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的若干基本特点

2013-04-29 00:44:03范志杰
中国经贸导刊 2013年8期
关键词:创意需求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的若干基本特点

文■范志杰

摘要:文化产业是以生产和提供精神产品为主要内容的产业,发展文化产业要从它的经济特点出发,它是一种以意识形态为精神内核、以创造力为核心的创意型产业,是一种需要借助特定传播载体才能实现交换价值的中介性产业,是一种与现代科学技术伴生融合的长波周期性产业,是一种建立在一定经济发展阶段和消费水平之上的需求制约型产业,是一种需要供给培育需求的引致性产业。

关键词:文化产业 创意 供给 需求

文化产业是以生产和提供精神产品为主要内容,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要为目标,而进行的文化意义本身的创作与销售活动。它主要以第三产业的形态出现,代表着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具有不同于其他产业形态的鲜明特点。

一、文化产业是一种以意识形态为精神内核、以创造力为核心的创意型产业

文化产业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现代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与一般产业相比,他们都需要消耗必要的社会劳动时间,通过劳动生产出来,在市场经济体系中,都要受到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的约束,需要通过生产、交换、消费,实现价值,获得利润,实现再生产的良性循环。因此,如果文化产业违背了价值规律和市场规律,就无法可持续发展。

但是,作为一种提供精神产品的产业,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又明显不同,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是一种特殊的产业形态,具有明显的原创性。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生产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研究和发明的过程,除了注重商品性外,还要注重与艺术性、意识性的有机统一。因而,它的消费受价值规律和文艺规律的双重支配,不但能直接满足人们的精神享受和文化需求,而且能起到教育和引导作用,提高消费者的整体综合素质。因此,文化产业的本质特征以“原创性”的精神活动为根本,以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传播、消费为主要内容的产业,意识形态是它的精神内核,创造力是它的核心内容。

二、文化产业是一种需要借助特定传播载体才能实现交换价值的中介性产业

文化产业提供的是精神消费,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往往就是文化产业人力资本的拥有者,因而,文化生产者的素质和能力对于文化产品的价值至关重要。不同的文化生产者创作生产出来的文化产品具有不同的特定,具有不可重复性和替代性的特点。在市场经济中,这些由生产者素质和能力决定的,凝结在文化产品中的生产者的原创性脑力劳动,只有通过市场交换,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但是,作为一种精神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一般不能直接交换,它往往是需要物化在一定的物体或者借助一定的传播载体,方能完成交换过程。文化产业的各个门类几乎都是同一定的传播渠道联系在一起的。如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一般要物化在图书、报纸、期刊等印刷品或者互联网上,并经过出版物发行流通渠道,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广播、电影、电视等影视作品往往要物化在光盘、磁带、硬盘等传播介质,或经过无线、有线、互联网、影院(院线)等传播渠道,才能被消费者所消费。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经过传播的文化产品严格意义上讲,它不是文化商品,形成不了产业,文化产业是一种价值实现受制于传播载体或渠道的中介性产业。

三、文化产业是一种与现代科学技术伴生融合的长波周期性产业

科技创新始终贯穿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脉络之中,文化产业是随着现代科技的产生而发展繁荣的。激光照排技术、卫星传版技术、计算机新闻采编系统等技术开创了全新的数字出版印刷时代。电影诞生起至今,从技术、形式上已经出现过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普通银幕到宽银幕、从2D到3D的四次重大变革。电视也已经历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从标清到高清等重大变革。计算机、网络、手机等新文化载体的技术进步更是日新月异,影响深刻。纵观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每一次重大技术的变革,都会带来一次文化产业的飞跃。科技不仅推动了经济的波动起伏发展,也推动了文化产业的波动起伏发展,文化科技发展周期与文化产业发展周期呈现明显的对应关系,显现出明显的周期特征。

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已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文化产业领域,使得文化产品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文化娱乐方式不断变换、文化新形态不断出现。科技已经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先导,并日益决定着文化产业的发展走向,特别是随着现代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文化产品数字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如数字出版已经在深刻改变传统出版行业,广播影视正逐步实现整体数字化。科技正越来越深刻地开发和制造人的文化需求,文化产业进入与现代科技相伴而生并融合发展的长波周期。

