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阳宗
近几年,经常看到各种不同学历人群的就业率比较,结果往往“出人预料”。硕士生就业率不及本科生,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超过大学生,这样的事实已经不止一次了。一方面,这些残酷的“现实”有助于破除盲目的“学历崇拜”;但从另一方面看,这样的结论是否会引发“读书无用论”的抬头也未可知。更重要的是,不同学历层次的就业情况是否具有可比性,这是个值得商榷的問题。
我们都知道,职业教育与大学教育是两种在层次、模式、目标上都截然不同的教育。前者侧重于通过专业培训使学生掌握一技之长,而后者则以思想为重,培养高精尖的科技、思想层面的人才。高等教育的特征就是人文教育,这也正是为何很多西方高校在一些专业冷门且脱离现实所需的情况下,依旧坚持设置的原因。
但在我国,在就业率的片面影响下,中职教育与大学教育的差别与界限日趋模糊,高校“技校化”问题严重。不少大学学味渐淡,一些所谓的“实用技术”堂而皇之地成为一些专业的必修课,甚至还不加区分地与中职、技校比起了“就业率”。这既是对大学存在价值的曲解,同时也势必对我们的求学观造成极大误导。
事实上,之所以会出现“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超大学生”的情况,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的当前的经济现状和发展模式,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一、二产业即劳动密集型产业占的比重较大,社会对低层次劳动力的需求极为旺盛,以致出现了技工人数相对不足的情况,即所谓的中职生高就业率。而与此同时,第三产业及高科技行业发展相对滞后,又使得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相对有限,以致无法消化每年几百万的新增大学毕业生。这就不难解释中职生就业率逆袭大学生这一现象了。
如果非要把中职生就业率与大学生就业率相比,那么我们敢肯定,农民工的就业率肯定远远高于中职生。因此,与其作无谓的比较,不如从本质上寻找原因和解决途径,减少整个社会对低层次劳动力的用工需求。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破解技工“用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这一双重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