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中不该湮灭教师角色

2013-04-29 11:13戴勤章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研讨科学探究

戴勤章

科学学科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科学教师无疑是学生科学启蒙的启蒙教师。那么,作为一线科学教师的教师角色是不是就该被湮灭、归隐?

观察一线教师的日常科学教学行为,可以发现:主科教学冲击下,科学教育的缺位;纯理论灌输模式下,教师行为的越位;实践操作过程中,纯教师个人表演等行为越演越烈。科学探究行为的生发,困难重重。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科学探究的行为,合理彰显教师的角色呢?

一、科学看待科学学科教学

1、确保形成性教育中的学生自主性。所谓形成性教育,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促使自己的教学活动得以正常或者更好地运行,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加以检测,并在此过程中对相关问题进行调整。这和连云港“建构式生态课堂”十六字方针“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能学不教”在教与学的关系描述上异曲同工,都需要确保学生在教学行为中的自主性。

2.确保学生在科学学科学习中的参与度。参与,百度词条的解释是: 参加(事物的计划、讨论、处理)。也即以第二或第三方的身份加入、融入某件事之中。当然,在学习中,学生的参与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学科学习尤甚。否则,既体现不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被动地接受知识,远不及通过自己的参与性学习学到知识更容易纳入知识建构体系。参与的交互性,加速了知识的生成与流通,更容易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探究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教师在教学中一般也想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便设置相关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可惜的是只就学生的答案作对与错的评判。似乎已经注重了学生的参与了,实际上仍是教师操控着课堂。常见的提问方式是这样的:“通过刚才的讲解,请你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学生于是乎一通回忆也做出了相应的回答,可以想见,学生的答案并非是自己的理解,而是把教师刚才的“讲解”东拼西凑,说白了,这样的教学过程,只是简单的“复读”。类似的“参与”比比皆是,浮于表面。其实要做到真正的参与,重在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甚至是自己设置问题,然后自己通过思考或是探究等方式完成,这样更能体现学生的参与。而且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学到的知识会大大超过预期的目标。值得一提的是,参与行为的发生,不仅仅囿于学生个体的参与,以小组的方式进行的参与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它能从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进而使学生真正作为学习主体参与到科学教学之中。

二、积极引导学生的探究行为

(一)以有效观察促成课堂探究行为

教育的有效性最终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为此,提高课堂观察的有效性对提高教育的有效性至关重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课堂观察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活动的一种基本方式,观察是指利用多种感觉器官来对对象的行为进行查看和倾听。

1、观察学生的行为。探究型的学习更多关注的是探究的方式和程式,即探究的模式或是程序。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多数是以“动手做”来进行学习。因此,“参与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参与探究的态度”这些外显行为的学习目标教育需要通过教师观察去发现。

2、倾听学生的声音。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往往霸占教学时空,不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甚至出现不容学生叙述思考过程,教师越位帮助学生说思维过程的现象。殊不知,这种越俎代庖的做法不仅不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会使师生都错过倾听不同意见的机会,从而失去最精彩的部分。

(二)以有效提问促成课堂探究行为

在探究学习教育中,提问不仅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教育方式。有效的课堂问题能让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程度、思维水平,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对学生的探究方式的调整进行指导,推动学生进行整改或是建设性的延伸。

在小学科学探究学习教育中,有效的课堂问题的提出,不但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也能发展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对于管理和学习问题,不要求学生进行回答;而涉及教育目的的问题,须引导学生进行详细的回答,这样的信息反馈方才有效。

(三)以合理研讨促成课堂探究行为

在探究教学中的研讨多不以教师为中心,更多的是让学生参与到整个讨论过程中,目的是让学生根据问题来形成支持自己见解所需要的证据。这个过程中,学生能给教师提供大量的信息,教师根据听取大量的信息,然后做出反馈,能促进学生探究活动的深层展开。而要让探究讨论做得更有效,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其一,根据探究的目标设置研讨的范围,使得学生的探究发生在教师可控的范域之内。其二,确保学生对探究内容有全面了解,即要让学生在收集证据的过程中能找到和内容最符合的资料,让研讨更有实效性。其三,研讨过程中,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这就需要学生做好研讨前的准备工作;其次要让学生选择好研讨方式,在研讨前要分析各种方式的利弊,选择最适合目标的方式来进行。此外,做好研讨的组织形式,最好采用“组内异质,组际同质”的分组模式,来协调学生之间的差异,保证讨论过程中的交流和沟通活动的有效进行。最后,引导学生做好讨论的记录,这是让学生有言语描述过渡到书面表达的重要阶段,最后是做好讨论后的反思,这是让学生对整个讨论过程迸行再次的审视,分析其中的得失,促进讨论的再次提高。

综上所述,科学学科以学生主体探究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不代表教师角色的失位或是越位,教师应该重视自身在科学课堂中的组织者、领导者、合作者的身份,积极参与探究的过程,合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全方位调动学生融入探究行为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自己成为学生主体探究的良好合作伙伴。

【作者单位:灌云实验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研讨科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