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保琴 弓建华
[摘 要] 志丹县常年种植大豆6666.7ha左右, 近年来种植面积逐年缩小,分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稳定提高大豆生产的建议对策。
[关键词] 大豆生产问题 解决对策
一、生产现状
大豆在我县种植历史悠久,是主要的粮经油兼用作物,也是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在农村经济中占有一定的份额,其分布较广,川台坝地、山坡梯田均有种植。长期以来,大豆一直作为粮经作物而大面积种植,常年实际播种面积稳定在6666.7ha以上,近年来,由于退耕政策的实施以及大豆的产量、相比效益等因素,种植面积逐年缩小,2010年全县以黄豆为主的大豆上报播种面积2666.7ha,占豆类面积4000ha的66.7%,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2.2933万ha的11.62%,受气候等因素影响,平均亩产仅75kg,总产仅为粮食总产的5.88%;2012年全县上报种植大豆2100ha,占豆类面积3700ha的56.8%,为农作物播种总面积1.9953万ha的10.52%,面积呈下降趋势,平均亩产103.5 kg,总产占粮食总产的5.9%,全县农民人均占有大豆32.6kg。
二、存在问题
1.品种种子问题
长期以来,我县大豆生产一直存在着品种多、乱、杂现象,尽管近年来加大了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力度,但仍然缺乏高产、抗病、抗旱、耐瘠薄品种,也没有形成主栽品种与搭配品种的合理配置,目前生产上推广的主要有中作966、晋豆23、邯348、97-8等品种,这些品种各有特点但又有缺陷,而且新品种推广速度也很慢,只有在一些大豆示范点上和主要生产线上实现了良种化,一些偏远村庄农民由于信息、观念、资金以及其他客观因素,有的互相串换种子,更多的仍然以自留种为主,既不利于良种的普及应用,又加速了品种混杂退化,良种使用率较低。
2.土壤肥力问题
我县农耕地多属于黄绵土壤,80%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足1%,土壤团粒结构形成差,内含农作物需要的养分少,加之长年的浅层耕作习惯,整地标准不到位,施肥单一,有机肥补充严重不足,耕作粗放,致使土壤板结,耕层浅,土壤肥力下降,土壤通透能力渐差,不能利用耕层土壤“上肥下瘦”的规律,更不能创造一个“虚实并存”的耕层构造,特别是近年来的新修梯田,有机质含量更低,土壤熟化程度差,为了追求当前的土地产出,大量使用化学肥料,造成了土壤结构的严重破环,种种原因造成大豆养分不足单产低而不稳。
3.平衡施肥问题
施肥技术是大豆高产关键技术之一,目前的问题是肥料品种单一,肥料施得浅,肥料利用率低。属于豆科作物的大豆,不同于其他作物的是其根瘤具有固氮作用,但绝不是就不需要或者很少需要施用氮肥,相反,大豆生物产品富含蛋白,需要更多的氮素,往往是土壤里的含氮量加上人工补充的氮肥再加根瘤的固氮都不能满足大豆生长发育对氮的需求,所以,必须人为的大量补充。而现实中的施肥却是重磷轻氮甚至忽略了氮肥的施用。再者,家畜家禽饲养量的减少和人们积沤肥意识淡薄,农家肥严重缺乏,好多农田有机肥投入近乎空白,大田的有机质、氮、磷、钾等营养物质严重匮乏失衡。
4.田间管理问题
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在大豆生产上虽然革除了“朝天一把籽,种收去两回”的陋习,但防治病虫害不及时、不普及,除草技术不配套,人工除草力度不够,重视深松、中耕、忽视间苗定苗,留苗密度不足,间作套种技术应用不规范等问题依然存在。近年来豆芫菁、二十八星瓢虫等危害严重,眼看着造成了损失,农民就是不加以防治,一些大豆病害更不予理睬了;个别品种成熟后容易炸角,已经到手的收成由于收获不及时,形成了人为的损失,甚至因为没有及时碾打或者碾打方式问题使得产品商品性下降,降低了商品率和商品价格。
另外,耕作措施简化,对大豆生产重视不够,政策引导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不到位,市场价格波动等,这些因素也严重制约了我县大豆生产的发展。
三、解决对策
1.引进推广新品种
根据本县生态环境,不同地块、不同肥力来选择使用相应的品种,当前在高肥力地块地膜覆盖栽培主要使用中作966,一般田块种植晋豆23、邯348、97-8等品种。建立良种繁育基地,逐步完善良种推、繁机制,在引进、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加速扩繁,搞好提纯复壮工作,加大推广力度,在近期内把全县大豆良种普及率提高到90%以上。
2.精耕细作
实行翻、松、耙相结合,特别是推广深翻整地,三段犁混拌整地,这对改良土壤是很有效的。深松基础好,打破犁底层,这利于改良土壤,因为根往下扎得越深,能增强土壤通透能力,给大豆生长发育创造了适宜的土壤环境,第二年耕层下的深层水可顺根孔上返把养分带上来。耕作层深度不能浅于30cm,最浅也要打破犁底层,提倡秋季深翻。
3.配方施肥
针对不同地类和田块测土培肥,打破凭经验式的施肥方式,平衡氮、磷、钾比例,一般达到1:1.5:0.5。坚持“前轻后重,浅少深多” 的原则。提倡后期主要是在花期追施效尿素;磷肥重底肥,轻种肥,一次施足。在花期可喷洒磷酸二氢钾加尿素及微量元素,促进生长发育、保花、保荚、促进早熟。大豆是深根作物,肥料深施可促进根系深扎,吸收更多的水分、养分,等于增加了肥力,同时也提高了大豆抗灾能力。开辟农家肥源,实行秸秆还田,鼓励割青沤肥,全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4.加强田间管理
改变重种轻管的陋习,及时间定苗,保证留苗密度,亩留苗密度不低于8000株,必要时可留双苗。中耕除草不低于三次。要看天、看地、看庄稼适时精细管理,发现病虫害及时防治,切莫造成损失才采取措施,保证按时收获,颗粒归仓。在耕作措施方面,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提高和精化沟垄耕作水平,做到良法与良种的配套。
作者简介:弓建华:志丹县蔬菜站支部书记,农艺师.张保琴:志丹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