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弊性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

2013-04-29 01:16苏贤
中国经贸 2013年8期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舞弊对策

苏贤

摘要: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会计的舞弊行为,不仅会导致各种会计信息丧失其真实性,而且还会使企业的投资者承担巨大的经济风险,损害了国家的经济利益。本文首先从舞弊性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具体原因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舞弊;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对策

近年来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这不仅影响了通过市场调节经济的作用,而且危害到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会计舞弊已成为会计、审计职业界及法律界共同关心的问题。

一、舞弊性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外在原因

(1)法规不健全

近年来我国虽制定了不少财务会计法规,但从现实需要来考察,还很不完善和健全,有些条文的可操作性很差,这引起执法不严,常常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从而使会计舞弊有机可乘。《会计法》是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在实施过程中显现出不足之处。如对违法处罚中,使用“情节严重”、“数额较大”等词语,缺少量的标准,可操作性不强,急需出台相应的实施措施。

(2)会计理论不完善

现有的会计理论在很多方面还不能满足完全客观地反映经济业务的需要。如会计期间假设,是人为地划分时期,其结果必然与客观事实有差距;货币计量假设,假设币值不变,遇到通货膨胀时,货币计量假设基础上核算的会计信息就不能如实反映客观情况。重要性原则,是将重要的事项单独反映,不重要的事项合并反映,由于合并了相对不重要的事项,使会计信息与业务原貌有出入;谨慎原则在应用时,预计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少预计或不预计可能发生的收入,使会计信息带有估计成份,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3)外部监督乏力

上级主管部门为了权衡本部门的利益,偏袒自己下属单位,监督弱化;税务机关以税收征管为宗旨,注重税款的缴纳,忽略其他会计核算监督;国家审计机关重点是对预算内的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审计,不可能对所有企业实施全面的经常性监督。而社会审计机关会计师事务所,其职能能否充分发挥,能否保证会计信息“真实且公允”,其机制是否健全,社会赋予的权力范围是否合理,成员是否具有应有的素质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影响监督的力度和深度。

2.内在原因

(1)单位负责人利益驱动

利益驱动是会计舞弊最原始,也是最直接的原因。如同企业的经营活动是为了赢利一样,企业的单位负责人有的为了目标责任,有的为了虚夸政绩,有的为了偷逃税款等等,利用手中权力,指使会计人员弄虚作假,搞“厂长成本、书记利润”、“官出数字”、“数字出官”,搞账外账、小金库,大搞短期行为,使会计信息失真。

(2)会计人员失职

会计人员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主体,所有会计信息最终都出自会计之手。有些会计人员素质低,业务水平差,技术不过硬,责任心不强,导致会计核算错误,信息失真。另外,由于个别会计人员心理素质较差,缺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职业道德,通过篡改会计数据、编造虚假会计信息来掩盖监守自盗、挪用公款等个人犯罪行为。再有,会计人员也由于各种原因,执行领导指示,听从领导的意图,不坚持原则,主动或被动地会计造假。因此,会计人员的素质和其独立性可以说是影响会计舞弊的决定性因素。

(3)会计管理体制的弊端

会计人员作为企业的一员,受本单位领导的控制和制约,其经济待遇、工作安排、职务任免等都由领导决定。虽然《会计法》规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任免应当经过主管单位同意,不得任意调动或撤换。”但主管部门并没有起到保护会计人员行使职权的作用,守法的会计人员遭打击报复、被撤换,主管部门往往顺从单位负责人的意见,出现了会计人员“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会计人员出于自我保护,屈服于单位领导,会计核算缺乏独立性,内部监督职能没有发挥出来。

(4)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有些单位无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会计机构设置不健全,会计人员配备不合理,岗位责任不明晰,会计交接手续不规范,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会计监督机制不健全。

二、舞弊性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1.单位负责人是关键

单位负责人是企业经济业务的决策者,是会计人员的领导者。他们的行为会直接影响会计人员执行会计监督的效果,直接关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对会计信息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会计法》第四条关于“单位负责人对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的规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秩序混乱的突出问题,因此制止会计造假行为,必须坚决贯彻实施《会计法》,使单位负责人明确《会计法》赋予的会计职责和相应的法律责任。一方面,要加强单位负责人的财务知识培训,让单位负责人懂法知法,有利于引导和督促其切实重视会计工作,支持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建立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另一方面,为避免经营权侵占所有权应完善对领导业绩的考核制度,要加强对单位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如离任经济审计就是很好的监督措施,但这只是事后监督,建议有关部门还应加强任期中的定期和不定期的经济责任审计,同时结合专项和全面审计,从而强化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堵住会计造假、会计舞弊的源头。

2.会计人员是重点

作为财务活动的主体,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直接影响着会计信息真实与否,会计人员的素质及其独立性也直接决定了会计信息的质量。朱镕基总理在2002年11月第十六届世界会计师大会开幕式上,要求会计审计人员应“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将不做假账提高到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的高度。因此,在抓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上,要制定会计道德规范,同时也要抓好会计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和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开拓创新,建立优胜劣汰机制,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意识和质量信誉意识。另外,提高会计人员独立性,构建新的会计管理体制,也是势在必行。从根本上说,财务活动中诚信缺失造成会计舞弊的主要原因还是会计人员依附于企业、单位。所以要改变这一状况,提高会计人员的独立性,首先必须从会计管理的体制上予以考虑。目前推行的会计委派制,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即建立财务人员统管制度(对财务人员的人事档案、职务晋升、工作调动、专业职称、工资奖金、福利等,实行统一管理)。各单位所需财务人员,由上级主管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委派,单位不得自行任命,并实行定期换岗、考核奖励制度,防止财务人员与企业、单位共同作弊,这样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诚信度提供了组织上的保障。

3.规范会计基础是根本

要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减少会计处理方式的可选择性,应使会计原则、账务处理方式和方法上进一步科学化、可操作化,尽量减少会计实务的可选择性,会计资料的来源制作、规范使用等应统一化、法律化,把好关口,会计信息的运作机制应进一步科技化,采用先进科技成果,减少会计信息运行中的人为“主观随意性”。同时各单位应当严格按照《会计法》和《会计基础规范》的要求,认真做好记账、算账、报账工作,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各级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也要根据各地区、各部门的实际,实行分类指导,定期考核,督促各单位依法建账使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

4.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是措施

人是造假的直接执行人,在抓好单位负责人这个关键和会计人员这个重点的同时,构建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是防范会计舞弊的有效措施。在已经发现的绝大多数会计造假和会计舞弊事件中,薄弱的内部会计控制是主要原因之一,所以要建立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明确内部会计控制目标,营造内部会计控制环境,有效使用内部会计控制方法,通过内部职能职务的相互分离和牵制,实现监督和控制,预防会计舞弊,实现会计信息的真实客观性。

5.强化社会监督措施是保障

一要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队伍,发挥注册会计师的社会监督作用。在提高注册会计师整体素质的同时,还应快速解决我国注册会计师队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建立新型的注册会计师管理模式,借鉴国际经验,规范其监督体系和运作机制,以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二要提高会计造假的风险与成本,加大打击力度。对于会计舞弊的严重情况,要根据其产生的不同原因,追究不同人员的会计责任。

总之,从宏观上讲,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对社会经济秩序的破坏性仍然很大。但是,相信我国随着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会愈来愈少,从而使得我们的市场经济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蔡小平:论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和对策,财经界(学术),2010(20).

[2]霍宇虹: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对策探讨,总裁,2009(9).

猜你喜欢
会计信息失真舞弊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浅谈财务舞弊与防范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舞弊的应对策略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识别模型初探
在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舞弊的原因及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