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建荣
〔关键词〕 新课改;语文教学;师生地位;教材处理;教学形式;作业;变化;学生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1004—0463(2013)08—0056—01
一、师生地位的变化
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应正确认识并转换自己的角色,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语文课堂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指路人,与学生平等相处,给他们更多的肯定和鼓励,让他们在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在语文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指引、帮助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积极汲取知识海洋中的养分。在语文课堂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交流,积极构建自由平等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进而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处理的变化
首先,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还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重视因材施教。
其次,传统教育下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往往是这样:读课文,分段并逐字逐句分析,最后总结课文的主题及写作特色,留给学生的往往是支离破碎的东西。而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对教材的处理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新课改要求学生从整体感知课文,体会课文,从而形成对一篇课文总的认识,然后再分析课文各部分具体写了什么内容,课文学习从整体到部分。此外,传统的课堂教学逐字逐段分析课文,已远远不能适应学生的学习。因而,我们变逐段分析为学生赏析,学生既可指出本部分的精妙之处,也可提出其中的疑惑和不同见解。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他们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
三、教学形式的变化
语文新课标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这将打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外出参观、考察、辩论会、报告会、戏剧表演、上网搜集资料等都将成为语文教学的形式。也就是说教师可以灵活地授课,不受教材、课时的限制。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资源要加以整合,对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进行创造性地设计,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向“我要学”。
四、作业的变化
新课程改革下的作业,不是无限制的量的增加。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由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作业的布置既要注重知识的巩固,又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既要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又要发展学生的个性。让观察、诵读、写作、绘画、表演、查询、辩论、参加社会实践等成为语文课作业的形式,改变过去以书面作业为主的单一的作业形式。将听、说、读、写、画、游戏等巧妙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学生能力培养的变化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新课改就是要求教师教学以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获取知识为目的。教学成效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提出了多少个为什么,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扬学生的个性,激励学生主动成长,真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贴近生活、学会生活的能力。语文是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解决语文中的许多问题也必须依靠生活。因此,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贴近生活、适应生活的能力。有位学者这样告诫我们:“学问的要诀,在于活用,不能活用的学问,等于无学。”因此,语文教学就是使学生在广阔的生活空间中学语文,用语文。在语文教学中,依据教材的特点拓展延伸,设计一些如当导游、推销员、解说员等综合性的活动,使学生在生活化的实践活动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学会生活。
六、教学工具的变化
新课程改革改变了过去以黑板和粉笔为主要教学工具的语文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并与语文课堂教学融为一体,可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改善教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德国哲学家、教育家赫尔巴特说:“真正感觉的观察比之单纯的描述更为可取。”
总之,只有真正领会新课改的精神,在多个方面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水平才能得到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编辑:刘於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