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荣钦
摘 要: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都深有体会,要想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仅靠课堂内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还得凭借丰富的课外阅读来补充学生的知识量。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要从学生能读书、想读书、乐读书三方面入手。
关键词:课外阅读;家长;言传身教;兴趣
许多大作家一谈起之所以“成名立家”,无不同声答道,那是得益于孩提时期多看了几本书;曾经有人向鲁迅先生请教过写作经验,他这样说:哪有什么经验,无非是多看了几本书罢了。名人名家朴素而富有哲理的话,给了我们一个启示:语文教师要很好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光靠课堂教学的阅读训练是不够的,还必须辅之以大量的课外阅读训练。那么怎样指导学生读书呢?
一、减轻课业负担,让学生能读书
充裕的时间是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保证。学校、教师要深入调查,采取措施,严格控制各科作业量,限制考试次数,真正减轻课业负担,把阅读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能放心轻松地阅读。教师要转变观念,把育人眼光放长远些,树立“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理念,切忌急功近利,搞题海战术,要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去自由阅读,让课余时间真正成为学生遨游书海的时空。
二、优化读书环境,让学生想读书
1.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
要有良好的阅读效果就必须有书源。现在的学生经常买玩具买零食,却较少买书,或只买一些教学辅导、参考之类的书籍;有的家庭现代化的家电一应俱全,却没有几本藏书。对于这些情况,教师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紧迫性,让家长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使家长懂得“少年时代的大量阅读,就好比在银行里储蓄,孩子可以终生享用它的‘利息”,希望家长能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双休日带孩子去书店、图书馆,每年为孩子订阅一两种少儿刊物。也可以给每一位家长写信,告诉家长:决定孩子将来的,首先是家庭。如果希望孩子好,那就先成为读书型的父母,先从今晚做起,和孩子一道安静地看书。通过写信,学生家长明白了什么时候该为孩子做什么,怎么去做。这为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打下了基础。
2.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为了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读书意识和兴趣,学校要注意学校环境的布置,学校图书室、阅览室、教室、走廊要布置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新书推介栏等,利用宣传栏、广播站积极宣传课外阅读的益处和有关阅读的一些好做法。教室内还应设立班级图书角,号召学生踊跃捐献图书,培养浓厚的书香氛围。学校可以以年级为单位,对每个年级推荐阅读书目,班级学生人手一份课外书阅读目录,每本书都标上相应的点数,学生每读完一本书,并完成相应的答题卡后请家长签字,就可得到相应的点数,读得越多,点数就越高,点数累积到不同的程度,可得到不同程度的奖励。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跨年级读书。学期结束前,以点数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鼓励学生读好书,好读书,和好书交朋友。
三、培养读书兴趣,让学生乐读书
1.名言励志激发兴趣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名言警句就像一盏盏明灯为学生开启读书的航程。可以让每一位学生在文具盒里或书本上写下自己喜欢的一句读书名言,时常看一看,强化读书的意识,激发读书兴趣。
2.言传身教形成兴趣
对学生来说,教师的榜样作用是无穷的。一位爱读书的教师,学生在他(她)的潜移默化下,必然也会喜欢读书。当教师读到好的作品,情不自禁地拿到班级向学生介绍,或谈一谈自己的读书体会,学生是很受感染的。如果作为教师,自己都不喜欢读书,那如何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呢?
3.正确引导提高兴趣
当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后,往往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去了解与课文有关的知识。这时教师如果趁热打铁,向学生推荐相关文章,就会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提高阅读兴趣。因此,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只要有相关的资料,都要向学生介绍与课文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怎样读。比如,学了《少年闰土》可让学生读鲁迅的《故乡》;学了《狱中联欢》可让学生读《红岩》……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学生的读书兴趣就会大大提高。
4.开展活动保持兴趣
为了使学生保持阅读的兴趣,并提高阅读效率,教师要经常指导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交流活动。例如,举行读书笔记评比展览。指导并帮助学生在年级内或学校范围内展览好的读书笔记,读书心得之类的征文活动、读书演讲、知识竞赛、经典文学赏析等供学生观摩参考。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提高,还能促进其整体学习水平和全面素质的提高。
四、加强读书指导,让学生会读书
1.指导选择读物
鲁迅先生曾经告诫少年朋友:“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他还说:“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会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的糊涂虫,研究文学不明白,自己做文章也糊涂。”这富有哲理的话,正是我们语文教师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金玉良言”。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选择的内容应广泛,体裁应多样,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学生的思想、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地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样学生才能博览群书。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选好读物,引导学生读好优秀的课外作品。一般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宜选取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中部和高部的学生的思维已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就应适当地选择一些逻辑性、说理性较强的读物给学生阅读。
2.指导阅读方法
(1)学会精读和略读
当今社会处于知识大爆炸的时期,信息量大,变化快,要注意培养学生精读和略读相结合的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指导学生读书前注意先读序言、目录,了解全书的主要内容。读报先看标题、导语,在浏览中形成粗略的印象,这也是选择图书、查找资料的一种方法。在浏览后,发现自己感兴趣或需要的资料,再进一步详细阅读、研究,其他内容则采用略读。
(2)提倡做读书笔记
“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外阅读要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读书笔记的形式多样,有“摘录好词好句”“写读后感”“直接在书中圈点勾画批注”等多种形式。教师要提倡学生做读书笔记,将常用的方法教给学生,但在指导时可不必统一形式,最好不要做硬性规定,记录宜倡导粗放、自主、富于个性化。读书也是一种创作,读书笔记应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读什么书,在笔记上记下篇名、出处及阅读日期,这是日后考核阅读量的依据。读到好文章,摘录下好词好句,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增加了词汇量,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强调四个结合
①读与思结合,只有边读边想,读思结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②读写结合,阅读为写作提供了广泛而丰富的语言材料和写作范例,从读到写,由仿到创,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③读书与使用工具书相结合,引导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不但可以扫清阅读障碍,而且可以有效地培养自学能力。④读书与卫生习惯的培养相结合,教育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注意用眼卫生。
(作者单位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东岭东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