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养生四法

2013-04-29 15:40王玥
党史纵览 2013年8期
关键词:红烧肉爬山登山

王玥

一代伟人毛泽东,无论是在战争年代,风餐露宿,身经百战;还是在和平年代,日理万机,操劳国事,都能保持健康的体魄、旺盛的精力,这与他看似不讲究,但却保持良好的养生习惯密不可分。

毛泽东一生喜食粗粮,粗粮中富含维生素,能清除体内酸性物质,刺激脑部神经的传导功能,保持良好的记忆,减轻脑部疲劳;粗粮富含纤维,可以在肠道中吸附胆固醇和脂肪,起到降低餐后血糖和血脂的作用。毛泽东一生还和运动健身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公务繁忙之余,他都会挤时间健身,而且因时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散步、游泳、登山等适当的健身方式。

爱吃粗粮:“我就这个命”

毛泽东在饮食上要求不高,常以“吃饱为原则”, 身为党和国家高级领导人,他的“吃饭不讲究”是出了名的。

年轻时,毛泽东经常故意吃冷饭、剩饭,借此磨炼自己的肠胃,以适应艰苦斗争的环境。新中国成立后,他日理万机,工作起来常常是废寝忘食。可是他饿起来却狼吞虎咽,自诩是“农民生活习惯”。他爱吃酱肘子、腊肉和豆腐乳。因此,每年都让炊事员腌制一些。他在冬天爱吃狗肉,说狗肉性热,吃了暖和不怕冷。他喜欢吃黑木耳炒猪后墩肉,说不塞牙不腻口。他吃青菜常常是整根炒着吃,喜欢偏咸一点,有时还吃野菜。他吃饭没有什么规律,有时一碗面条,有时一茶缸麦片粥,有时一碗红烧肉,有时只吃一盘青菜。高兴的时候一天吃四五顿,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一天只吃一二顿,有时相隔七八个小时甚至十来个小时才吃一餐饭。他如此随心所欲,肠胃却一直很好。

毛泽东自己说:“我就这个命,喜欢吃粗粮。”他的主食基本上是粗粮,并长期养成了吃糙米的习惯。革命战争年代,他创造了一种“八宝饭”,即把大米、小米、玉米、小麦、大豆、绿豆、蚕豆、红薯等主杂粮混在一起煮成干饭。他吃的面粉里也常常掺入荞麦粉、高粱粉、玉米粉等。他还非常喜欢吃苦瓜、葫芦、豌豆苗、苋菜、空心菜等蔬菜,这些五谷杂粮和蔬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够增加膳食纤维,有效地改善维生素、钾镁元素的供应,预防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极具营养价值。

这样一种不挑食、五谷杂粮都吃的良好习惯成为毛泽东饮食养生的一大特色。当然,也有例外的情况。

大家都知道毛泽东喜欢吃红烧肉,在上个世纪那些物质极其贫乏的年代里,偶尔吃红烧肉非但不会导致脂肪摄入过多引起肥胖,而且会因其丰富的脂肪而补充能量。毛泽东虽然爱吃红烧肉,特别是肥肉,但从不多吃,只有经过一段时间,感到“馋”了,才会吩咐一声:“来碗红烧肉,补补脑子。”解放战争时期打沙家店战役时,毛泽东三天两夜不出屋,不上床,不合眼,指挥部队歼灭了钟松的三十六师,俘敌6000余人。战斗结束后,他对身边卫士李银桥说:“银桥,你想想办法,帮我搞碗红烧肉来好不好?要肥点的。”从此,每逢大战或者他连续写作几昼夜,李银桥总会千方百计替他搞一碗红烧肉来。毛泽东喜欢吃用三分猪油、七分花生油炒出来的菜,这样植物油和动物油搭配在一起,可以相互补充两者的不足。即便如此,保健医生徐涛还是给他定下了吃红烧肉一类食物的原则:以解馋为主,不求食饱;以瘦为主,略肥不腻;量不在多,次不求频,控制体重,医疗说理。

作为湖南人,毛泽东喜欢吃辣椒,几乎是每餐必备,甚至到了无辣不开饭的程度。他认为辣椒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有开胃进食、祛病延年之效。烹调方法很简单,就是把辣椒整根地干炕。他自己说,吃辣的人革命性强。在中央苏区的时候,有一次为了吃辣椒,毛泽东还与贺子珍闹了一场别扭。那是盛夏季节,贺子珍为毛泽东炒了一碗辣椒,毛泽东一连吃了好几顿,一直舍不得吃完。后来,贺子珍一闻,发觉有股馊味,便把它倒掉了。毛泽东起床后,一边洗脸,一边问:“那碗辣椒到哪里去了?”“倒掉了。”一听贺子珍这话,他顿时生气地连盆带水全扔在地上。贺子珍也火了,气冲冲地跑了出去,到晚上才回来。事后,毛泽东了解到事情的原委,很后悔当时的鲁莽,向贺子珍道了歉。但他仍觉得倒掉可惜。

