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高《趣味数学》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2013-04-29 23:46:29吴晓明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3年8期
关键词:选修课开发

吴晓明

【摘要】积极推进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努力给不同的孩子不同的教育选择,创造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本文从普高新课改出发,从高一新生对数学教学多元选择的观念需要出发,开发了一门生动有趣、还原理论、激发思维审美想像的《趣味数学》选修课程。课程由引人入胜的数学教学;发人深省的生活数学;出人意料的数学悖论三篇构成,采取了任务驱动、网络自主学习、探究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初步实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目标。

【关键词】选修课 趣味数学 开发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149-02

一、《趣味数学》选修课开发背景

1.普高新课改要求

《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从今年秋季开始试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新的课改中调整和优化了课程结构,适当减少了必修内容,增加了选修比例。选修课所占学分比例增加到三分之一,高中生可以像大学生那样走班选课;有能力提前修满课程的学生可提前毕业,参加高考。选修课不是必修课的陪衬,更不是必修课的附庸,它是一个独立的课程领域,有自己独特的目标、任务、优势和作用,是现代学校课程制度的重要支柱,不可或缺。选修课程是发展学生兴趣,形成学生特长的基本途径;是培养多种人才,满足社会多样化需要的重要措施;是体现与发挥学校办学特色,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环节。

2.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目标

我们的《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第一条便提出“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数学课程设置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这是在数学教学方面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大多数的学生将来不会成为数学家或者从事数学工作,但是每一个学生都应建立一定的数学思想,譬如数感、符号感、空间想象力、统计观念、一定的推理能力等,当学生离开学校时,可能会忘记某个具体数学定理或者公式,但是渗入在学生脑海中的数学思想会潜移默化地引导他们用理性、逻辑的思想去解决生活或工作中的一些问题,这样的数学学习才算得上有价值。

二、《趣味数学》选修课程的架构

(一)课程目标

本选修课程通过讲述一些引人入胜的数学故事,描述数学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历史,以及数学在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同時还给予学生以严格的思维训练和形式、结构美的享受。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不仅仅是枯燥无味的理论公式和繁琐的计算,我们还可以从另个个角度来了解数学,理解数学。

为了在短短的18学时内,向数学基础相对较薄弱的高一学生介绍数学的概貌,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使他们领略数学的真谛,并欣赏到数学所特有的那种隐蔽、深邃、理性的美感。我们挑选了一些数学中比较有趣的问题,例如:数学故事、生活化的数学,悖论等方面的知识。本课程不可能全面、系统地讲授这些学科的内容,只是通过一些短小的故事和多媒体教学,寓数学知识于趣味之中。希望以此激起学生对数学的爱好与向往,为初步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目标做出努力。

(二)《趣味数学》选修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

1.引人入胜的数学故事

矗立在我们面前巍峨雄奇的数学大厦,是无数先辈历尽千辛万苦,甚至耗尽毕生心血,一砖一石地垒成的。其间不乏可歌可泣的事件和人物。例如:中国古代的“布衣数学大师”刘徽,过早陨落的“数学双星”阿贝尔和伽罗华,勇敢、执着的非欧几何创始人罗巴切夫斯基,铁窗里诞生的数学家彭色列等。这些素材揭示了人类为追求数学的“真”而不断奋斗的曲折过程,也激起了同学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并鼓励他们以先辈们为榜样去努力攀登科学的高峰。同时,看似枯燥、乏味的数学学习中,其实蕴藏着无穷无尽的乐趣。每一讲的开始,我们都用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和传说导入。例如:北宋名将狄青的“抛钱祭神”,英国科幻小说中的“人机大战”。两千多年前阿基米德的“死光”,一千七百多年前的日本古国“邪马台国”之谜。同学们终于发现,数学学习并不都是复杂的计算与繁难的推理。当他们知道,在“守株待兔”的寓言里,在 “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的成语中,在美、英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幕后,在秦桧与韩世忠对“岳飞谋反”的御前辩驳上面,都有着深刻的数学背景时,无不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无穷乐趣,也为数学所蕴含的那种理性的“美”所陶醉。

