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建设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3-04-29 00:44李心广王金矿张晶
计算机教育 2013年8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创新能力教学改革

李心广 王金矿 张晶

摘要:针对传统教育模式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足,围绕精品课程建设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技能的培养,从课程体系设置、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法改进、创新基地创立等层面入手,提出一系列科学合理、实操性强、可行性高的改革举措。

关键词:精品课程;创新能力;教学改革

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创造力的竞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有深远的意义。传统教育模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明显不足,主要表现为,专业课程内容繁冗,学生疲于应对;教、学手段相对单一,与现实需求脱节;实验手段落后,学生实践能力弱。

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借助实施精品课程这个契机,围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培养目标,从课程体系设置、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法改进、创新基地创立等层面入手,采取一系列科学合理、实操性强、可行性高的改革举措。

1、大胆革新,坚持走精品路线

1.1 对专业课程的有效整合

在高校的计算机专业中我们率先将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3门关联度较高的专业基础课程有机地整合为一门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2007年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入选省精品课程。通过深入探讨该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切入点,认真梳理原汇编语言、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3门课程的关系,新课程名称确定为汇编语言与计算机系统组成。2011年1月,汇编语言与计算机系统组成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08年,我们制作的精品课程课件获全国课件比赛一等奖。

1.2 教材的选取与优化

课程整合并非几个科目的简单合并,更不是各课程教材相关章节的盲目删减和简单罗列,而是针对学生培养目标对课程内容科学筛选、合理安排,注重前后内容的平稳过度及有效衔接,因此,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巧没有因为课时减少而打折扣。

经过科学、缜密地论证,团队组织人员编纂了教材《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和《汇编语言与计算机系统组成》,并在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2、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

立体化教学资源立足现代教育理念和网络技术平台,以传统纸质教材为基础,以学科课程为中心,以多媒介、多形态、多用途、多层次的教学资源和多种教学服务为内容,是结构性配套的教学出版物的集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网络化,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重要途径。

2.1 教学互动网络平台建设

教学互动网络平台将传统课堂教学延伸到超越空间和时间的虚拟课堂,学生通过它提供的自主学习空间实现学习、答疑、提交作业、讨论。网络化辅助课堂教学已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网络虚拟课堂主要提供以下服务。

(1)在线答疑。在线答疑可实现远程实时解答学生问题,特别是目前大学扩招,师生居住地分隔较远,有时学生的问题无法给予及时解答,在线答疑解决了此问题。

(2)学科论坛。学科论坛为学生提供了探讨问题的空间,学生可以在此提出问题,其他学生或老师给予解答,也可以就学科的发展状况、课程教学问题等相关问题在此论坛上发表意见。

(3)远程提交作业。远程提交作业为学生提交作业提供方便,老师也可随时对作业进行批改,方便、快捷,充分体现了网络优势。

2.2 多媒体课件建设

多媒体课件是一种辅助教学工具,生动形象地将知识传递给学生,是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重要资源。根据教学计划,我们开发了具有较强交互性的网络课件,对课堂教学有较大促进。

2.3 题库建设

学习网站提供操作方便快捷的题库,在教师维护模块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问题,随时对题库进行更新、维护,学生可以在网上练习。课件题库管理模块还对学生各题的正确率进行了记录,根据正确率自动生成题目的难度系数。教师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将学生错误较多的知识点进行再次讲解,有效提升教学效果。系统还可以根据出题策略自动生成试卷,试卷提交后给出每题的参考答案及知识点讲解。

2.4 实验室建设

验证理论最好的手段莫过于实践,特别对于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实验室是检验其课堂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培养技术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绝大多数工科学生职业生涯的起点。

为了配合精品课程建设,营造真实的工程环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我们除了为实验室配置了高性能计算机外,还购置了嵌入式试验箱以及各种高端测试仪器仪表、电子元器件、辅助材料和工具。在这里,学生可以在近似真实的研发环境中,应用业界流行的工具软件进行科研活动。

3、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知识运用和创新能力

3.1 注重实践,突出特色化教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办学特点定位于国际化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应达到“跨文化交际能力强、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强”的培养目标。

教学计划制定方面,注重毕业生在计算机应用行业就职能力的培养,突出实践能力的训练与提升,充分利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语教育资源加强对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针对培养需求合理设置课程,调整教学计划课时。

3.2 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双向互动教学

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课堂和教材的知识与实际发展现状脱节的情况不可避免,在这种情况下,一名合格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必须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我们一改以往“权威一依存”的师生关系,转向双主体关系和互动对话关系,教师从简单的传道授业者转变为向导和顾问,学习者的角色在教师的引导下转变为主动的、自觉的、协作的、反思的学习者。

老师减少集中讲授时间,简单介绍相关知识点基本概念及应用领域,提出本次课程要完成的任务及任务中需要学生掌握的关键点,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分析、同伴讨论、与教师探讨等形式进行主动学习。

笔者所在团队成员还积极利用实验等实践环节,把实际的工程问题提交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到并验证解决方案。从近几年的效果看,这种方式使学生不再认为学习是单纯、被动、填鸭式的知识灌输,而是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手段,使学生感到学习不再乏味、枯燥。

3.3 创新能力和协作意识培养

创新能力一般指人们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以及汇编语言与计算机系统组成两门课程是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因此有必要研讨课程建设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的专业基础教育基本是“讲-练-评”,所有任务是老师事先布置好的,学生只是简单的模仿练习,很难激发学生创新潜力。

为了夯实专业基础,全面激发学生的创作意愿和创新潜能,我们积极争取资源,规划并建设了创新基地。创新基地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目标,通过参加“挑战杯”和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赛事充分锻炼队伍,以赛助学,以赛促教。一方面使学生在计算机软硬件研发能力得到全方位锻炼,另一方面通过参赛检验教改思路的正确性及手段的先进性,以便及时修偏。

4、效果

4.1 课程精品化突显成效

整合后“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和“汇编语言与计算机系统组成”分别比未整合前节约了50%的课时,计108课时,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从事专业技术学习和实践,我们还安排了更多的诸如嵌入式技术、EDA技术等当今信息技术领域前沿课题的教授,从而大大提升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4.2 学生知识运用和创新能力提高

教学改革成果是看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是否得到提升,是否具备较强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素质很难在传统考评中得以体现,只能通过第二课堂加以展现。我们分别于2005年、2007年、2009年、2011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此外,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生还开发出实用的产品模型、申请专利获批,并申请软件著作权多项,及获得“挑战杯”省级三等奖等殊荣。

4.3 社会反响

因为注重学生在计算机应用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创新,同时充分利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在外语教育方面优势,通过双语教学、推荐阅读英文原文技术文献等方式加强对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毕业生因优良的从业素质得到外资银行、合资企业和外贸出口等涉外企业的青睐。

5、结语

经过多年的教学研究、实践、改革,笔者所在团队践行的面向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已初见成效。通过规划、制定多层次教学体系,建设丰富的立体化教学资源,促进了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全面提升。如果“和谐”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那么“自主创新”已成为全行业的主题词。如何为国家培养能熟练运用专业技术,具备较强的创新和协同意识的高层次人才,是今后值得高等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创新能力教学改革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浅析《Photoshop》精品课程开发及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