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素质教育,但一些家长过分强调知识的吸收和学习而忽略了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部分,特别是美术教育,其对于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
一、学前美术教育的主要内容
儿童的美术学前教育内容是实现儿童美术教育目标的媒介,其主要内容有:(1)绘画活动:绘画活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绘画活动使得儿童在活动中认识各种绘画材料以及工具,并能对其进行灵活的运用。(2)手工活动:手工活动是通过引导儿童使用手工工具和材料制作各种平面或立体物体形象,通过手工活动的学习能够培养儿童的协调性,灵活性以及儿童的动手能力。(3)欣赏活动:学前美术欣赏是通过引导学前儿童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和感受,从而增强其感受美的能力,培养审美情感和审美创造力等能力。
二、学前美术的重要作用
1、对儿童面发展的作用
幼儿期是人的艺术才能开始展现的时候,这一时期对其进行艺术教育则有着显著的效果,而美术教育则是这个时期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学前美术教育是指绘画,手工盒美术欣赏等内容,这些内容勇气可视性的内容以及色彩,表达生活中的没,用鲜明的形象性内容加深幼儿对世界的认识以及塑造幼儿的审美观念。
2、对儿童观察力以及想象力发展的作用
观察是认识的基础,想想则是创造的基础,通过学前美术教育,可以给儿童自由表达情感的机会,同时培养起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其观察能力。通过学前美术教育,幼儿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中的思考培养起敏锐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3、对个性培养的作用
美术教育作为一种陶冶情操的教育而对个性的塑造及培养有着特殊的作用,学前美术教育则是促进着儿童个性发展的重要活动,儿童通过美术教育能够形成更放松、自由的性格以及更活跃的思维。
4、对智力开发的作用
现如今大多家长只重视儿童的素质教育内容而忽略了其形象性思维的发展,研究表明,人的左右两个大脑有着明确分工,左脑掌管抽象思维,右脑则是形象性思维,美术教育就是通过启发和诱导来启发儿童的形象性思维,使其能够更全面发展。
三、学前教育改革的思考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教学前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引发了笔者在教育思想、目标以及内容上的一系列思考:
1、培养审美心理结构
美术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为儿童的审美发展提供了审美课题以及发展的基础,在学前美术教育中,儿童在美术活动中能够通过原有认识,加上自身观察丰富自己的心理结构以及审美结构,从而使得审美心理结构以系统结构的方式内化形成更完整的心理结构。因而,通过长期的美术活动和教育,儿童能够形成更完善的审美结构与人格,其具体表现为:(1)培养审美感知能力。美术作为视觉艺术,具有增强人们感知能力的作用,通过学前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儿童审美的敏感度、活跃度以及其感受能力。(2)学前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渗入大量情感因素来引导儿童从自然表现转化为艺术表现,以增强儿童内心更强烈的审美体验。(3)发掘与培养儿童的审美创造力。儿童的形象表现潜力是巨大的,由于其对外部事物认识的不完整,加之认知度低,这就使得他們会将外部事物中不同属性不同特征的事物进行组合形成新的事物,这种行为如果加以引导能够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性思维。
2、遵循美术活动设计原则进行有序的美术教育
美术的教育活动基本原则是:A整体结合;B适度新颖;C交往合作;D目标有序;E引导思考;F活动操作。
在长期的美术教育活动时间中,美术教育未能发挥其原有作用,根本原因是对美术教育缺乏实质性认识,从而导致过早将儿童美术的发展带入模式化中,这就不利于其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
(1)对形状结构特征的把握。儿童对于结构的直觉是无意识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从简单的线条开始到杂乱无序的涂鸦,渐渐使其认识到线条的变化进而使其形成对于结构的直觉。
(2)对色彩的认识。色彩是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儿童对于色彩的认识是敏感的,儿童对于色彩特性的认识则需要教师通过引导和训练进行培养。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中的学前美术教育对于儿童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说是极其重要的,不容忽视。在学前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应该以儿童为中心,用启发和引导的形式帮助儿童通过其自身的感知进行观察和认识,使其获得自身的感知和体验,以发挥其对于认知和审美学习主体性作用,从而培养起创造力和想象力,但在此基础上教师应为其创造性提供一个现实的前提,来消除器创造性认识与现实的脱节。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应该对以往的教育方式进行反思,总结以往的失败以寻求更好的教育方式,从而促进学前美术教育的发展。
【作者单位:达州四川文理学院 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