2.发人深省的生活数学

长久以来,不少同学误以为数学的学习就是证明定理、记背公式、多做练习,因此感到枯燥乏味从而缺乏数学学习的兴趣。其实,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数学现实是从数学角度观察世界,并进行思考所获得的知识内容,因而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数学现实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数学模型,不能把数学现实仅仅理解为形式化、逻辑化的数学内容。数学现实与生活现实互通,学习者的生活现实可以促进数学现实的形成,反之,学习者的数学现实能帮助学习者进一步观察生活现象,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即所谓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生活中实实在在能感受到的问题,学生也容易接受,比较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出人意料的数学悖论

本课程中从引起悖论的7个不同原因精选了一些经典的悖论问题,比如理发师悖论、集合论悖论、逻辑悖论、二分法悖论、概率悖论等,让学生了解悖论的概念和原理,了解一些经典的悖论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教授一些悖论知识、悖论问题还是有必要的,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向学生介绍重要的数学思路,有利于开发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洞察数学问题的解题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辩证的、开创性的、批判性的思维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现代数学所具有的美妙、多样,甚至幽默性质的鉴赏力。案例如:希腊哲学家 喜欢讲一个鳄鱼的故事。一条鳄鱼从母亲手中抢走了一个小孩。鳄鱼:我会不会吃掉你的孩子?答对了,我就把孩子不加伤害的还给你。母亲:呵,呵!你是要吃掉我的孩子的。鳄鱼:嗨……。我怎么办呢?如果我把孩子交还你,你说错了,我应该吃掉他。鳄鱼碰到了难题。它既要吃掉孩子,同时又得交还给孩子的母亲。鳄鱼:好了,这样我就不把他交给你了。母亲:可是你必须交给我。如果你吃了我的孩子,我就说对了,你就得把他交回给我。拙劣的鳄鱼懵了,结果把孩子交回了母亲,母亲一把抱住孩子,跑掉了。鳄鱼:他妈的,要是她说我要给回她孩子,我就可每餐一顿了。同学们细细琢磨这段著名的悖论,一定会明白那母亲是多么的机智。她对鳄鱼说的是:“你将会吃掉我的孩子。”无论鳄鱼怎么做,都必须与它的允诺相矛盾。如果它交出小孩,母亲就说错了,它就可以吃掉小孩。如果它吃掉小孩,母亲就说对了,这就得让它把孩子无伤害地交出来。鳄鱼陷入了逻辑悖论之中,它无法从中摆脱出来而不违背它自己。

(三)课程的主要特点

本课程是一门生动有趣、还原理论、激发思维审美想像的选修课程。本课程主要采用了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和还原生活数学原理,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将一些数学原理通过具体实例来阐述,让学生觉得数学不再是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而是融入生活的有趣的数学。本课程通过对伟大的数学人物的认识,通过对美丽的数学图形的欣赏,提高了学生的数学鉴赏能力。

三、《趣味数学》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为了将“趣味数学”真正开设成提高高一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 “数学课”,而不是又让他们“望而生畏”的数学理论课。在开设过程中我们多方面收集资料,制作教学课件,一方面,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从网上下载的图片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效果,精心制作的动画丰富了同学们的视觉感受。同时,开展研究式及讨论式教学。在教学中,我们设计了不少思考题,供同学们讨论、研究。例如:在上数学历史人物时我们让学生去收集一些数学家的故事或趣事,让学生在课堂上讲述,又如,在上完“黄金分割”后,让女同学课后去计算自己该穿多高的鞋子才最美?这些问题都令学生们跃跃欲试,学习数学的气氛十分活跃。最后,为了给学生留下继续学习和发展的空间,我们结合教学内容,介绍了许多相关的网站,供同学们课后学习浏览。包括 “科技之光”、“数理天地”、“星友空间”、“科普博览” 等。通过浏览这些网站,可以扩大同学们的视野,进一步学习有关的数学知识。初步实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数学教育研究[M]. 数学教学研究 2012, 7

[3]张彦春,设计让学生思维递进的数学教学[J].数学教学研究,2007,9

猜你喜欢
选修课开发
高等院校艺术类学生中管弦乐的选修教学
基于构建双语环境下的多样化选修课理论及实践
亚太教育(2016年33期)2016-12-19 03:41:51
高校开设普拉提选修课的意义探析
武术研究(2016年10期)2016-12-15 20:24:08
关于光学与现代生活通识教育选修课的几点思考
高职英语视听说选修课多元考核手段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1:57:37
河南省普通高校乒乓球选修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体育时空(2016年9期)2016-11-10 21:00:15
在线投稿与编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河南方言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