据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毛泽东还喜欢吃新鲜的小鱼小虾,在吃的时候往往连虾壳都一起吃掉。带骨带皮的小鱼小虾富含钙、蛋白质和维生素A、D。他曾开玩笑地说:“我在世时吃鱼比较多,我死后就把我火化,骨灰撒到长江里喂鱼。你就对鱼说:‘鱼儿呀,毛泽东给你们赔不是来了。他生前吃了你们,现在你吃他吧,吃肥了你们好去为人民服务。这就叫物质不灭定律。”

喜欢散步:革命征途上的小憩

散步作为日常生活中最简单易行的健身运动,运动量虽不大,但效果却很明显,不受年龄、体质、场地等条件的限制,很受毛泽东的青睐。俗话说“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散步可使全身肌肉、关节、筋骨都得到适度的运动,饭后适当散步,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增强心血管的机能,提高机体代谢率,有助于消除疲劳。

毛泽东平时的最主要运动就是散步。当代作家权延赤在其《走下神坛的毛泽东》一书中记载,毛泽东喜欢散步,由于工作忙,常以10分钟为限,叫卫士李银桥帮忙看表。一天下雪,毛泽东在院子里走,脚步比平日急促热烈。随着雪越下越欢,他动作幅度也随之加大,频率加快。毛泽东边走边摇晃肩膀和腰,两手摆动着接雪,简直可以用手舞足蹈来形容了。“几分钟了?”毛泽东突然问。“8分钟了。”李银桥一本正经地回答,其实已经过了10分钟,但他实在不忍心破坏毛泽东的兴致。毛泽东继续“手舞足蹈”,快20 分钟了,仍意犹未尽,而在往常超过一分钟毛泽东都会察觉。于是,李银桥说:“现在10分钟了。” 毛泽东收住脚步,叹口粗气,返身走进办公室,坐下说:“今天你的表好像出了点问题。”“我的表……慢了。”李银桥支吾。“我觉着是快了么。”“还快呀?”李银桥叫起来,笑着嚷嚷:“我已经多给了你10分钟!”

酷爱游泳:“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游泳是毛泽东一生酷爱的一项运动。

游泳不仅能带来心情上的愉悦,更重要的是还能给身体带来许多益处。游泳时各器官都参与耗能,血液循环加快,增加心脏的负荷,使其频率加快,收缩增强。长期游泳可以明显增加心脏的运动量,锻炼出一颗强而有力的心脏。游泳还是一项非常消耗身体热量的运动,在控制体重方面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毛泽东喜欢游泳,是从湖南一师读书时开始的。湖南一师非常重视对学生在体育、健康和胆识等方面的培养,一度把体育放在“德智体”三育之首。学校设立学友会,下设武术、球类、游泳等多个体育部门。毛泽东进入湖南一师后,遇到了一位道德、学问与体育并重的老师杨昌济,他常对毛泽东等学生说,一个人没有健壮的身体,就会缺乏坚强、勇敢的精神,没有抵抗力和坚韧性,学问事业就会受到很大影响。他还说,体弱多病的人,有志不能坚持,有理想不能实现。正是从那时开始,毛泽东喜欢上游泳。他常在学校附近靠近湘江的南湖港和橘子洲头游泳,每年都坚持到隆冬季节。面对滔滔湘江水,他曾发出过“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言壮语。

战争年代,毛泽东对游泳的爱好被迫中断。到了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几乎游遍了全国的大江大河。

1954年夏天,毛泽东在气候宜人的海滨胜地北戴河,一边休养,一边工作。一天,海面狂风骤起,暴雨斜飞,怒浪排空,毛泽东突发去中流击水之想。身边的警卫人员以风浪太大为由,极力劝阻,毛泽东却满怀豪情地说:风浪越大越好,可以锻炼人的意志。他坚持下海,在滔天白浪中尽兴畅游了一个小时。上岸后到了寓所,他仍意犹未尽,以雄浑沉郁之情泼墨挥毫,一气呵成了著名的《浪淘沙·北戴河》诗词:“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1956年,毛泽东在武汉第一次横渡长江,写下了“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豪迈诗句。之后,他曾40多次畅游这条中国第一大河。晚年,81岁的毛泽东还在长沙新建的省体委游泳馆内游了泳。除了黄河,毛泽东一生在国内畅游过12条大河。

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曾总结他游泳的特点是:游大不游小,游长不游短,游远不游近,游缓不游急,游险不游易。他擅长侧泳、仰泳,泳姿熟练,只要有条件就要游大水库、大河、大江、大海,每次下水只游1次,但时间可长达1小时甚至2小时。

热衷登山:“热来寻扇子,冷去对佳人”

登山是一项有益身心健康的运动。爬山的过程,既是磨炼自己意志的过程,也是征服自己、征服衰老的过程。攀登高峰,不仅可以呼吸新鲜空气,欣赏大好河山,使人开阔胸怀,心情愉快,还可以锻炼下肢,舒筋活络,锻炼心肺功能。

