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词汇差异在诗歌翻译中的表现

2013-04-29 18:55:44王丽
文学教育 2013年8期
关键词:意象词汇

内容摘要:本文认为只有同时考虑到“语言形式”与“意象”,才能达到诗歌翻译的形美意美乃至音美。鉴于词汇在诗歌翻译中的关键性地位,本文着重对比了英汉词汇结构和词汇承载意象两方面的差异,评析了其在诗歌翻译中的表现,并提出了诗歌词汇翻译做到“神形兼备”的方法和途径,希望能对诗歌翻译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词汇 词汇结构 意象

一.比较英汉词汇差异的必要性

Newmark(1981)认为翻译的描写单位可以构成以下一个层次体系:篇章、段落、句子、小句、词组、词、词素。他认为在翻译实践中,“篇章是最后仲裁,句子是翻译操作的基本单位,而大部分的难题都集中在词汇单位。”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由于英汉语言在语言表达,文化传统以及读者欣赏习惯,审美情趣等方面存在的差异造成的。汉语是表意文字,一般被看作是重意合(parataxis)的语言。它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没有显性的词类分别,汉语的词语意蕴丰富有余,配合制约不足,词语可以相对随意地碰撞组合,因此,汉语中不乏灵活多变或“残缺不全”的句子。这种独特的汉语语言形式和英语中的对应表达方式形成强烈的对比。英语是重形合(hypotaxis)的语言,它有较丰富的形态标志,有较鲜明的词类分别,句子及其成分以限定动词为中心铺陈开去。汉语形式多变,不太讲究句法,而英语的词法、句法较为严谨刻板。同时,意象虽然是建立在字词的基础上的,但其丰富性和抽象性却有着质的变化。如果不借助于有效的理解与转化手段,诗歌经翻译后很难在异种文化背景下保持完整的意象,从而导致诗歌魅力和价值的削弱。因而了解中英语言在词汇结构和意象承载方面的差异是非常必要而且关键的。

二.英汉词汇差异在诗歌翻译中的表现

1.英汉词汇结构模式的比较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词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汇在结构上可完全不同。以吕志鲁先生翻译的“A Complaint”为例。诗人威廉·华兹华斯的利用英语动词形态变化表达时间顺序和动作状态,用“过去的幸福”对照“现在的痛苦”,贴切地表达出诗人的哀怨之情。汉语中没有对应语法手段,也不可能通过“was”,“is”,“did”明确地区分动作的时间和状态。鉴于英汉词语结构的差异,吕先生在翻译时,借助了“曾经”,“现在”等增词来表达,填补了汉语词汇在表达不同的时间和动作概念上的空缺。诗歌中的“What happy moments did I count!/Blest was I then all bliss above!”吕译为“为这赐福我感谢上天,我曾经多么辛福美满!”,同时也将“What have I shall I dare to tell? A comfortless and hidden well.”译为“然而现在我无话可说,我得到一口暗井装满忧烦”。如果不这样翻译,势必会造成译文时间上的模糊,并且原诗“哀怨”的意境也无法通过强烈的对比得以表现。

可见,汉语词义的概括含蓄,在诗歌创造中为优势,在诗译中却是暗礁。因为汉语词中不包括附加概念或语法成份,其主体概念和附加概念在词的结构形式中无法体现,所以词义模糊,主观性大。相反,英语词中主体概念和附加概念体现明显,所以词义客观明晰,其选择的随机性小,如单复数,就只能二者取一。

2.英汉词汇承载的意象差异。

(1)中英诗歌词汇通过具体事物来表现不同的联想意义

在汉诗中,特定联想意义的词语在某一语言单位存在,但在另一语言之中相对应的语言单位却很缺乏。这种词语由于特定民族的文化传统与思维方式不同,在另一语言中其字面对应意义虽然相同,但往往差距十分巨大,甚至相反,因此可被归为“文化不可译”因素。汉诗中的“倚楼”、“登高”、“折杨柳”、“涕泗”、“秋意”、“浮云”等文化负载意义极重的词语(culturally-loaded words)是难以传达的。但是在某些条件下,通过某些弥补手段,不可译性也可转化成可译性。

如王之涣《凉州词》中“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就有“杨柳”这一意象,下面来看许渊冲对此的翻译处理:Why should the Mongol flute complain no willows grow/Beyond the Pass of Jade no vernal wind will blow.该两行诗英译的关键在如何再现由富于联想意义的词语“羌笛”、“杨柳”、“春风”以及“玉门关”这一专名共同组成的一个隐喻场。在谙熟汉诗的中国读者心中,“杨柳”所引起的联想对英美读者是完全不一样的。考虑到英美读者难以理解到这一点,因而主张译诗采用“等化、浅化、深化”“三化”方法的许渊冲将该诗二行进行了改写和“深化”,译为“蒙古笛子为何埋怨柳树没生长在这儿?只因春风吹不过玉门关”,这样改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译者必须假定目的语读者这样推理:既然此处连杨柳都不生长,肯定是荒凉之地,然后,肯定是征战苦了。但是“春风”呢?它与“皇恩”惠及的关系在译文里无法体现,于是,原文征战苦的意思在这里就损失了。

