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芳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8-000-02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是促进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为开展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我国应抓紧体育工作,加强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为此,本文分析了大学生体育生活的环境和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并对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教育教学改革对策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高校 体育教育 大学生 体育生活方式 对策
当今社会,体育已作为一种新的文化生活方式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它是促进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体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在这一要求下,要满足素质教育的改革要求,贯彻落实《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和《学校工作条例》,为促使普通高校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的发展,分析大学生体育生活的环境和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以及研究促进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教育教学改革对策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与体育教育教学
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是指在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指导下,普通高校学生为了满足全面的学习需求,形成的稳定的具有一定行为特点的体育文化生活形式的总体体现。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概念不仅包含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而且包括其他方面的多层次需求,比如个性展示、精神愉悦、健康理念等。学生在学校进行计划周全的体育锻炼对体育生活方式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得以提高,同时有利于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观念。在日常生活中,这种体育活动的确立对身体健康是非常有利的。形成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的作用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发挥,而且也满足了“终身体育”这一要求,从而实现体育的最终目的。分析大学生体育生活的环境及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可以真实地反映与评价在大学体育教育教学中“终身体育”的实施情况,指导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改革。
二、大学生体育生活的环境及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
(一)形成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环境要素及功能
高校体育环境是大文化环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受学校环境和社会体育环境的制约,但也保持着独立性和一定的文化优势,从高校体育环境来看,高校体育环境有三大要素,即物质要素、制度制定和体育宣传舆论。
1.高校体育环境的外在标志是物质要素。要保证高校体育教学正常开展,良好的场地设施和功能齐全的运动器材是其物质基础,是保证体育环境的重要条件,在这样的环境中受熏陶对学生体育感情的培养是非常有利的。
2.体育宣传和舆论是高校体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舆论具有导向作用,能激发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深层影响学生,在观念、兴趣、习惯上发生改变,从而使学生主动从事体育锻炼,参与到高校体育的大环境中,形成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
(二)当前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及发展趋势
在体育生活行为特征方面,大学生体育生活的内容明显扩大了,并且呈现代化发展趋势,体育生活时间延长,体育消费水平也在持续提高。当今社会的生活环境变化很快,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因此受到影响。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体育生活方式逐渐普及,由于信息化的加速,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在逐渐形成,并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1.健康理念加强,追求个性,注重实用;2.体育生活时间逐渐延长,体育消费水平持续提高;3.大学生体育生活质量正不断提升,体育生活内容在不断变化,追求新颖、时尚、冒险、刺激;4.性别分化现象明显。
三、促进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教育教学改革对策
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具有明显的特征及发展趋势,依照当前高校体育教育工作实践中实际出现的问题,制定出相应应对措施,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下面笔者谈几点关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应对措施,以期能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实际改革中发挥作用。
(一)调整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大学生毕业后大都直接参加工作,面临的生活环境较之前有巨大差异,因而养成具有实用性的体育生活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同时满足了学生素质教育对人的培养要求和学生的个人需求,因此这种体育生活方式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改革高校体育工作应首先确立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的大方向,促进学生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最终实现体育教育的发展目标。同时,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应以促进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理论研究为着眼点和中心内容。保证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需要充分发挥高校体育课的作用,利用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开展体育教学,满足学生对活动内容的需求,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当前,建立体育社会学与健康教育学理论研究来加强对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培养和高校学生体质锻炼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建立对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改革的科学指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以体育教育为主导形式,突破点着眼在教育模式的运用上。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中起着重要作用,它能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实现教学效果的提高。教学模式改革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意义深远,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要在培养与发展学生的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的前提下进行,这需要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改革同时发挥作用。