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

2013-04-29 00:44易玲玲
教育界·上旬 2013年8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材教师

易玲玲

【摘 要】本文主要从研读教材、读懂学生等五方面来分析如何有效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充分显示学生的主体地位,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数学课堂 教材 教师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让学生能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好应该掌握的知识,是每个教师应该深思的,以下是笔者的几点思考,主要从教师应该怎样做来阐述:

一、研读教材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一个教师对课本内容的理解程度决定了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师只有仔细研读教材、吃透教材内容,形成自己的观点才是构建有效数学课堂的前提条件。教师只有依据课标要求系统分析教材,才能准确地把握数学知识脉络间的联系,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教学目的和已有知识经验,加工教材、拓展教材、深造教材,为学生学习数学创设有趣味性、有挑战性、有探索空间的数学情境。

二、读懂学生

学生是课堂中的主人,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他们应该是帮助学生解决疑问,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而不是强迫灌输自己的思想给他们。如果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再好的老师也是徒劳,课堂教学也就毫无意义可言。因此,教师一定要充分读懂学生,确切把握教学的真实起点,做到“三讲、三不讲”,即“重点问题讲、思路方法讲、疑点难点讲;学生已掌握的不讲,超出教学范围的不讲,简单易懂的不讲。”

三、精心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这种现象同样存在,对于不同的教师,相同的教学内容,却会有截然不同的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这是除了教师的个人人格魅力外,主要是由于教学设计理念的不同。科学的教学设计目标明确,各环节循序渐进,能于润物细无声处,将点点滴滴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植入学生的头脑中。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的一节比较数、算式结果大小的练习课时,我意识到练习课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容易感觉枯燥,怎样才能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研究问题呢?在认真钻研教材后,我精心设计了学习活动。用学生熟悉的事件“排队”为素材,作为这节练习课的教学主线,请学生当小指挥,以“比较的方法”为主线,可以通过计算,也可以通过观察算式特点比较大小,在逐步拓展问题中再研究含有同样未知数的算式比较大小的方法。这样由用计算解决问题到直观比较,由算式到含有未知数的式子的比较,促使学生学会观察算式特点,自主探究出比较的方法。这种不拘一格的教学设计创设了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思维的闸门被开启了,有了“思考”,有了“创造”,更有了预设以外的精彩生成。

四、智慧调控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静态结合的过程,不论教师课前再精心的预设也不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这种现象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屡见不鲜,它好似一把双刃剑,在充分展示教学魅力的同时,也给老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当所有的“意外”不期而至时,是视而不见,还是加以有效利用呢?显而易见,在新课标大环境下的我们都会选择后者。所以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善于捕捉意外,对课堂产生的即兴生成资源,灵活把握、科学智慧地加以调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反馈的信息是错误的时候,教师不要轻易去否定学生,而是要挖掘学生错误中的积极因素加以分析,找出为什么会有这种结果,提升预设方案,防止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以免降低课堂学习效率。在《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这节课的教学中就有这样一个难忘的小插曲。上课时我首先鼓励学生自己先猜想2/9+5/9 等于几, 大部分学生能正确猜想到等于7/9,也有个别学生认为等于7/18。于是我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来探究哪个结果是正确的,先让学生把手中圆形纸的2/9 涂上红色,再将它的5/9 涂上蓝色(我强调了要在同一面上涂色),然后思考涂色部分一共是这个圆形的几分之几?学生通过操作,很多学生都认为是7/9,并且能说出理由,与此同时,刚开始猜想是7/18 的学生也自觉更正自己最初的想法。此时,有一位喜欢思考的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也可能等于7/18。因为如果是两张纸,一张它的2/9 涂红色,一张5/9 涂蓝色,根据加法的涵义,此时这两个图形合起来一共是18 等份,那涂色的部分一共是这两个圆形的7/18,也就是说2/9 加5/9 应该有两种结果”。课堂上我一时真的没想出来说服他的理由,但我特别高兴,学生能提出这样有深度的问题,而且还说的“有条有理”,压根就没想到学生能从两个圆形的角度去探究、思考这个问题。于是我让全班同学先对于他这种乐于思考、敢于质疑的学习态度给予热烈的掌声。

五、师生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教育模式,由原来的“满堂灌”到现在的“探究式”学习。教师应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增加师生互动环节,改变以往老师“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的想法。师生互动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留出必要的自主学习的时间,确保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系列学生主体活动的开展与整合过程。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61.

[2]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M].湖南:岳麓书社出版,2007.

[3]曾琦.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教材教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最美教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