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立校 特色强校

2013-04-29 00:44徐超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规范育人机制

徐超

北京市华侨城黄冈中学是北京市朝阳区引进的第一所外省市名校。建校4年多来,学校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发展理念,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坚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快速创造育人成果”的发展策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随着建设速度的加快,办学条件越来越完善;随着教师队伍的扩充,师资力量越来越雄厚;随着教学质量的提升,社会评价越来越高;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办学效益越来越明显。经过4年多的历练,学校已经形成了一些特色理念、特色机制和特色活动。学校把一些有成效的育人活动加以传承,并使之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

“四个结合”——增强管理效益

坚持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相结合。学校的人文管理不仅注重人文关怀的激励作用,同时注重发挥领导干部的引领作用和集体意志的制约作用。集体意志的制约作用集中体现在教师管理方面推行了“一、二、三、四”:“一”是一个标准——学生的满意率必须要达到80%;“二”是坚持两项制度——坐班制和到位制;“三”是以三条公约自律——不参加不正当的娱乐活动,不从事家教,不接受家长宴请或收受家长红包;“四”是倡导四种精神——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协作精神、创新精神。

坚持制度建设与机制建设相结合。本着“适用、全面、科学”的原则,学校统领,部门配合,对学校原有的规章制度进行系统的梳理,新建了部分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完善了岗位职责、考核办法,完成了制度系统化,形成了制度汇编。本着“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全面推进,逐步完善”的原则,扎实推进机制建设。在教学管理方面,初步形成了质量保证机制、教学检查机制、教学评价机制、分层教学机制和特长生培养机制;在学生管理方面,初步形成了“一日常规”量化考核机制、“系列化”主题教育机制、“和谐进取”激励机制、“学困生”帮扶机制、“后进生”转化机制、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学生自主管理机制和家校协作机制。

坚持集中管理与分散管理相结合,学校对“三部”“四处”垂直管理,分部对部门、年级横向管理。针对一校三址的状况,学校的管理工作实现了“扁平式”向“立体式”的转变。

坚持行政管理与民主管理相结合,学校的“三重一大”由校委会集体研究决定,学校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由教代会审议决定。

“着力三化”——优化校风学风

学校德育工作的定位:在“三个把握”的基础上推进“三化”。 “三个把握”:把握学生特点、把握培养目标、把握教育规律;“三化”:日常管理规范化、教育活动制度化、思想教育经常化。

日常管理规范化:在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学校结合实际制定了《学生一日常规》,让学生明确在校期间每一个时段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对学生在校期间课内外的活动提出了规范化的要求,从而逐步形成“讲文明、守纪律、爱学习”的学风。

教育活动制度化: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以“四爱”教育为主线,每周一次升旗仪式、每周一次小结评比、每周一次班(校)会、每月一次主题活动、每月一次学情分析、每月一次家校沟通、每学期一次总结表彰、每学期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每学期一次家长会等均形成了制度。每一项活动的开展都有策划、有组织、有生气、有成效、有总结,取得良好收效。

思想教育经常化:注重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一方面学校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为抓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对学生进行立志成才的思想教育;唤醒学生的责任意识,让责任感成为学生潜在的动力;健全学生的人格,引导学生树立强烈的进取心。另一方面学校围绕在学生中如何防止和纠正各种不正之风进行了大量的、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工作。在建立激励机制的同时,建立了制约机制;在集体教育的同时,开展个别的思想教育;在学校教育的同时,赢得了家庭教育的配合。学生中极端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思想倾向得以纠正;学生中自由散漫的不正之风得到了有效遏制。

“规范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落实教学工作规范,促进教学过程优化。通过教学管理规范化建设工程的实施,学校建立了《课程体系规范》、《教学管理体系规范》、《教学过程管理规范》、《教学研究管理规范》、《学生学习管理规范》、《教学设施设备使用管理规范》等一系列教学管理规范化制度。学校就落实教学管理体系规范、教学过程管理规范、学生学习管理规范等方面取得的一些成效进行了定性的分析,并努力把有成效的管理方法固化为长效机制,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水平。同时,学校的教学管理围绕“五抓”开展检查和监控:抓计划,突出条理;抓备课,突出规范;抓课堂,突出效率;抓训练,突出达标;抓分析,突出改进。并重点在抓备课和抓分析等方面创新工作举措,从而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的监管。教师的教学围绕教学常规要求落实“五个规范”:教学设计规范,教学实施规范,课后辅导规范,作业布置与批改规范,考试规范。并重点在教学实施规范、作业布置与批改规范等方面创新工作方法,从而进一步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