教学模式改革涉及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等多个方面。只有重视开发现代性、多样化的体育课程内容,并坚持把体质教育作为体育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学模式改革就能很好地开展。要协调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健康教育之间的关系,决不能弱化体能教育能容。在教学方法上,要全面看待教育教学原则的坚持问题,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与作用,把学生作为体育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师应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带领学习学习和练习,坚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决不能自我弱化,逃避责任,不然的话,便无法践行体育教育教学实践原则。在教育组织形式中,体制教育与其他非体能性质的健康教育的一体化需要进一步加强,当前体育教育单方面已不能完成整个教育过程,需要开展其他形式的学校教育,比如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体质体能的教育作为当前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重点,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培养应以此为准则,明确体育教育教学目标,强化体育教育教学过程。因此,在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基本的体育教育教学规律需要遵从,在继承中进一步深化才能保证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得到良好发展。
(二)健全高校体育生活辅导机制,加大高校体育工作支持力度
大学体育文化生活应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活,必须要确保全方位、多层次的实现形式和组织形式以及丰富的、多样化的内容,仅限于课堂的教学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应当充分重视作为学生体育文化生活主体形式的课余体育活动所起的作用。所以,学校体育组织形式改革的深化、课余体育组织形式的拓展以及课余的体育生活辅导制度的建立健全应引起学校领导的足够重视。为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生活的发展,应充分利用健康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校园文化生活的易组织性来加强教育与宣传的引导,发挥出体育社团、体育协会以及体育俱乐部的组织与管理职能来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文化活动。关于各项体育文化生活活动与校园体育文化市场的开发与发展,应从政策上机遇支持,从而为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创造有利条件。在当代大学生体育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现代化的生活,人性发展的追求已成为趋势,所以普通高校的体育工作应当以此为突破口进行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工作。具体措施如下:开展现代的、休闲的体育运动项目;开展个性的、适应未来生活的运动项目。在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在体育教育组织形式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方面应给予充分的政策支持,如果条件允许,要加大经济投入,增加体育经费,运用到体育场馆的建设和体育器材的购置中。另外,还要加大对校园体育产业的研究与开发,创造各种条件,以在大学生人群体中形成各自的体育生活方式。
(三)加强高校体育教育人才培养
高校体育教育过程由由师生共同完成,应遵循一个基本的教学原则,即教师在教学中起引导作用,学生是教学主题,所以教师的能力与作用随着教育发展水平的不同而不同。教师的教包括多方面内容,比如传授知识、运用教育教学方法、组织和管理教育教学活动等。所以,教学质量取决于教师自身素养和专业能力,在满足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学校体育教育的思路要进行改革,以更好地培养高校体育教育人才。高校体育教育是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教育正以良好的态势发展着,为实现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有序发展,必须加强对高校体育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升体育教师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效体育教育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除此之外,当前学校体育工作还面临着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即加强课余体育文化生活辅导队伍建设,其中,学生课余体育文化生活辅导队伍呈年轻化趋势可以作为工作方向的一个重要选择。这是因为青年教师在教育方法的运用和动作示范的影响上都优于年长教师,与学生的生活情趣相似,对学生的亲和力强,因而易于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对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积极影响很大。所以,不仅要加强对高校体育教育人才的培养,还要加强课余体育文化生活辅导队伍建设,培养年轻骨干,为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作贡献。
(四)建立科学的监测和评估体系
为保证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健康水平,建立科学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对他们的体育生活方式进行检测和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运用其他学科的社会技术方法来开展这一工作,工作内容包括对健康状况、体质和运动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为保证得到比较全面的评价结果和比较好的评价效果,建立健全评价体系,保证其科学性是十分有必要的。为较好地控制体育文化生活行为,需建立科学的体质监测和评估体系,并把它作为今后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当今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是非常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为适应高校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大学生的体育生活随之发生变化。为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一社会问题得到良好解决,必须推行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同时也将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是我国体育工作的重要任务。要实现这一任务,首先在大学生群体中展开研究,了解大学生体育生活的环境及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提出相应的教育教学改革对策:调整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健全高校体育生活辅导机制,加大高校体育工作支持力度;加强高校体育教育人才培养;建立科学的监测和评估体系。通过这些措施的运用,使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 李鸿斌,芦国才.青海省高校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调查[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1).
[2] 邓永明,赵丽光.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的融合[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03).
[3] 陶勇,代春玲.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关系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06).
[4] 韩勤英.河南省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J].体育学刊.2003(03).
[5] 胡柳.谈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养成[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6(03).
[6] 王琳,李士荣.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