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愿意”到“我能够”

2013-04-29 11:13王捷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3年8期

王捷

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是学好语文的重要环节。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运用语言的技巧,以优美的节奏,高、低、轻、重、强、弱、快、慢的音调,把原作品词句的意态、语气,生动地表现出来,进而产生赏心共识的感受。然而,朗读又是小学生必须具有的一种读书能力。那么,如何让孩子从“我愿意读”到“我能读好”呢?这就需要教师的方法指导,以及孩子的反复训练来获得了。

一、激发兴趣,鼓励信心,让孩子愿意读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使课堂上书生琅琅,才能促使学生去理解文本,从而朗读得更生动。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孩子的读书兴趣。例如:在我们班黑板的右上角每天会写着这么几个字:“你们琅琅的读书声就是最动听的歌声”。而我们班的孩子就是因为这句话,他们成了全校最爱读书的孩子。不管我在,还是不在,他们都能认真地去读书。他们的读书声也是全校最整齐、最响亮的。因为他们要把最动听的歌声献给全校的师生。孩子们有了读书的兴趣,愿意读了,我就不需要怕他们读不好书了。

同时,在教学中,我们还要顾及到孩子的自尊,哪怕是读错了,读漏了,我们应当适当地给孩子提出来,不要挫伤了孩子小小的自尊心。因为只有孩子想读了,他们才会读好,如果他们不想读,再怎么逼他们,也是读不好的。

二、提出要求,让孩子把书读准确、读通顺

朗读既是一种语言活动,又是一种言语艺术。因此,从客观上讲,要求学生运用准确的语音、合理的停顿和语调朗读课文,并表情达意。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必须规范朗读,做到语音准确,语调自然,这是朗读的最基本要求。其实,每一篇课文的朗读,每一次朗读训练都有其各自的要求,无论怎样,都是对课文艺术的再创造,赋予课文新的艺术生命。

初读时,我会让孩子把生字用普通话读正确,发音要清楚响亮,做到不错字、不添字、不漏字、不重复。再读时,我会要求孩子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读书,就贵在这个“读”字。我会告诉学生,遇到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也可以请教身边的小老师,这样就不怕有读不好的句子了。品读时,我会要求学生要读出感情。要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进行咬文嚼字,仔细品读,读出课文不同的语气、语调和情感,从而读出文章的韵味。

三、交给方法,让孩子把书读好

朗读毕竟是声音的艺术,对口齿的清晰、普通话的发音和语言表达的流畅必然是有一定的要求的。然而,我们的大部分老师只知道朗读时要注意前后鼻音、平翘舌音。其实,要把书读好,这其中还包括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等。因此,教师在指导孩子朗读时,要注重交给孩子一种读书的方法,并不是一味地告诉他:“这个地方要读得轻,那个地方要读得重”等等,更重要的是告诉他:这个地方为什么要读得轻,那个地方要读得重。

例如,我在指导孩子读二年级经典诵读《巴喳——巴喳》一文时,开头写小老鼠穿着大皮靴“巴喳巴喳”来了,结尾写小老鼠悄无声息地“巴喳巴喳”走了。虽然这两处“巴喳巴喳”都表示声音,那么读起来声音是否一样呢?声音又有什么变化呢?我在指导孩子读好这两处声音时,进行了这样的引导:“小老鼠‘巴喳巴喳来了,它离我们越来越近了,那声音应该是怎样的呢?”孩子很快明白,读这里的“巴喳巴喳”时声音应该越来越强。反之,小老鼠走时,离我们越来越远了,那读“巴喳巴喳”时,声音应该越来越弱。因此,指导孩子读好书时,应注意读书有轻重。

要想读好书,除了要注意轻重,还要根据具体的内容、情境注意读书的快慢、缓急。例如,在指导孩子读好《黄河的主人》一文时,其中有一句:“啊,那上面还有人哩!不只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那么,“一、二、三、四、五、六”这六个数字,该如何读好呢?刚开始,孩子并不能体会那种紧张的气氛,所以,读起来总是不紧不慢。接着,我播放了一段黄河的视频,让孩子体会人坐在羊皮筏子上面的危险,从而体会那种紧张。接着,我加以引导:“用你的朗读,把你的紧张传递给我,那么,这个数字在语速上应该怎么变化呢?”孩子很快明白了,要想表达这种紧张,因此,在读“一、二、三、四、五、六”这六个数字时,语速上应该越来越快。

另外,窦桂梅老师说:“朗读是美好的,朗读是读给自己的,读的是自己感受,并不是为了让别人觉得好听、动听。”因此,在指导孩子读好书时,除了要注重轻重缓急,还要注重孩子个体的独特的体验。例如,孩子在读《黄河的主人》中:“啊,那上面还有人哩!”这一句时,这里面的“啊”,有的孩子读成了第二声,有的孩子读成了第四声,然而,又有的孩子读成了第一声,在这里都是可以的。无论孩子读哪一声,我们都能体会到孩子内心里那种惊奇的感受的。

总之,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朗读的技巧更是各有不同。如何让孩子从“我愿意读”到“我能读好”,真正能读出感情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但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有,次次具备。因此,我们教师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让无声的文字变为一句句动听的话语、一幅幅多彩的画卷,让学生感受朗读的无穷魅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作者单位:扬州市邗江区杨庙中心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