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越
半个世纪前,马丁·路德·金的那句“I have a dream”传遍了世界。如今,当我们提到“中国梦”的时候,不禁就会想到那个大洋彼岸的“美国梦”。
在这半个世纪以来,“美国梦”的精髓——人人都拥有平等的权利,人人都有信仰的自由,人人都有通过不懈努力而获得成功的机会——无时无刻不在唤醒我们。 “I have a dream”不仅仅是美国有,在遥远的东方,在拥有几千年传承的中国大地上,也有一个梦想。它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它是每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内心的呼唤。而它用中文写成“我有一个梦想”。
“中国梦”到底是什么呢?对于重“集体主义”的中国人较之于重“个人主义”的西方世界来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就是当今中国的少年和青年。
“站在世界融合的角度看今天年轻人的未来,国际化的视野、创新能力、思考能力以及沟通合作能力是他们所需。”关爱留学副总经理曲洪涛说,“而面对未来的教育,应该是面向世界的教育。” 这句话颇像曲洪涛为留学行业打出的广告语,但却掷地有声。
从“由你玩世界”
到“由你学世界”
“University”这个词大家并不陌生,这是用英文书写的“大学”。在中国这个词汇有一个很有趣的音译,即“由你玩世界”。这虽然有些讽刺,却是有现实基础的。
中国的大学几乎是不淘汰学生的,在中国大学一个学期的5个月里,前四个半月的时间大家都是在泡吧、游戏、社团、實习或者其他事情上消耗的,直到最后半个月,学习气氛骤然而至,学生们开始疯狂看书、做题,最终通过考试。
与之相比,国外大学就没有这般仁慈了。在西方国家,每年有几十万人上大学,每年也有近半数学生从大学里退学。其中一部分是自愿退学,另外一部分则是被学校清退的。
这只是中外教育中最广为人知的差异。另外,中国的教育在鼓励孩子寻找不同答案、独立思考的能力上也是远远不够的。
曲洪涛讲了一个实际的例子。在西方国家学习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几乎没有所谓的课堂纪律。大家上课很随意,偌大的教室里,二三十个学生随意地坐着,课桌上放的东西也是应有尽有:书本、电脑、手机、汉堡、比萨……在上课的时候,只要有问题或者想表达不同见解的时候,直接站起来发言就可以,不用举手。有时在课堂上学生还会因为一个问题与教授争论起来。这是中国的大学生不敢想的,除非你不担心考试和论文不及格。其实,在国外,教授是非常喜欢并鼓励这些在课堂上善于表达自己看法和观点的学生的,他们的争论,甚至争执,不但不会影响考试和论文的成绩,而且还有可能为最后的成绩加分。
国外教授的授课方式也与国内大不相同。例如,金融课的教授上课的时候,从来不带学生们学习教科书上的概念。他每天上课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Yahoo网站的Finance版块,让学生们逐条浏览新闻,并和大家一起讨论新闻中提到的问题。这种撤掉了边边框框的授课方式,对于习惯了背诵概念、理论、公式的中国学生而言,会让他们一时间感觉摸不着头脑,并质疑:“我到底能学到什么?”但渐渐地,中国学生会发现这种教育方式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学以致用,使学习与社会紧密结合,不会出现大学毕业后所学的知识已经与时代脱节的问题。
在国外学习的魅力不止如此。在许多世界一流大学的校园里,图书馆是学生们除了教室之外最长出没的地方。图书馆除了供学生看书、查找资料外,还设有小组间。教授会给学生分成五六人左右的小组,并分给他们课题,让他们通过小组的方式讨论、研究。欧美发达国家的教育强调小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其实,孩子是留在国内读书还是送到国外读书不重要,为孩子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才是最重要的。想在一个没有独立思考的环境中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孩子,难度是非常大的。”曲洪涛说。如今,中国的家长多数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一批人,他们更看重把自己的孩子放到全球的平台上去历练。自然,在选择教育的时候,出国留学成为被家长热捧的选择方式。
中国留学行业发展的见证者
当然,留学行业不是现在才火的。关爱留学在行业中有足够的发言权,早在1999年关爱留学就涉足中国留学行业,是中国第一批留学中介机构,它从个体户成长为教育集团的过程见证了中国留学行业的发展。
