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露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因此,交际教学法被越来越多的大学英语教师所接受。该文就该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优势及实际应用中出现的若干问题做了分析,就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更好运用交际法作了深入探索。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随着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lpose)的兴起,语言理论界和教学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外语教学界的主流——听说法和情景法——逐渐被交际法所取代。乔姆斯基(Noam Chomsky)的“生成”理论、海姆斯(Dell Hymes)的“交际能力”理论、韩礼德(M.A.K.Halliday)的“功能”理论以及威尔金斯(D.A.Wilkins)的“意念”学说等,在外语教学界引起强烈的反响,并得到普遍赞同。交际法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
交际教学法的概念与理论基础
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也叫“意念法”(notional approach)或“功能法”(functional approach)(20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戴尔·海姆斯提出)。其核心思想是: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语言教学的内容不仅包括语言结构,而且要包括表达各种意念和功能的常用语句。
交际教学法的基本原则与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发展的特点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这主要是由交际法的理论基础决定。而以下两个理论可以说是交际法赖以建立的支点:Dell Hymes的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理论。他认为,语言能力是一种处世的能力,即使用语言的能力。交际能力是指一个人对潜在的语言知识和能力的运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合乎语法;适合性;得体性;实际操作性。M.A.K.Halliday的功能语言学理论。他认为,语言是表达意义的体系,不是产生结构的体系。他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提出语言具有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 function)和语篇功能(textual runetion)。基于语言学理论基础的交际法,强调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优势与误区
较之其它教学法不同的特点及优势。交际法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同的交际场合运用所学语言与不同的对象进行有效得体的交际;交际法强调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角,要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交际法强调语言的流利性(fluency),忽略语言的准确性(accuracy),要求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话以培养交际能力,而不需要急于纠正学生出现语言错误,以免影响学生的思路和积极性;交际法以交际活动为课堂主要方式,选用的材料应具有真实性,根据人们处理这些真实材料的行为方式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有双人活动(pair work)、小组活动(group work)、班级活动(class activity)、角色扮演(roleplay)、短剧(short play)、采访(interview)等,让学生在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知识;交际法重视对目的语(target language)国家文化的学习,同时注意介绍中西文化差异和培养跨文化交际知识,以便进行有效且恰当的口头或书面交际,避免受本国文化的影响,在交际过程中出现理解的误差或差异。
不难看出,交际教学法的这一系列特点使之具有不可比拟的优点。首先,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与互动性。其次,它注重学以致用,倡导让学生在与人交际的过程中学习英语,有助于真正培养其语言的运用能力。另外,它转变了传统语言教学中学生的角色和单一的教学模式。
在实践教学应用中,由于面临着理论与实践的问题,很多教师走入了交际教学的误区:把交际能力狭隘地理解为口头表达能力,而忽视对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养。一些教师在运用交际教学法时,忘记了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原则,把课堂教学重点放在组织口语训练上。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技能得不到及时巩固,基本功不扎实,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也会下降。
对交际中语言错误听之任之。一些教师认为交际教学法强调的只是语言的流畅性,而不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学生无法认识到表达中出现的错误。
过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忽视或否定教师的作用。交际教学法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随时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所以,不少外语教师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转入以学生为中心,避免教师满堂灌的教学形式。但是又把精讲多练中的精讲理解成少讲,甚至不讲,缺乏对语言知识的系统讲解,以及对文化背景和交际原则的介绍:把多练简单地理解成增加练习的数量和时间,忽视了练习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丰富性。
强调语言的运用。而忽视词汇和语法教学。一些教师认为交际教学法只重视语言的使用,而忽视词汇和语法的讲解。语法是重要的,没有语法,我们与别人交流时,语言就没有逻辑性。所以把语法教学从训练交际能力中分离开来是错误的。
走出误区,让交际教学法更好的服务于大学英语教学。首先,在教学中教师应将语言结构性知识与功能性知识并重。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同等重要,语言意义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语言形式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必要手段,偏重任何一方都无法实现对英语语言的学习和使用。其次,教师应积极转变角色,变主体为主导。课堂上,教师应组织教学活动,控制教学进度,鼓励并提示内向胆怯的学生并适时地参与到活动中给以引导及纠正。
更好的运用交际教学法
对交际教学法有正确的认知。要将其运用到英语教学实践中,必须与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实际相结合。首先,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一直是在一个非英语的环境中进行的,因此,我们的英语教学只能是一种把英语作为外语的教学,这与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国家有本质的区别。其次,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大学英语教学绝大多数是在六、七十人以上的大班进行的,尽管教师想方设法在课堂上创造英语环境,但大容量的班级却常使这种努力大打折扣。此外,不少学生在中学里只学了一些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很少接受过系统的听、说、读、写训练,他们已习惯于一套不太科学的外语学习方法,进入大学后,很难一下子纠正过来。不少学生阅读能力尚可,但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欠佳便是例证。因此,教师宜遵循循序渐进、范围广泛、由易到难的原则开展交际法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课堂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中心环节,搞活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交际法主张教师设计和创造交际环境,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参与交际活动。教师是交际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教师也是反馈信息的收集者。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明确交际就是交际活动的主体这一概念,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必须围绕这个核心。课前,作为交际活动的策划者,教师应考虑到学生参与交际活动的动机、兴趣及实际语言能力:课上,作为交际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应促使交际活动发生,按预定计划发展:课后,作为反馈信息的收集者,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对交际活动的体会和建议,总结和改进教学方法。
关于流畅性与准确性的思考。流畅性与准确性都是语言教学所追求的目标。但无论是对于外语学习者还是外语教师而言,很难二者兼顾。海姆斯的“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competence)”概念是交际教学法的理论基礎。他认为交际能力包括两方面的内容:语法性,即能够辨别和组织合乎语法的句子;可接受性,即在文化上的可行性,在语境中的得体性和实现性,交际者能判断语言形式的可接受性及在适当的语言环境中使用适当的语言。有些大学生能够通过四级甚至六级考试,而在实际交际过程中却常感无所适从。在组织课堂教学,特别是口语教学时,应始终把学生明确的表达思想和感情的能力放在第一位。学生开口讲英语的目的是使对方明白自己的意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切不可盲目求快,要允许学生出现反复、停顿,应在清晰达意的基础上逐步强化对会话的要求。另外,教师要通过交流的过程帮助学生获得语言结构知识,例如在学生参与交际活动前,为学生提供一些有用的表达方式,并指导学生使用,使学生感到有所收获。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常遇到学生出现语法错误的情况,笔者认为在不影响表达的前提下,一般不打断学生的会话来纠正。如有些语法错误是学生表达的意思与事实相反或出现歧义,教师可以以提问、反问的方式来确认或提醒。
交际法强调语言不仅仅是社会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更应看到语言的功能是进行交际活动,这与我国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十分吻合的。我们应在实践中依托交际教学法这一理论,扬长避短,通过多种优化手段,结合其他教学方法的优点,使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