众从转播话语中得到电视画面可以提供的信息。解说员实时播报体育赛事进程,准确描述比赛细节,生动展现赛场动态,用“纯声音”打造一个生动立体的视听空间。

2. “跌宕起伏”的语言节奏

相对于电视的体育解说,广播体育赛事解说的语言节奏更富于变化,音量的高低、语速的快慢、语流的起伏更加明显,解说员利用声音的变化描绘赛事的进展,营造和烘托出赛场上的气氛。而电视因为有实时的赛事画面,解说语速相对缓慢、语态相对平稳。

3. “巨大”的话语容量

广播体育赛事转播完全依靠解说员的声音呈现,以足球比赛为例,90分钟的比赛,加上伤停补时,一场比赛下来解说员要说近100分钟。由于广播媒体播出的特殊要求(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为例,声音空白不能超过5秒,8秒空播即为播出事故),解说员的停顿基本不会超过2秒。这就意味着,从比赛开始,解说员就在不停地说,而且不是平铺直叙,按一个语调说。随着比赛的推进,要把比赛的每一次高潮、每一次意外用起伏变化的声音和语态传达给听众。如果一位解说员的语速是每分钟300字,那么一场比赛下来,落实在文字上,他大概要说近3万字。

二、广播体育解说的技巧

如此大的话语容量,还要说得精彩,说得吸引人。广播解说怎样做到仅凭声音吸引人呢?这就需要解说员掌握广播体育解说的技巧。

1. 营造解说语言的空间感和画面感

电视转播是声画同步的,对于受众来说很容易获得关于比赛的各种信息。而在广播体育赛事的转播过程中,解说员的话语是除现场比赛音响之外听众获取信息的唯一渠道,这就要求广播解说语言具有很强的空间感和画面感。而这种感觉的营造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

(1)换一种方式介绍阵容。拿中超(中国足球超级联赛)北京国安的一场比赛为例:后防线首发队员是4号周挺、13号徐云龙、20号张辛昕、40号弗朗索瓦。如果只是简单地播报一下,听众只是知道后防线上有这些球员,而换一种表述方式,空间感就会更强:右边后卫周挺,左边后卫张辛昕,徐云龙和弗朗索瓦搭档中后卫,徐云龙靠左,弗朗索瓦靠右。这样听众不仅知道了出场球员,还对球员位置和排兵布阵心中有数。

(2)把球场看成“坐标系”。如果说球场是一个平面,场上的球员就是这个平面上22个移动的点,解说员要利用球场标志线(如足球场的底线、球门区线、点球点、禁区线、禁区弧、中圈、中线、边线角旗和门柱等参照物)建立一个坐标系,通过横纵坐标的交叉定位,用语言准确地描述出来。比如发定位球的时候,可以这样描述:“国安队获得了一个禁区弧外、中路稍稍偏右的定位球,主罚地点距离球门20米左右。”这样听众就能相对准确地在脑海中确定球的位置。

(3)生动的语言描述。解说员要善于捕捉细节,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可以将球场上的情景用生活中大家熟悉的事物进行替代和类比,比如把身材矮小、速度很快的进攻队员比作超级跑车,而将身材高大、冲撞能力强但转身较慢的高大后卫比喻成大卡车。当进攻队员利用速度优势强行突破的时候,解说员可以说跑车突然提速超过卡车;当正面防守两个队员发生身体接触的时候,往往是高大的后卫更占优势,解说员可以调侃球场上发生一起追尾事故,而胜利者肯定是大卡车,跑车被撞得飞了出去。卡车和跑车的比喻,使解说语言生动、形象,拓展了听众的想象空间,提升了广播语言的画面感。

2. 练就广播解说过硬的心理素质

广播体育解说,尤其是足球赛事解说,经常是在露天球场进行。这里不比直播间,风吹日晒雨淋是常有的事。比赛进行到精彩之处,周围的球迷群情激扬、山呼海啸。无论周围发生什么,解说员永远要头戴耳机面对话筒、稳如磐石般不间断地解说,以确保声音信号源源不断地传回直播间。

在电视解说中,由于画面提供了基本的赛场信息,所以解说员重在补充画面之外的信息,比如对比赛形势的分析、对人员使用的点评、对技战术的讲解,等等。而广播体育解说员,要时刻顾及比赛的比分、时间、场上球员状态、比赛局面发展等客观信息,在此基础上加入适当的分析和点评。同时,还要做一些简要的技术统计,比如射门次数、任意球、角球、红黄牌及换人等。另外有时还要关注其他赛场的比赛,比如“中超”会在不同的城市同时进行多场比赛,在转播比赛的同时,解说员要通过互联网及时关注并播报异地比赛的比分。用“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来形容广播体育解说员是不为过的。

3. 把握广播解说中“述”与“评”的合理配比

体育赛事解说中的“述”与“评”一直是大家探讨的话题。“在体育解说中,背景介绍、同步解说、现场评论、空白四部分的比例应是4:2:2:2。”①这个比例主要是针对电视体育解说而言的,在广播转播中,首先去除两成的空白,加到对现场比赛的描述即同步解说中;而背景资料可以相应压缩,因为如今受众对比赛背景的了解程度已经很高,而在节奏很快的比赛中,解说员也无暇提及太多的背景。现场评论在最近几年的转播中,比例有所增加,因为受众已经不再满足只是听到谁把球传给谁,在比赛进行的间隙或场面相对平淡的时候,适当增加现场评论,可以丰富解说的信息量。因此,广播体育解说中比较合适的比例应为7:1:2,也就是7分同步解说,1分背景介绍,2分现场评论。如从“解”与“说”的比例来看,“解”占30%,“说”占70%,这个比例和目前世界足球比赛的有效运行时间也是吻合的。但无论“解”还是“说”,都需要解说员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可以把自己看到的画面直接转换成描述性的解说语言,并对比赛和球员有深入的了解,甚至对竞技体育有透彻的理解和把握。而这些能力很多时候是“功夫在诗外”的。

美国著名媒体人(《芝加哥论坛报》前总编)、普利策新闻奖得主杰克·富勒曾说过:“每一种媒介都有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它也会将这些(特点)强加在所携带的讯息上,新媒介通常不会消灭旧媒介,他们只是将旧媒介推向他们具有相对优势的领域。”②相比电视,广播体育赛事的转播与解说在技术操作层面更便捷,伴随性、服务性和互动性更强,所以,电视转播虽依旧占据主流,但广播拥有更忠实稳定的收听人群。只要充分了解广播媒体的传播规律,深入分析和掌握广播体育赛事解说的特点与技巧,广播体育解说就能做到“听到的比赛也精彩”。

(作者单位: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爱家广播)

(本文编辑:莫玉玲)

注 释

①王惠生《体育语言》,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版,第118页。

②胡占凡《强化品牌意识 打造精品栏目》,何振虎 张君昌主编,《2005中国广播电视品牌蓝皮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版,第4页。

猜你喜欢
媒体比赛
健美比赛
选美比赛
比赛
重农抑商与社会稳定发展研究
媒体服务大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之我见
当实时信息反馈成为一种网络艺术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如何通过媒体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最疯狂的比赛
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