(2)具有文化色彩的人名、地名和古典构成的词汇意象差异

一些专名经由无数代诗人和读者的创作吟咏,已被赋予了特殊的文化内涵。“江南”二字绝非“长江以南”这一简单的意义。它引起的遐思是丰富的:可能是繁华竟逐的江南;也可能是草长莺飞的江南;还可能是伤感的江南。正如福克纳笔下丰富复杂的南方一样,这种专名实际上在使用中已获得了比喻意义,其意象是隐喻性的。这样的词很多,如“塞北”、“辽西”、“故都”、“秦淮”,在不同的诗人笔下凸显不同的意象。在英译白居易的《忆江南》中“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时,“江南”一词的翻译便成了成败的关键。在中西诗歌里运用典故的例子比比皆是。运用古典可以借古喻今,化前人经验为己用,还可使诗文同时兼具意象、比喻、象征等作用,增强表达力。如何将典故用目标语读者能够体味的语言表达出来,对译者而言则是一种极大的挑战。

三.英汉词汇差异对诗歌翻译的启示

1.两种语言词汇存在对应关系时。

当译入语与原始语言存在对应关系时,翻译就是一个在译入语的对应项中进行选择的问题。在这个“选择”过程中,笔者认为,译者自身的双语能力、学识修养、人生价值观等也决定着他对源语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及其译本的“正偏离”风格。当译者的译本给目的语读者的感受类似源语文本给源语读者的感受,或者目的语读者通过译本认同了源语文本传达的异域文化时,翻译的目的及其承载的使命即达到。

再析吕志鲁先生的译作“Love Song”:Your little hands,Your little feet,Your little mouth--- Oh, God, how sweet!/Your little nose,Your little ears,Your eyes, that shed Such little tears!/Your little voice,So soft and kind;Your little soul,Your little mind!吕译为:“你娇嫩的手,你娇小的脚,你娇艳的嘴,呵,上帝,百媚千娇!/你鼻子娇好,你耳朵娇巧,你泪水娇羞,你泪眼娇娆!/你娇滴滴的声音,多么温柔厚道;你娇痴的心灵,你娇憨的头脑!”塞缪尔·霍弗斯坦的“情歌”一诗中频频出现了“little”一词,用“little”修饰所有的名词,用以表达诗人对“她”的一切都饱含怜爱之意。汉译时吕先生用一个“娇”字巧对英诗中的“little”。在中文中“娇”一词蕴涵了很多的寓意,吕译对于“little”与各个名词的组合全用“娇”字来表达,可以说是以不变译万变;几乎穷尽由“娇”组成的各种形容词来凸显“little”的含义,可以说是以万变译不变。这中译法,应为其他译者借鉴。

2.当两种语言词汇存在缺失现象时。

两种语言词汇对应关系上的“空符号”主要是由于原诗当中存在的隐喻、成语、谚语、双关、独创词、音韵词等引起的,它们往往承载着独特的源语文化。如果说两种语言之间有同义关系时,译者可采用模仿之法,选择目的语与源语的同义手段再现原诗风格、意境、文化背景;当两种语言文化之间出现“空档缺位”时,“转换”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译者可以利用目的语一种语言内的同义手段,巧妙地描绘出原诗的情景、意韵之美及其反映的文化背景,努力达到形式、音韵、神韵等方面的最大近似值。

参考文献:

[1]Newmark,Peter.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Pergamon Press,1981.

[2]程洪珍.英汉语言的差异与互译中的信息流失[J].山东外语教学2002(1)

[3]吕叔湘.中诗英译比录[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

[4]吕志鲁.英语爱情名诗选择[M]. 武汉:武汉出版社,2003.

[5]魏家海.意象:诗歌翻译单位的“前景化”[J].山東外语教学,2003(6)

[6]吴钧陶.汉英对照唐诗三百首[M]. 湖南出版社,1997

[7]习华林.意象在英汉诗歌翻译中的地位[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8)

[8]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

[9]许渊冲.中诗英韵探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王丽,武汉工程大学(流芳校区)外国语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意象词汇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一场细雨,携着意象而来
鸭绿江(2021年17期)2021-10-13 07:06:16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山东医药(2020年34期)2020-12-09 01:22:24
意象、形神
中华诗词(2019年11期)2019-09-19 09:05:14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山东医药(2017年35期)2017-10-10 02:45:28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
短篇小说(2014年12期)2014-02-27 08:3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