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珍凤
输入与输出是二语习得中不可分割、相得益彰的学习过程。在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改革过程中,如何平衡听与说的教学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Krashen的输入假说和Swain的输出假说的指导下,探讨在听说课程中如何平衡输入与输出,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听力输入 口语输出 平衡
一、引言
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国际交流,而听说是日常生活中的主要交流方式。2007年,教育部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再次强调“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这为大学英语指明了教学重点和改革方向。为了解决我国英语学习者最头疼最薄弱的听力问题,英语听力“零课时”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并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各高校的高度关注。同时,为了摆脱一直困扰英语教师和学习者的“哑巴英语”现象,有些高校进一步把“听力零课时”改革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口语课,即让学生尽可能地练习口语,提高口语能力。然而,英语听说能力并非是听的技能和说的练习的简单相加,听说能力的训练应该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所以,英语听说教学要重点解决如何促进学习者习得所输入的语言信息和输出准确流畅的语言。
二、语言理论背景
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输入假说论(The Input Hypothesis)。该理论认为,可理解性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可理解性输入是一种i+1模式,i指学习者已习得的语言水平,1为略高于i的新的语言知识,i+1指学习者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语言水平。如果有足够的可理解性输入,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就能从i阶段自然过渡到i+1阶段而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可理解性输入是指学习者根据上下文情景和语境、语言结构、一些非语言的信息就能理解的语言知识。这种输入的难度过大,就不能被学习者吸收内化,但如果输入材料与学习者水平相当或更简单,学习者因不能通过习得提高语言能力而容易失去兴趣。Krashen认为可理解性的输入积累到一定的量后,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就能从i跳跃到i+1,话语能力也就自然产生。
二语习得专家Swain提出了与Krashen相反的假设,即可理解输出假设(Output Hypothesis)。她认为,可理解性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学习者必须在有输入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使用语言,才能提高语言能力,或达到流利的类似于本族语的水平。所以,她提出可理解性的输出(comprehensible output)是二语习得必不可少的环节。可理解性输出有三个功能:(1)注意/触发功能,即输出能刺激语言学习者去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是否正确或得体,以提高其获取新知识的意识和动力,同时能够激活认知过程,从而改进并巩固原有的知识和获取新的知识;(2)检验假设功能,即语言学习者可以通过输出的尝试对所学语言的结构和语义等进行假设检验,通过与别人的互动和反馈,学习者可以检验输出尝试得当与否,从而能尽快地加以改进或习得;(3)元语言功能,即学习者通过反思和分析语言所得到的关于语言的形式、结构及语言系统其他方面知识的总和。后来,Swain又补充了增强流利性功能,即输出与语法之间的一致的、规律的成功映射即可导致处理的自动化时,表达的流利性才会有所提高。所以,为了能利用所学语言知识流利地表达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学习者需要通过不断地输出练习来运用所学知识,从而增强自己的语言能力。
三、大学英语听力“零课时”改革
大学英语听力“零课时”是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Rogers认为,教育必须要创造积极的环境,让学生感觉到自由和没有外界的压力;而且要充分发挥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潜能。Williams和Burden提出的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为了改善传统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笔者所在学校自2008年开始就逐步探讨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听力“零课时”教学。到2010年,教学实验模式分化为两种:模式A完全实现“听力零课时”,要求学生课后在新视野网络平台自主学习听力,但是教学课堂仍然存在,以情景对话和话题讨论形式加强学生的口语练习;模式B力求“输入”与“输出”的平衡,同样要求学生在新视野网络平台自主学习听力,但是教学课堂中会检查和巩固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内容,并点拨听力难点和进行相应的听力策略和听力技巧训练,同时加入话语练习和话题讨论,基本实现听力和口语的对等练习。参与实验的班级都是分级教学中的快班,学生刚入学的高考英语成绩都在80分以上。经过两年的学习,两种教学模式下的学生都参加了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其考试成绩对比如下:
由以上数据中表1可得知,虽然两种模式的学生入学成绩都在80分~120分之间,但是经过两年的学习之后,模式B的同学四级过级率明显高于模式A;笔者从已经通过四级考试的学生中随机抽取43名同学对比他们的成绩,发现高考英语成绩的均分基本一致,但是四级均分却拉开了距离。由此可知,“听力零课时”没有取得理想中的良好教学效果,究其原因,这种模式把听说教学分化为单纯的“网络自主听力练习课”和“口语练习课”。重点实现了听力“零”课时,实现由教师指定学习内容,安排学习进度,监控整个学习过程。但是,教师未能有效地指导学习过程和提供有用的学习方法,也未对学习效果做出科学地阶段性地评估和反馈,学习过程完全由学生独立自主完成,所以未能实现“可理解的输入”而学习效果不佳。同时,由于学生本身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律性较差,绝大部分学生不能适应没有教师监控和指导的学习过程,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坚持练习,这也是只有少部分人能通过四级考试的原因之一。还有,缺乏听力输入内容的独立的口语练习很难实现有意义的语言交流,学生觉得无话可说而容易形成口语课冷场的现象。同时,上口语课时,教师常常过分强调语音、语调而导致学生缺乏成就感;口语话题与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而让学生觉得学无所用而失去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听与说的有效平衡
在教学实践和改革中,我们对输入与输出,听与说必须同等重视,使其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
1.有效的语言输入
根据Krashen的i+1输入假说,在有效的输入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确保提供的听力材料对学生是可理解性的,而且还要保证语言输入量是足够的。所以,选择听力教学资料时需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基础,選择合适的输入资源。如果听力资料过难,学习者无法理解就很容易产生烦躁情绪或自信心大受打击而放弃;如果听力资料过易,确实无法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听力能力,同时学习者觉得没有挑战性或没有习得成就感,也容易失去兴趣。因此,在听力教学资料的选择和资料库的建设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听力水平调控语言输入的难度,寻找略高于学生现有英语水平的材料,并不断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输入材料的难易度。由于受课时的限制,听说课堂无法保证大量的广泛的语言输入,所以要建立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多维的生动形象的集影像、图片、声音以及文字为一体的语言资料库。因为教材和课堂上只能接触到录音材料,没有影视片段或英语歌曲,没有充分的文化背景知识做铺垫,所以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吸引学生自主到语音室练习听力,网络自主听力课就形同虚设。而丰富的资料库可以通过刺激学习者的视、听感观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鲜活的语言知识和文化信息并充分利用这些超语言信息,从而增强他们的听力理解能力。
2.有效的语言输出
有效的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一个前提条件,但不能保证学生是否已经完全接受和真正理解这些材料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所以必须通过一定有效的语言输出加以验证。
首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准备口语输出。口语练习容易冷场的一个原因是学生缺乏自信,担心自己的发音不标准或观点不正确而被同学笑话。所以,应该给与学生足够的时间整理自己的语言,或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启发,或提前布置口语练习的话题让学生提前查资料和归纳学习。经过这些准备之后,学生已把输入内容内化吸收,进行口语练习时就更有自信,而且输出的信息准确率和借鉴率更高,达到了练习和相互学习的效果。其次,采取多种形式练习口语输出。最常用的是:(1)跟读练习。学生边听材料边重复听到的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短期记忆能力,促进所学知识的内化,可以培养学生抗干扰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同时,学生通过有意识的模仿能发现自己语音语调与目标语之间的差距,从而不断反思、调整和提高。(2)复述练习。学生边听边归纳内容,而且只有在总体听懂材料的的基础上才能对其进行准确地复述。这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记忆力和语篇理解力,同时学生把听到的内容梳理之后,运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输出,有效地锻炼了听说两方面的能力。(3)小组活动。设计合适的话题让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小组辩论或角色扮演,要求每个成员都要有贡献。小组讨论和辩论能够避免学生局限于个人的思维,通过与他人的讨论而打开思路,获得更多的信息。当学生在表达过程中出现语音语调的错误或语法错误时,教师不要直接纠正,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和修正,这样不仅避免了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而且缓和了气氛,让学生不怕犯错、勇于开口,有效地促进了学习动力及效果。
听说练习的有效结合和平衡可以打破单纯听力训练的沉闷和枯燥,解决了口语课堂无话可说的冷场局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有助于学生把听到的语言信息重组、加工、再以口语的形式再现,实现语言信息从输入到输出的成功转换。
五、结语
从Krashen的输入假说和Swain的输出假说得出输入与输出是语言学习中互为因果、相得益彰的过程,大量丰富、生动的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是保证外语学习的基本前提,输出是保证,但是输入不能自发转换为有效的输出,输入只有通过学习者理解吸收并把它转换为有意义的输出和实践,学习者才算真正学到语言知识。所以,在教学实践和改革中,我们对输入与输出,听与说必须同等重视,使其相互平衡和促进,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强凤娟.新形势下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探讨[J].扬州大学学报,2005,(10).
[3]文秋芳.从全国英语专业四级口试看口语教学[J].外语界,2001,(1):4-8.
[4]郑银芳.二语习得中的输入与输出[J].广州大学学报,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