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
近日,清华大学拒绝承认四川二级运动员加分,闹得沸沸扬扬。从表面上看,这是大学对运动员加分造假的不满,而从深层次意义上分析,这可以视为内地高校的自我救赎行为。
为何越来越多的内地优秀学生会放弃内地高校而选择海外高校,原因无外乎与境外一流大学相比,内地高校的教育质量、教育声誉不高。而造成内地高校教育质量、教育声誉不佳的根本原因是,大學缺乏办学自主空间。
就拿高考录取制度来说,对于高考高分,舆论早就质疑这并不能反映一个学生的真实能力与素质,可是,我国所有内地高校都必须以此作为唯一的标准,来选拔和录取学生。而高考加分,早就被造假丑闻包围,但所有高校都得认可这一加分。毫无疑问,这样的大学,很难树立自身的教育声誉,被优秀学生抛弃是迟早的事。
对此,大学通常感到十分无奈,认为学校在当前的教育管理制度下,只有采取这种录取办法,接受教育主管部门的安排。这其实是一种行政思维——行政部门的指令必须服从,而站在办学角度,大学完全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
清华大学不承认高考加分,就可以视为一种选择。此举向社会鲜明地表达学校有招生自主权,同时,也把高考加分造假再次曝光在公众面前。如果清华大学能进一步对高考加分的学生进行深入调查,拿出一个独立的调查报告,用事实指出当地高考加分造假严重,那么,这将对当地教育部门的高考加分运作给予致命的打击,甚至可能导致高考加分在当地的全面终止。
已经迈出第一步的清华大学,应该不负众望——本来,调查高考加分腐败应该是司法部门的事,而如果司法部门不作为,作为采用高考加分作为评价学生依据的大学,有权对高考加分的公正性、科学性进行评估,因为这关系到招生的公平,也关系到大学招收到适合自己的学生。假如评估的结果是,高考加分造假严重,破坏公平,大学也就有理由全面拒绝高考加分。
而拒绝认可高考加分,只是大学争取自主权的开始,接下来,大学应该评估当前的高考,是否有利于选拔适合自身培养标准的学生,这就如美国的大学,一直在评估SAT(学术能力水平测试)、ACT等考试对学生能力的评价作用,如果评估的结果是,高考的成绩无法全面评价一个学生,那么,大学也就可以不再采用这一成绩来选拔学生,这也就开启考试社会化的改革——我国应该有多个考试评价体系互相竞争,大学自主认可评估质量高、有公信力的考试评价体系,这就把招生由行政部门主导,变为了学校自主。
假如大学能以科学、负责的态度,认真反思高考录取标准,给出独立的报告,只对事实负责,而不是顾惜与政府部门的脸面,和考虑自身与政府部门的关系,我国的大学就迈出了重新赢得公众信任的重要一步。大学的公信力,说到底来自大学的独立性和自主办学,可以相信,如果清华等高校,能调查研究10年甚至更长的招生数据,给出客观、真实的评估报告,这会让整个社会重新认识高考录取制度,从而推进全面的高考改革。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发布《国家处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报告,该份报告粉碎了美国人对其教育体系的美好幻想,指出当时美国教育系统的诸多缺失,并提出改进建言。这启动了美国的教育改革。正在争取办学自主权的我国大学,如果能把办学信息全面公诸于众,将深刻的问题全面呈现,可能会给我国带来一场真正的教育改革。
(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