曲洪涛说,最近几年,留学市场发生的巨变不单纯是留学生数量的急剧上涨,而是留学目的和形式所发生的变化。
传统意义上的留学,主要以拿学历、学位为目的。现在大家对留学的认识更加广义了,尤其在近几年兴起的“海外游学”也被纳入到留学的行列。最近两年,留学行业还出现了一个新现象,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在世界著名高校中订单式地培养一些留学生,他们不要求这些留学生最终拿到学位,而是要求他们学到某种技能或者最终拥有任职资格。这种形式在未来的几年中也许会被更多的企业效仿。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变化是非常明显的。虽然现在语言考试仍以雅思、托福为最大赢家。但是,小语种语言范畴内的各类语言大有壮大之势。
在前不久湖南卫视的《天天向上》节目中,北京外国语大学师生登场大秀小语种,让小语种火了一把。在此之前,一套书非常流行,就是《罗马人的故事》。这套书不仅是现代人对国家、公民、宗教、权利等概念的解读,其中的一个细节所流露出的一个国家多语言并存的现象让人反思。
罗马帝国是在希腊以后发展起来的,罗马帝国虽然是当时世界性的国家,并且有自己的拉丁语,但是罗马人非常尊重希腊文明,整个罗马帝国几乎没有一个人不会讲希腊语。甚至罗马的贵族和知识分子还用希腊语书写公文,并偶尔用希腊语演讲。以此来反观现在的中国和美国。中国就好比罗马,美国就好比希腊。未来中国社会将逐渐发展到汉语和英语无障碍交流的程度,英语将不再是一个人的特长。
与此同时, Times在前不久发布的2013年全球100强名校榜单中,欧洲、亚洲院校共计入围39所,比2012年增加近40%。小语种国家大学的学术声望大幅攀升。机遇可遇不可求。早在1999年就涉足小语种留学的关爱留学终于等来了行业发展的“天时、地利、人和”。
小语种留学炙手可热
目前,中国留学生选择“商科”专业居多,而且大部分学生选择英美留学。竞争无疑是他们面对的最大挑战。与之相比,欧亚的一些小语种国家都有自身的特色专业。如意大利的绘画、音乐、建筑、设计以及机械、法律、医学、商科等,德国的机械工程、电子工程、汽车制造、环保、物流等,艺术之都法国的雕塑、时装等领域都位居世界前列。當然,法国的商科也是非常著名的。作为商科专业的另一强国荷兰,物流、商务管理、经济学等专业也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而亚洲的日本的动漫设计、汽车、电气自动化等专业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欧洲大部分国家都是发达国家,这些国家中多元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使其形成了特殊的商业环境。无论是希望得到语言的提升,还是想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小语种国家都是不错的选择。而且许多欧洲非英语国家的大学是免学费的,如意大利、法国的大学,有些大学的学费每年不足5万元人民币,如荷兰、德国的大学。这些优势都足够吸引人。
中国资深留学专家、关爱留学总经理王正常在14年前就开始关注小语种留学,被称为“中国小语种留学第一人”。他曾先后遍访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西班牙、法国、比利时、荷兰、希腊、爱尔兰等几乎整个欧洲,并到访亚洲主流留学国家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考察所有合作院校,开中国留意(意大利)和留西(西班牙)先河。
2012年,关爱留学战略合作伙伴泓钰国际语言学校基于与意大利著名高校十几年的合作,联合意大利16所顶尖的美术学院和音乐学院在中国进行为期1年的预科培训,其中意大利语教学部分由合作伙伴泓钰国际语言学校资深意大利讲师授课,美术专业由意大利国立美院教授亲自来华指导教学。关爱留学作为负责协助预科学生的留学申请和境外服务的合作伙伴,创下了100%签证率及录取率的神话。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留学生和家长对于留学的目的发生了变化,他们对于留学的态度更加理性,一改以往中国学生非大国不去,非名校不入,非热门专业不学的局面,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的学校,而不是一味从众,或者好高骛远。
“留学是一门学问。”曲洪涛说。但是关爱留学将这门学问研究得很透,“从整个行业来看,留学行业是朝着越来越专精、越来越细化的方向发展的。”关爱留学无疑是先知先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