探求高效课堂途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学校经过长期探索确立了“先学后教、交流互动、精讲拓展、及时反馈”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三个结合”,即“扎实规范”与“生动活泼”的有机结合,“开放性”与“生成性”的有机结合,“落实双基”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并重点在教学情景的激励性和教学反馈的及时性等方面改进教学方法,努力变有效教学为高效教学。

“搭建平台”——提升专业水平

为了让教师的专业水平与学校的发展速度相适应,学校不断加大教师业务能力培训和骨干教师培养的力度,通过实施名师工程,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

建立了实施名师工程的工作机制。学校通过校本培训机制、教学研究机制、结对帮扶机制、对口交流机制、特级教师工作室引领机制、骨干教师评选机制等多种途径推动名师工程的实施。

搭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学校把教师分为准适型、适应型、骨干型和卓越型四种类型,并把准适型向适应型发展称之为线性成长,适应型向骨干型发展称之为面性成长,骨干型向卓越型发展称之为体性成长。学校为线性成长的教师搭建岗位练兵和师徒结对的平台;为面性成长的教师搭建校本培训和交流展示的平台;为体性成长的教师搭建专家指导和外出进修的平台。按照不同类型教师的成长要求,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教师的校本培训在专家引领、同头交流、岗位练兵的基础上,还全面开展了与黄冈中学本部教师的对口交流活动。

“第二课堂”——促进特长发展

坚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活动弥补了课堂教学标准化、同步化、集体化带来的不足,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是开发校本课程的园地,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阵地。学校把每天下午的第八节课确定为第二课堂活动时间,组织开展各类兴趣小组活动和社团活动,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学生先后获得全区绘画比赛一等奖、车模比赛一等奖、电子技术比赛一等奖、机床比赛一等奖、演讲比赛特等奖,健美操队曾多次在北京市的专业比赛中捧杯并一举夺得了全国比赛的冠军。在区级以上文体、科技类比赛中,学校共有272人次获奖。

坚持学科竞赛培训。为传承黄冈中学的育人模式,探求“通识教育”与“英才教育”相结合的育人途径,学校利用本部选派的各学科竞赛高级教练这一资源,积极开展学科竞赛培训活动,在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52名学生获一等奖;第二十一、二十二届“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中62名学生获奖,其中金牌1块,银牌3块。在区级以上学科竞赛中,学校先后有226人次获奖。

“追求品位”——推进文化建设

学校景观工程一校三址互为呼应,形成系列。一是文化特征系列(体现传承性)——高中为“临皋亭”、初中为“学海无涯”、小学为“书山有路”,让学生感到置身于名校的荣耀和责任;二是育人特征系列(体现激励性)——高中为“毕昇雕像”、初中为“李时珍雕像”、小学为“李四光雕像”,三位历史人物分别为古代、近代、现代出生于黄冈的发明家,激励学生成为“中国创造”的发明者。对外展示工程让学校大楼的墙体诠释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理念、教学理念和发展理念。“文化天地”既是学生课外活动的场所,又是师生交流的雅室。“景物的启迪”让大楼的走廊成为文化长廊和学生励志成才的动力源泉。独具匠心的校园文化,让校园环境初步展现出窗口学校形象。

坚持开展文化活动。学校的文化活动十分丰富,社团活动蓬勃发展,校园里呈现出一派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景象。合唱团、打击乐团、书法社、美术社、健美操队已成为学校的特色社团;“走进黄冈 、红色之旅”夏令营活动、“书香校园 、魅力黄冈”诗歌朗诵活动、 “活力黄冈、青春绽放”社团展示周活动已成为学校的特色活动。学校的文化活动不仅成为学生提升素质、展示才华、快乐成长的平台,而且成为学生对学校最美好的记忆。

尽管学校被评为朝阳区区级示范校,但毕竟学校发展的历史不长,底蕴不深,与其他区级示范校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我们会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加快内涵发展的步伐,努力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大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全力打造“有特色、高水平”的品牌学校。

编辑 吴君

猜你喜欢
规范育人机制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来稿规范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