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丽虹 周艳红
学校文化,既包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又包括学校本身经过积淀、创生而形成的具有个性的传统文化。现代学校文化是凝聚学校全体师生的巨大精神力量,是素质教育深入实施的一种长效机制,是学校发展的强大内驱力。囿山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传承百年老校治学精神,是加强现代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是学校实现新发展的必由之路。笔者以囿山小学为例,总结了以下关于经典传承工程的具体实施策略。
1.以“美德少年评比”为载体,构建德育评价体系。学校为了积极引导全校同学学习美德、弘扬美德、践行美德,争做富有理想、品德高尚、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一代新人,以“美德少年评比”为载体,相继进行了三届“美德少年”的评比。每个学年,根据学生自身年龄和心理特点,针对传统美德的具体内容,学校都会在2~6年级开展“美德少年”评比。从在校生中,经过班级推荐,学校评定评选出来。有尊敬师长、使用文明用语的文明少年;有养成良好的阅读和作业习惯的学习少年;有不挑食、勤锻炼的健康少年;有过楼道会礼让、疏散时有秩序的安全少年,还有讲卫生的卫生少年等。学校不仅给这部分优秀学生颁发了“美德少年”的标志,还为每组美德少年致颁奖词,并号召全校同学向“美德少年”学习,在学校争做好学生,在家庭争做好孩子,在社会争做好公民。“美德少年”评比活动收到了比较好的成效,在校园里涌现了一大批诚实守信、孝老爱亲、热心公益、勤奋好学、助人为乐的好少年。
2.以“校园解说员评比”为契机,弘扬学校百年积淀。为了让学生充分发掘学校经典中丰富的人文知识、了解学校文化的深厚底蕴、熟知校园文化的个性特色,以此来打造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学校开展了“校园十佳解说员”评选活动。参赛选手对学校悠久的文化历史、校园优美的生态环境、校园文化的个性特色等内容进行现场解说。评委根据选手解说词的内容是否围绕主题、普通话是否标准、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清晰、解说时的仪表举止是否得体大方等方面进行打分。选手们经过校园环境介绍、校史室介绍两个环节的评比,最终产生校园“十佳解说员”。通过这个评比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胆识与讲解能力,又让学生了解了学校的文化历史和所取得的成绩,熟知校园文化的个性特色,达到了文化育人的教育目的。
3.与语文学科课程相结合,汲取民族文化精髓。为了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丰富知识,开阔视野,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积极推动学校语文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由校长室、教导处、大队部、语文组联合举办的校园读书节已历六届。在读书节活动中,以校本课程《课外阅读考级手册》为载体,促进学生古典诗词的积累以及课外阅读量的增加,同时还有效地形成了家校共合作,构建了学生无缝阅读习惯的养成。特别是“阅读考级”活动,寓教于乐,以乐促教,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读书的乐趣,在乐趣中提高阅读的能力。具体活动中,我们做到了“三个精心设计”:一是精心设计“标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从内容入手,精心选择适合小学生背诵的古诗和阅读的课外读物,在考级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中自行选择篇目进行阅读,每增加2本必读书目和3本选读书目为一个级别。同时还将学校要求阅读的《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国学经典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相应地安排在每个年级段。二是精心设计活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以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为载体,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别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阅读。不同的活动形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阅读方法,提高了阅读能力。三是精心设计“奖章”,树立学生阅读信心。把七种颜色的奖章作为肯定、鼓励的措施,增强学生的阅读信心。对于获得最高等级证书的学生,颁发“阅读小博士”荣誉证书,以资鼓励。
学校“经典传承”工程实施三年以来,通过各种主题活动和特色活动的开展,追寻学校百年办学历史,唤醒和重构学校核心价值观。通过各种活动载体,师生们一起从多方面了解自己学校的历史,拓宽了学生眼界,扩大了师生的知识面,充分发掘了学生的潜能,培养积极探索的创新精神。以“经典伴我行”系列实践活动为平台,既用实际行动诠释经典,同时又赋予经典以时代内容,真正将经典与导行相结合,促进师生在学习、生活中良好习惯的形成,探索学校的办学特色。
(作者单位:浙江丽水市莲都区囿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