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
近几十年以来,世界自然灾害频发,造成的损失日趋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公民生命安全,如何减轻灾害带来的风险已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的重大课题,灾害不可阻止,但人类可通过包括教育在内的一系列对策减轻其影响。在各种减灾措施中,教育和培训是不可分割的关键措施之一,教育可以让人们获得更充分的防灾减灾所必需的知识、技能与态度,正如“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中指出:“教育是减轻灾害计划的中心,知识是减轻灾害成败的关键。”汶川地震后,国家更加重视灾害教育,提出要将防灾减灾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灾害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本义,即促进人的全面且可持续发展。
一、地理教材中的灾害教育
地理学科有着丰富的与灾害教育有关的教育内容和因素,开展灾害教育也可拓展地理教育的价值,地理教育大有所为。在众多国家的中学地理课程中,自然灾害的相关内容都为重要内容。本文着重对英国主流地理教材中的灾害教育案例进行介绍和分析,以期对我国地理教材编写、教学实践有所借鉴。英国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关键阶段3学习“地壳变动及其对景观和人类所造成的影响”、“地形地貌的变化过程以及它们对景观和人类所带来的影响”等。
研究选取的《地理学的明天(Edexcel GCSE 标准A)》(霍德教育出版社,第三版),选取章节为第二章第六节——构造景观。学习目标要求掌握构造运动的位置和特征;研究构造运动。具体而言,第一部分内容:能够描述火山和地震的全球分布;理解板块运动导致地震和火山运动;认识汇聚、离散及保守型板块边界特征;了解测量地震的不同方法。第二、三部分内容:理解人们继续生活在活跃构造地带的原因;认识火山爆发或地震的产生原因和影响;了解预报和预防火山运动与地震的不同方法。
[构造运动的
位置和特征\&地震和火山的全球分布;地震和火山通常同时发生的原因;板块边界的特征;地震如何测量?什么是震源和震中\&构造运动的影响及其治理\&为什么人们继续生活在火山和地震活跃的地方?什么因素造成地震?对人类的影响;地震对环境的影响?目击者报告案例研究:火山爆发的产生原因和影响——以1997年蒙特色拉特岛火山爆发为例\&火山爆发和地震影响的预报和预防\&][表1][教材内容结构]
二、地理内容分析
地理教材中有一组活动,用以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业系统较完善,关注面较广,能较好实现灾害教育教育目标。值得一提的是,题目分高难度型和基础型,教师能较好实现分层次教学,学生也能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能力水平。
关于地震,教材给出麦卡利地和里氏震级两种测量方法。作者详细地说明了这两种方法的表示意义、使用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介绍麦卡利地震度时,有各个震级的漫画图片,形象展示其特点。之后,作者分析了什么是震源和震中,并用示意图表示震源和震中的位置以及地震的破坏范围。在这一节的末尾,让学生完成一组“活动”,活动案例如表2。
高难度型:观察表2。①震级与频率之间有什么关系?②画一张死亡人数与地震数量的散点图。③地震数量与死亡人数之间有关系吗?④2004年的地震死亡人数多于2007年的地震死亡人数,这是为什么?
基础型:观察表2。①用表格中给出的词语复制并完成下列句子。②某些年份的地震死亡人数比其它年份要多。提出两个原因。
“构造运动影响的治理”一节,作者分析了为什么人们继续生活在火山和地震活动频发的地区,列表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阐述。书中图片表现了埃特纳火山每年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以及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的地热利用。接着,作者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对1999年8月17日发生在土耳其的里氏7.4级地震进行分析,内容包括地震发生原因、地震对人的影响、地震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目击者报告四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有示意图或图片、漫画等佐证。
对火山爆发的原因和影响的阐述,作者也是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案例是1997年发生在蒙特瑟拉特岛的火山爆发事件。作者先通过示意图分析发生的原因,然后结合具体的数字和图片分析火山爆发对人类、交通、建筑和环境的影响,最后还用漫画的形式出示目击者的感受。内容可信详实,分析深入具体,方式多种多样。
案例分析之后,有一组活动让学生完成。“①以下事件的发生与哪个板块的运动相关?(a 土耳其地震;b 蒙特瑟拉特岛火山爆发)②画出示意图表示蒙特瑟拉特岛火山爆发或土耳其地震对环境的影响。③土耳其受影响最严重的地区,短期或长期的影响哪个破坏性更大?”
最后一部分内容是火山爆发和地震的预报与预防。作者先回答了地震和火山能否被预测的问题,指出尽管方法很多,但是都不能精确地判断。目前经常检测的是高风险区。作者提出了用气体检测和GPS系统检测地表形变的方法预测火山的可能发生区,又提出地震检波器和地面倾斜度测量仪器这两种方法预测地震的可能发生区。具体分析了这四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接着作者又回答另外一个问题:怎样才能减轻或预防火山爆发和地震引起的后果?作者从教育、建筑设计、著名的抗震建筑、防御这四个方面阐述。教育部分以日本为例,介绍其防灾演习等活动。最后是让学生完成一组活动。“拓展工作:研究抗震建筑的设计,并自己设计出能够在地震中站立的建筑”。
不难看出,英国地理教材中有关灾害教育的内容有如下特点:图像系统丰富、直观,图表数据详实,有助于学生理解;活动系统强调培养学生能力,通过一些数据或图片让学生自主探究,以活动或任务形式给出;课文系统叙述科学合理,知识含量丰富,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三、结论与建议
可见,该教材既重视防灾知识的学习,又重视防灾技能的培养以及树立正确积极的防灾态度。以案例介绍、探究学习等方式组织灾害教育内容及活动,能较好实现其目标。比较得知,我国中学地理灾害教育的内容文字描述较多,强调防灾知识,多与生活实际疏离;国外的灾害教育内容以图片居多、图像系统完善,与生活联系比较密切,注意防灾技能培养,提高防灾态度,可操作性强。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地理教材中的灾害教育内容较多,加之地理选修5的出现是一种进步,但是修习人数较少,可以说把灾害教育局限在地理学科内也局限了其发展,效果也难以保证。建议初中阶段也开设《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课,与高中阶段已有课程一道实行“必修式选修”,保证修习人数与教育效果,同时要补充、完善实践内容、合理开发设计教学使用配套的教学资源。
灾害教育教学实践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积极通过灾害教育校本课程建设开展灾害教育教学实践,贯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注重对学生防灾技能、态度的培养,改变之前过度强调防灾知识的意识;二是通过案例教学、实践体验、探究等方法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并正确看待灾害现实及影响,保障教学效果。三是通过形成性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