四、文化产业是一种建立在一定经济发展阶段和消费水平之上的需求制约型产业

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经历了农业、工业、服务业三次产业形态的演变过程,即第一、二、三产业的演变发展规律。这种规律揭示了产业结构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引发社会需求产生新的变化,这些变化产生新的拉力,推动产业结构重心和产值比重逐渐转移的变动规律。即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人们对生存资料的需求已经达到或接近饱和状态之后,势必把消费目标扩大到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上。文化产业为社会提供文化消费,它所提供的文化产品是一种重要的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顺应了这一发展需求。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形态,在一、二产业稳步发展以及对文化娱乐产品的旺盛需求和科技进步的带动下,借助各种技术手段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文化产业异军突起,率先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欧美国家成长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并创造出文化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即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文化消费会快速增长,接近或超过5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则会出现“井喷”。

因此,文化产业是一种寄生性服务产业,它的大规模发展必须以农业、工业的发展为基础,必须以消费者的旺盛需求为前提,是一种必须建立在一定经济发展阶段和消费水平基础之上的需求制约性产业,它的规模化发展是通过对满足消费者精神诉求和人文需要的文化产品的批量生产实现的。

五、文化产业是一种需要培育供给和需求的引致性产业

普通商品的消费一般会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随着一个消费过程的结束而结束,但精神文化产品在消费的过程中、甚至在完成消费后都会深入人的内心,影响人的精神世界。一般而言,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和物质产品的需求相同,遵循需求法则,受收入、价格、政策等制约,但它的消费除受这些一般需求因素影响外,还受到产品质量、生产者和消费者素质、文化消费观念等的影响,需要接受道德、价值等精神标准的考量,而这些标准又是直接受国家的公共文化政策和公共文化产品影响的,并随着文化教育的普及从而达成的不同社会文化共识而变动的。也就是说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是受国家的公共文化供给影响的,文化消费的倾向、类别、数量、质量是需要公共文化供给来引导和培育的。如,文化消费严重依赖消费者自身文化素质和各种文化基础设施条件,自身文化素质是文化消费的前提,文化基础设施是文化消费的物质条件,这些方面都严重依赖于政府的公共文化供给。

从市场的角度,一般商品的生产可以比较明确的预测消费对象,进而明确消费的数量和品种,甚至可以照单生产,以销定产。而文化产品在被生产出来之前,市场对此的需求往往是难以判断的,因而往往是通过文化产品或服务的供给来试探、引导的,并在供给与需求的不断适应和协调中,最终形成一种合理的文化消费结构。因此,无论是从精神消费的角度还是市场需求的角度,文化消费都不同于一般消费,消费者对文化产品的支出、文化市场的发展都是需要通过公共供给来引导和培育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文化产业是一种供给培育需求的引致产业。■

参考文献:

[1]尤芬,胡惠林.论技术长波理论与文化产业成长周期[J].中国文化产业评论,2008(7)

[2]韩顺法,李向民.文化产业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J].中国文化产业评论,2010(12)

[3]单世联.技术与文化产业的兴起.中国文化产业评论[J],2012(15)

[4]吴利华,张宗扬,顾金亮.中国文化产业的特性及产业链研究—基于投入产出模型视角[J].软科学,2011(12)

(范志杰,1980年生,山东诸城人,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研究方向:交通经济、文化产业)

猜你喜欢
创意需求文化产业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广告招贴设计中的图像创意
从不同需求层面分析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与贫困
企业导报(2016年20期)2016-11-05 19:27:58
广告图形设计教学之创意性思维研究
企业导报(2016年20期)2016-11-05 19:08:58
浅谈运动品牌标识的设计
我国少儿图书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探究
经营者(2016年12期)2016-10-21 07:47:48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0:05
文化产业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57
文化产业
中国记者(2014年7期)2014-03-01 01: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