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职业特征与高等性质的研究

2013-04-29 03:51张玉民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3年8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实训院校

张玉民

据调查中国市场紧缺的人才类型是高技能复合型应用人才,它有着深厚文化底蕴、高强的创新能力以及过硬的动手操作能力。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形成了我国人才培养孵化的两大基地,然而高等职业院校是以能力为本,技能+项目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企业开展工学结合,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具备“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本科学校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文化底蕴积淀。那么培养“内外”兼修的人才,是高等职业院校值得探索的教育模式。

高等职业院校 素质教育 创新能力

一、国内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

我国从90年代中后期逐渐开始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在进入新世纪后,外资企业的增多、规模的扩大使我国有可能成为世界的大工厂,这种形式下导致职业教育迅猛发展。原来本科院校的高职教育也发展迅猛,而且原来的大专院校也有不少向现行的高职方面转型,同时也出现了大批民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高专的教学不是按照普通高校那样办,而是根据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方式来确定的,尤其是在实习、实训方面,因此高职高专办学模式区别于以前那种老大专的办学模式。这种新的办学模式正在形成,办得好的学校,都是跟企业有了广泛合作关系,产学研搞得比较好,比如说沈阳的工程学院、辽宁美术职业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在办得好的高职院校中也成长很快,因此社会的认同度比较前几年有所提高,尤其是沿海地区的高职高专。但同时,我国的高职教育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的,诸如高职教育应该具有“高等”的性质及“职业”的特征,但是现在还是有很多高职院校的“高等”或者“职业”不明显、和本科及普通大专界限不清晰等。

二、对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的剖析

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理念大多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引领,以能力为核心进行“职业化教学”。它又以能力为本,技能+项目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企业开展工学结合,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具备“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但是现行的高职教育也存在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主要包括:缺乏“高等”性和“职业”性。“职业性”缺乏主要存于本科兴办的高职和老大专类高职院校中,这并不代表主流;相反,我国的高职教育现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其“高等性”比较缺乏,即在注重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的同时,不注重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教育,以致不能很好的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据相关资料阐明我国的高职教育基本上都比较侧重于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在课程安排过程中实践课课时不得低于60%,而实际上这里的60%是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的比例,如果考虑到目前高职办学基本上都是三年制大专,最后一学期基本上都是在校外实习,则这个比例会增加20个百分点。

高职教育中片面的追求实践方面,忽视理论知识的传授,有几方面的不利影响。一是,片面注重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忽视理论学习,容易导致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的脱节。二是,理论学习的缺乏,将导致学生难以承受将来知识自主拓展的需要,成为学生今后专研技术的瓶颈,同时也不利于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的进步。

三、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认知分析

大部分高职生对职业素养还很模糊,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素养对于他们的重要性,而只是把视线停留在技术层面的提升,忽略了社会对于人才的全方位定义,所以说学生的职业素养认知能力有待提高。那么什么是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从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当今社会,对于高职生来说,对于职业素养评价主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业者的技术实力,另一方面是从业者的职业态度。当前,技术实力已经成为选择人才的初级标准,更多企业在人才选录中把职业态度作为选拔和考核人才的核心标准。正所谓,庸才与人才的评价标准为技术实力,人才与良才的评价标准为职业态度。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现状片面的认识技术实力。多数高职学生在毕业最初几年将从事一线的操作性工作,因此大部分高职学生,甚至实训老师会把技术水平作为衡量学业的标准,忽视了高等性的探究。

四、对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分析

高等职业院校一般都按照“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规划,采取从企业引进技术专家、定期派老师到合作企业顶岗工作、参加师资技能培训、鼓励老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参与企业技术开发与服务、聘请企业技术专家担任实习实训指导教师等多种措施。这种师资队伍建设忽略了学术性专家的引进,必定导致高等性与职业性发展的失衡。

五、如何培养高职学生“高等”性和“职业”性即创新能力的思考

高职教育应该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强弱不仅要靠高层次的专职研究人员,更要靠那些直接的社会实践者的积极和有效参与。结合我国高职教育现状,在教学中应该贯彻以下策略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一,改变课程设计中实践课一边倒的倾向,适当增加理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在注重实践课开设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不仅包括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也包括其他相关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尤其要注意增开一些方法论方面的课程,提升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自主总结、自主动手等方面的能力,促使学生具备从实践中学习和总结理论、甚至创新的能力,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第二,教师应该注重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一种开阔的思维,鉴于目前我国的高职学生基本素质较低,他们的思维通常是比较有局限性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要做到自身的思维开阔,并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的思维能顺应的发散,对诸多相互联系的问题进行思考、总结,锻炼其自主思维能力,从实质上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第三,在教学手段上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真正达到“教-学-做”三位一体化。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搞“一刀切”,这里包括两方面。其一,有些基础理论知识无法实践或者讲实践成本过高,则不应该搞实训;其二,需要实训的,也必须做到区别对待,对于那些独立性比较强的单个知识点应该及时进行训练,而对那些具有综合性质的知识体系则应该注重实训的综合性,以便真正做到实践和理论的结合,提升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四,科学调整考核体系。学期考核采取项目整合达辩形式,对学生一学期技能掌握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毕业考核采取“快题设计+讲标”的综合技能考核方案。同时还要对学生建立一种长期的跟踪考核制度,并将重点放在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的能力考核上。

第五,不断提升教学团队的内涵建设。加快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加强各层次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进行全校选拔为实施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人选。

第六,还要把素质教育与学风建设相结合,达到领导重视,教师认识到位。这样上下形成统一的认识、统一的行动,建立起齐抓共管的工作体制。也是高职教育“高等”性得以提升的关键所在,使学生真正成为市场紧缺的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高技能复合型应用人才。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实训院校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