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泽江
摘 要:目前在少数民族地区,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学生学习、发展普遍存在差异和发展的不平衡。在此差异存在且不可能消除的前提下,如何展开有差异的教学,促进学生在“差异性教学”中发展和成长,就此提出一些个人的想法和对策。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信息素养近况;差异性教学;差异摸底与测量;教学目的;教学过程;差异评价
一、少数民族地区信息素养近况
我县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人口的96.8%以上,主要使用汉语、水语、苗语等语言。在乡村学校信息技术设备陈旧,甚至落后,硬件设备跟不上软件的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存在如下几个方面:
1.在用语交流上
学生几乎都来自少数民族,学生之间的学习、生活交流习惯使用本地方言或本民族语言,而信息技术教师几乎都是从其他地区来的,师生在日常学习、辅导、交流存在一定的困难。
2.在理论课上
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时,发现教科书内容与教学使用计算机提供的软件出入较大。比如,现在教学使用的教材内容滞后,远跟不上实际操作需要。
3.在实践课上
小学阶段几乎没有计算机,而计算机价格比较昂贵,在使用时要注意保护、爱护计算机设备(相信大部分信息技术教师在上机课都会说过),而那些性格内向、胆小、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往往面对计算机畏首畏尾,小心翼翼,生怕弄坏电脑,不敢操作。
二、学生差异的情况分析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时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个体性别的差异
不同性别的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态度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比如,男女学生之间兴趣、爱好的差异也非常明显,男生喜欢游戏、网页制作、硬软件安装与运用等,而女生则喜欢聊天、绘画、听音乐等。总之,男生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更有兴趣,因此,男生比女生的信息素养要高些。
2.个体内的差异
个体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一是个体发展水平的差异;二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如有些学生由于个人先天素质、内在机能高,所以,在各方面的学习和进步要比普通学生快。而有些学生由于个人先天素质、内在机能低,在各方面的学习和进步要比普通学生吃力。
3.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技能的差异
我校是一所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在这里极少数学生家里有计算机,他们对计算机基本应用方面的认识、操作比较熟悉,在日常学习计算机知识领域中以成长为某一方面的“小能手”“小专家”;而大部分学生则从未接触过计算机,起点非常低,可以说是“一切从零开始”。
4.学习态度的差异
不同学习态度的学生对学习内容、教授方式以及完成学习任务情况均有较大差异。如果对此不同学习态度、情感水平的学生进行相同内容、同一进度、同一方式的教学,势必造成优秀学生的优势得不到发展,可能导致对学习丧失兴趣,或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包罗万象的电子游戏上。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又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和弥补,出现“吃不了”现象,加剧厌学情绪。
三、“差异性教学”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1.从教学手段上
信息技术作教学(实践课)一般运用多媒体设备和局域控制软件进行相辅教学,教师教学可以通过实时广播、监控、转发等组合型开展教学任务,可方便地进行全班教学、分组研讨、个体学习、个别辅导等多种形式。学生一人一台计算机,更便于开展差异教学,进一步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
2.从教学内容上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学、扩展的空间广大。因为实际教学内容往往只叙述某系统或软件的部分功能、基本操作。因此,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在这里探索的结果并不重用,重要的是不断探索、不断地学习的过程恰恰是可贵的学习体验。
3.从学生相互协作上
将有相同兴趣、爱好、目标的学生编成一个小组,能让学生很自然地形成小组的概念,即“我们观点是一致的”“我们是一类的”等,学生在形成小组的过程中都会有一种主人翁的态度、责任,人人参与的兴趣也会大大提高,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自主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对学习较差的学生的排斥心理也会逐渐减少,同时也避免基础较差的学生成为“看客”。
四、开展“差异性教学”的四个要点
“差异性教学”在课程标准要求的前提下,面向全体学生探讨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这就需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兼顾到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1.对学生“差异”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和测量
古人云“对症下药”,只有对学生“差异”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和测量,才能有效地实施“差异性教学”。我们可以从知识、智力、思想、情感、观点、技能、态度、心理等方面入手,获取“差异”存在哪里?当然测查应是动态的,因为学生的“差异”具有阶段性。测查的方法是多样的,可通过观察、问卷、测试、交谈等多种方式。比如,在各班级每学期第一节信息技术课,我们可通过交谈、调查表或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和储备情况、学习效果与能力的情况。大致分为三类学生,A类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爱好广泛,求知欲强,有扎实的基础知识;B类学生智力因素好,缺乏刻苦精神,学习兴趣偏差,但有潜力;C类学生智力或非智力因素相对差些,学习吃力,成绩不理想。只有了解学生存在的差异,并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对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实施“差异性教学”。
2.制订教学目的
教育教学工作是长期的、复杂的而又细致的,全面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日积月累地培养。因此,教学目标应分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长期目标,即学期或学年目标,是对学生在一学期内或一单元内达到的目标的最佳效果;短期目标为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是实现长期目标的基础。不同学生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也应有所差异。如,在七年级上学期,对缺乏学习兴趣和信息素养的学生其长期目标为喜欢上这门课程,而有浓厚的学习兴趣的学生其长期目标则是强化对信息技术某一领域的突出兴趣。
3.教学内容的确定
我们所进行的差异性教学是基于同一教材、同一进度的前提下采取分层次的教学。在依据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针对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制订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设计可围绕内容的量、范围、深度、难度、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上机作业等多方面进行。同一知识技能教学中运用有层次的教学内容。
如,在编辑修饰Word文档中,对一篇文章进行文档修饰,基本要求是先选定文本、对象,然后设置字体、字号、颜色、字形,再根据需要设置下划线、底纹,完成文档修饰。另外,继续提出一些需要学生去探索的任务,如,碰到需要设置上标、下标的问题等,以激励那些基本要求完成得很顺利的学生继续学习。
4.差异性评价
评价是差异性教学的重要环节。这要求我们对学生所具有的信息技术素养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好知识的积极性。同时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不同层次学生,在评价中“不求人人能成功,但求人人有进步”,帮助学生认知自我、建立信心,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信息技术素养。
总而言之,现阶段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信息技术课程“差异性教学”显得更加重要,同时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不断探索和发现新方法去更好地实施新课改。本文仅是个人的一些粗浅尝试,有待于更深入地探究和研究,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共同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和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的发展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扈中平,李方,张俊洪.现代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黄旭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韦绍凯.三都水族自治县概况.民族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普安镇普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