早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时,登山运动就是毛泽东的一大爱好。岳麓山与一师隔江相望,方圆8平方公里,海拔300.8米,山虽不高,却也郁郁葱葱。课后,毛泽东常和同学们攀登岳麓山,或在半山腰的爱晚亭中读书、谈天,或登上峰顶,看湘江两岸的美丽风光。他们还经常在雨天、雪天,甚至风雨交加的深夜去登山,在山间奔跑,实行他们的雨浴、雪浴。

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更与大山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莽莽苍苍的井冈山,毛泽东建立了第一个红色政权,反“围剿”破来敌,转战湘、赣、闽、粤山区,播下了燎原的星星之火。长征途中,爬雪山,过草地,“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不知翻越了多少大山,攀登了多少险峰。他后来回忆说:“我这辈子爬了不少山,累不坏,井冈山那么大,还不是靠两条腿走过来的!”

毛泽东一生喜欢登山,新中国成立后更是如此。每次外出视察,只要有时间,总会到附近山上走一走。

从1953年到1975年的22年间,毛泽东曾多次来到杭州。在毛泽东的住处刘庄附近,有座不大的山,叫丁家山。毛泽东初到杭州,就乘兴登上这座小山,并对跟随的工作人员说,他要每天坚持爬山。只要身体许可,一定去登山。从这以后,果然是风雨无阻,天天爬山。天气好,起得早,就爬大一点的山;遇到下雨,或是起得迟了,就爬小山。这样坚持不懈,不仅游览了西湖名胜,还锻炼了身体,体重减轻了将近十斤。这对身躯高大偏胖的毛泽东来说,也是一个意外收获。

当时跟随毛泽东一起爬山的汪东兴回忆说:“1953年底,毛主席到杭州去搞宪法。他住在刘庄……毛主席喜欢爬山,每天12点左右起床,吃点东西就去爬山……毛主席爬山,有毅力,风雨无阻,坚持锻炼,说得到就做得到,要改变他的主意很难。说今天下雨,不上山了。他说,去,带上雨伞。说路滑,他说拄上竹棍。”

徐涛回忆道:“有这么一天,主席比较早就醒了。他对我说:‘我现在想爬山。我建议他去爬丁家山。这是刘庄旁边的一座小山。主席说:‘我不爬小山,要爬大山。我去找叶子龙、汪东兴、罗瑞卿、王芳商量,大家觉得还是爬丁家山。主席一听,这么多人都不同意他爬大山,只好听从。丁家山不高,大概有一二百级台阶。主席爬的时候,跟走平路似的,一会儿就爬完了,没有尽兴。第二天,主席睡醒以后还要爬山。我们商量后,建议他爬桃花岭。以后,又爬了宝石山、梯云岭、葛岭、栖霞岭等。这些山比丁家山高一些,大约是海拔200米左右。再以后,还爬了炮台山、凤凰山、狮峰、天竺山等。”

摄影记者侯波回忆说:“跟着毛泽东爬山,是我和他在一块时最愉快的时刻。他不喜欢人搀扶,拿着一根竹竿当手杖,说这是他的‘第三条腿。他边走边和我们聊天,了解我们每个人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提出很多问题让大家回答,给大家讲一些知识性和趣味性的问题,古今中外、天南地北都有,引发大家读书学习的兴趣。他谈笑风生,大家也无拘无束。”

在登山过程中,毛泽东还提出了“蛇行”登山的好处。据他身边卫士孙勇回忆:1954年9月下旬的一天,叶子龙请毛主席到玉泉山去住,换个环境休息几天。到玉泉山的第二天下午,毛主席就提出要爬到玉泉山顶上去看看。在登山途中,毛主席心情很好,一路上和大家有说有笑。他上山行走的方式很独特:在路稍宽的地方,走“S”形。他说,这叫“蛇行”,即像蛇一样行走。这样爬山,人不容易累和喘。

登山还常常激发起毛泽东磅礴的诗情。1955年夏秋之际,毛泽东又一次登上杭州附近的北高峰,远眺潋滟湖光,钱江波涛;近观山峦起伏,青松绿竹。他胸襟顿开,诗兴勃发,吟成《看山》一首:“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飞凤亭边树,桃花岭上风。热来寻扇子,冷去对佳人。一片飘飖下,欢迎有晚鹰。”字里行间都透露出攀登带给他的愉悦心情与闲适自然。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先后三次登上庐山。1959年6月29日,他初上庐山,眺望奇秀峰峦,不禁心旷神怡,写下《登庐山》一首:“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在毛泽东发表的诗词中,写到的具体山就有井冈山、岷山、六盘山、昆仑山、钟山、巫山、韶山、庐山、九嶷山等,此外还有青山、千山、万山等不具体提及的说法多处,这也从另一个侧面映证了他对登山的热爱。

(责任编辑:吴 玫)

猜你喜欢
红烧肉爬山登山
登山
登山有几人
难忘那次爬山
红烧肉去哪了?
红烧肉去哪了?
红烧肉去哪了?
爬山
爬山
多用登山杖
有趣的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