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慧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帮助学生架起数学与生活之桥,使学生领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数学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这一道理。
关键词:数学;生活;沟通;联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其含义有三:一是“有价值的数学”应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有价值的数学”应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发展,“有价值的数学”应对未来学生从事任何事业都有用。二是“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指作为教育内容的数学,首先要满足学生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这样的数学无论是出发点和归宿都要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三是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知识和生活积累,每个学生都会有各自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了大众数学学习内容的应用价值——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从学生贴近的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以及做出决策的过程。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下面以《利息》的教学为例,就如何沟通小学数学教学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捕捉“生活现象”,引入新知
“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确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与数学密切联系,如有关利息的一些常识。让学生了解有关利息的知识,不但是他们将来生活所需,同时可使学生从中了解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课前,我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通过到银行调查、访问家人等活动,收集有关储蓄的信息,并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指导,逐步培养他们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他们在社会实践中拓宽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同时培养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上课时设计了“过年—拿压岁钱—存银行—得利息”的情境。(1)谈话引出“压岁钱”的话题,学生讨论如何处理压岁钱。(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已经掌握的有关储蓄的知识。课堂上,同学们侃侃而谈,对什么是储蓄,储蓄有什么好处,储蓄的种类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可见,教学中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使学生体会到“利息”来源于自己的生活实际,感受到数学的作用,激起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
二、联系“生活画面”,学习新知
“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积累经验、思考与探索。学生知识经验的建立往往依赖于实践活动。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生活化、情境化与知识系统性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化和多样化,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使数学知识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让学生看得到、摸得着、听得见。
学习新课时,我设计了以下环节:(1)观看录像“小丽存钱”。(2)交流:你知道了什么?(3)自学课本,明确利息知识的专用术语。以往的教学,由于教学内容的局限性,常常是教师传授、学生听讲。现在运用录像技术把“小丽存钱”这一生活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巧妙地将有关利息、利率、填写存单、利息计算等知识的教学改编成小丽与银行职员的对话情境,创造性地将知识融合于生活中。这样的学习中,学生通过不同的自主模式“领悟”到数学知识,并将自己所领悟的知识运用于自己的生活,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可见,教学中勾勒出的“生活画面”,为教学活动创造了一种学生容易接受的气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掌握新的知识。
三、设计“生活情景”,巩固新知
陶行知先生强调要在有计划、有目的、有作为的生活中接受教育,即引导人们到自然和生活实践中去求得知识,获得本领,发展情感、意志和个性。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创设具体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这个情景中练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当学生掌握利息计算方法后,我设计了“我是银行小职员”的活动,让学生帮助他人计算利息。(1)请你选择一张存单,帮助储户算一算:到期时可拿多少利息?(2)讨论:利息多少和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在活动中,学生扮演银行职员,自由选择存单计算利息,主动探索利息的计算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活动,学生对“利息、利息税、税后利息”的理解更深入了。
可见,教师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体验数学的魅力,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
四、返回“生活天地”,应用新知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数学有很强的应用价值。”在数学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数学与生活广泛沟通,将学生课堂中学到的数学知识返回到学生生活中,不但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提高应用能力,而且促使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学习,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也学会生活。
在《利息》一课中,我还设计了实践活动“小鬼当家”:(1)如果你有1000元压岁钱,准备怎样存?为什么?(2)请你和父母一起探讨如何处理家中多余的钱。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两次解题策略的机会。学生侃侃而谈,深深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放学回家后,还饶有兴趣地和家人探讨问题,俨然是一个理财能手。学生对利息的认识来源于他们的生活,最后又回到生活,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践,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中不断前进。
可见,在数学学习中,教师要及时提供机会,引导学生返回“生活天地”,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自主去解决问题。
“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生活本身就是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与数学密切联系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将数学与生活广泛沟通,架起数学与生活之桥,使学生领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数学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的真谛。
参考文献:
[1]王延文,王光明.数学教学理论与实践[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
[2]陈霞.小学数学生活化与数学化结合策略初探[J].小学教学研究,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