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斌
在校园里经常可以看到学生面不改色心不跳地接受教师的说教,面对班主任的谆谆教诲,学生已经练就了一身“钢筋铁骨”。针对这一类学生,教师应该通过角色互换的方式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学生尝试着去理解教师的意愿、理解学习的目的、理解自己的行为并明辨是非黑白,而不能一味地指责和谩骂。
一、允许学生犯错
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给镜子一缕阳光,它能映射出一片天空;给心灵一缕阳光,它能反映出一个美丽的天堂。”学生只有在感受到班主任的善意与关怀之后,才会愿意给予教师信任与尊重。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学生在课上玩手机的现象日益严重。一次班上有个同学在课堂上玩手机,被数学老师没收并且交由我处理。当下课到办公室后,他的态度非常恶劣,一直质问我什么时候把手机还给他。我当时要求他进行深刻反省,并且写检讨,只有充分认识到自己错误,才会将手机还给他。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在返学之后,他拦住我并索要手机,于是我们就发生了争执。我回家之后,也对自己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上课玩手机是学生不对,而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存在很多问题,对敏感的学生而言,更像是火上浇油的行为,这个时候,我想到了父母对于自己子女的态度,以及反问自己假如我是这个学生我会怎么样。第二天,我又把他叫到办公室,他一开始对我充满了戒备,我让他坐下,并表示我们只是简单地聊聊天,然后我就把手机还给他。我相信对于这类学生,只有循序渐进地接触,潜移默化让学生感动,他才会理解班主任的苦心,才会积极改正不足。允许学生犯错,并且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自己能够改正,当班主任将这缕阳光投进一个灰暗的心灵,它将会折射出绚丽的光芒,这是班主任角色互换的工作艺术。
二、欣赏自己的学生
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而班主任工作则是一项艺术活动。成绩不是衡量学生唯一标准,而是应该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去相信自己的学生,包括那些调皮捣蛋的,或许他们更有一颗脆弱的心。曾经有过一个毕业的学生,回忆自己的初中生涯时感慨地说了一句让笔者非常触动的话:“当时自己成绩不理想,相对于其他同学,内心真的感到非常自卑。”相信在现在的初中课堂中,一定存在着这样一个特殊的集体。“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班主任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从学生的心理需要上讲,学生渴望在充满爱心和信任的环境中成长。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学生,体贴关心学生,与学生进行思想的交流,从而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当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也会主动地寻找教师的帮助,相信这是所有班主任都希望看到的一个现象。
三、艺术的交流方式
美国教育家艾德勒曾经这样说过:“凡是没有艺术介入的地方,我们就不能称之为教育”。班主任在找学生谈话前,重点是选择艺术的交谈方式。而艺术的交流方式的重点是要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并且根据学生的性格,选择不同的谈话方式,从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尊重学生的感情,营造坦率、友好的氛围,消除学生紧张、抵触等心理,如此谈心时方可对症下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因为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所以教师需要采取灵活多变的表达方式,对于自觉性较差的学生,需要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明确地指出他的错误,并让其改正;对于胆子小、自尊心强的学生,则需要进行暗示、启发和委婉的批评;对于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则需要以鼓励为主,给予肯定的同时,指出不足之处。另外,对于交谈时机的选择,也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一些有经验的班主任认为谈话最佳时机是:问题未形成,矛盾初露时;初次犯错误,产生悔恨时;个人有困难,需要帮助时;火头已过,心平气和时;思想疙瘩解不开,易产生过激行为时。其中,最关键的还是实际运用的过程。如果教师怀着一颗让学生易于接受的爱心,学生就会给予教师尊重与感激。
总之,班级是造就教育家的摇篮,每一位班主任都可以在学生身上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虽然教师本身也是有独特个性的,但是对应于学生的教育方法却应该各具特色。班主任在工作中经常“换位思考”是重要的工作艺术。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海州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