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应
2013年6月19日,大渡口区春晖路街道柏华社区。
一走进办公室, 来不及喝口水,社区党委书记陈孝平就被办事的居民围上了。
“陈书记,我儿子马上要读小学,需要社区出具暂住证明。”
“陈书记,我的社保卡办下来没有?”
…………
这是陈孝平最平常的一个早上。14年来,她每天都是这样开始一天的工作。
她说:“人家叫我们‘小巷总理,我的理解是凡是社区的大事小事你总得去理。”
“我就不信农转非社区管不好”
1999年,陈孝平参加社区选举,成为柏华社区的一名社区干部。
上班第一天,走进柏华社区,陈孝平傻眼了。
垃圾四处乱堆,绿树多半枯死,没人管理。
“谁这么缺德,往窗外吐痰,吐到我头上。”突然,一位居民怒骂起来。
陈孝平闻声走过去。
“你是干部,你得帮我评一下理。”这位居民拉住陈孝平。
一天下来,陈孝平完全成了居民的“出气筒”。
柏华社区有25000多人,大部分是农转非安置人员——垃圾多、上访多、纠纷多、偷盗多。
“柏华社区不好管啊。”同事纷纷摇头。
“我就不信农转非社区管不好。”陈孝平说。
陈孝平一梳理问题,觉得首先得解决脏乱差问题。
“我们请物业管理公司算了。”有人向陈孝平建议。
“政府让我们农转非,就得负责到底,我们是不会交物管费的。”一些居民反对。
怎么办?
“既然大家不愿交物管费,就让大家自己来管理。”琢磨了很久,陈孝平终于有了思路。
陈孝平向社区居民公布了想法:由社区组建物业管理公司,负责社区物业管理,让社区大龄失业人员负责护院、保洁、绿化等工作;每户居民按住房面积缴纳物管费。
150多名大龄失业人员上岗后,柏华社区一下变了样。
“陈书记,我家漏水,是楼上住户引起的,你得来看一下。”
“陈书记,我的低保怎么还没办下来呢?”
一到办公室,陈孝平的办公电话就响个不停。
“这么多事情,就凭社区十几名干部怎么跑得过来?”陈孝平很是恼火。
“以前,村里每个小组都有村民小组长,他们只负责几十户村民,大小事情通知起来多方便。”有工作人员向陈孝平抱怨。
“对啊,我们何不借鉴一下,在每个楼栋选出一名负责人。”陈孝平一拍大腿。
陈孝平将这一想法取名为“门庭自治”——由居民一户一票选举产生门庭长(每个单元推选出一名門庭长)和楼栋长(每栋楼再推选出一名楼栋长),实现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我完善。
“‘门庭自治一推出,办公室电话就安静了不少。”陈孝平说。
“社区干部既无权也无钱,就靠嘴巴甜”
“陈书记,能不能想法给我们小区增添几张凳子?”2008年3月的一天,鑫瑞乐居小区一位居民走进办公室。
“社区哪有钱啊?”陈孝平两手一摊。
“吃过晚饭后,在社区散步,想坐下来歇一下,都没地方坐。想锻炼一下吧,健身器材都找不到。”这位居民抱怨。
这些,陈孝平心里都清楚,可社区拿不出钱啊。
“不行,这事我还得想办法给解决了。”想了几日,陈孝平决定向辖区单位求助。
“我是柏华社区党委书记陈孝平,我们社区属于农转非社区,社区健身设施比较差,想请你们资助一下。”
“为民办实事是应该的,可我们单位经费也非常紧张……”
一连拜访几家单位,陈孝平都吃了闭门羹。
“只要坚持,总能找到愿意资助社区的单位。”丈夫安慰陈孝平。
2008年4月的一天,柏华社区异常热闹。
对口帮扶柏华社区的大渡口建桥工业园区的工作人员来柏华社区慰问。
“给你们送了点奉节柑橘来。”建桥工业园区办公室副主任杨树清说。
“谢谢。”陈孝平接过柑橘。
一行人刚落座,陈孝平就开始诉苦。
“杨主任,柑橘吃不吃都无所谓,我们有个小区缺几张桌椅,你们能不能支援一下?”陈孝平说。
“可以,这是为居民办实事。”杨树清满口答应。
最终,园区出资20多万元为鑫瑞乐居小区配置了公共桌椅等设施。
第一次“化缘”成功后,陈孝平又寻思着将社区办公室外的一块场地打造成一个公园,供居民休闲娱乐。
这一次,陈孝平找到了大渡口八桥镇镇政府。
“王镇长,我们社区想修个公园,想请你们支援一下。”陈孝平开门见山。
“你们打算怎么修建?”时任镇长王春江问。
“将社区办公室外的一块场地平整后,添一些桌椅,种上一些树。”
“这很好,我们可以支持。”这次,陈孝平争取到了22万元。
接着,陈孝平再次出动,向大渡口区科委等单位争取资金,为社区修建了一条文化休闲长廊。
“社区干部既无权也无钱,就靠嘴巴甜。当不了厚脸皮,要不到钱。”陈孝平自嘲。
“不管大事小事,居民的事就是我的事”
2009年5月的一天,柏华社区。
“陈书记,我有点事找你。”社区居民赵本立走进陈孝平办公室。
“什么事?”
赵本立扭扭捏捏,欲言又止。
原来,赵本立的女儿赵晶因车祸导致下肢严重骨折,高额的手术费让家庭不堪重负,他萌生了“治病许终身”的想法。
“陈书记,您认识的人多,帮我找户人家,谁出医药费,我就将女儿许给他。”赵本立说。
“这怎么行?不能拿你女儿的终身大事开玩笑。”陈孝平一脸严肃。
“我是没得办法可想了啊。”
“你不要着急,我帮你想想办法。”陈孝平安慰道。
晚上,陈孝平失眠了。
第三天,陈孝平来到赵本立家。
“赵大哥,我给你们想了一个办法——街道组织募捐。”陈孝平说。
“这怎么好呢?”赵本立有些顾虑。
“就这样定了,要是募捐的钱不够,再想其他办法。”陈孝平承诺。
最终,街道募到14000多元——赵本立的燃眉之急应声而解。
“不管大事小事,找陈书记准没错。”现在,这句话,成了柏华社区居民的口头禅。
陈孝平管天管地,却管不了自己家。
2009年7月的一天夜晚,突降暴雨。
“陈书记,我们小区的配电房被淹了。”居民打来电话。
“我马上来。”挂断电话,陈孝平望了望躺在床上的丈夫。
丈夫患有肺癌,正需要人照顾。
“你去吧,社区的事要紧。”丈夫轻声说。
拿起一把雨伞,陈孝平就出门了。
深夜回家后,陈孝平的泪水哗地下来了——自家被淹,丈夫孤独无助地躺在床上無人照顾。
2013年6月14日,趁端午节回老家照顾了几天骨折的母亲后,陈孝平又匆匆赶回柏华社区。
“多想你陪着我。”母亲拉着陈孝平的手。
“2000多名居民的社保卡办下来了,得抓紧发放。”陈孝平说。
14年来,陈孝平总是放不下社区的事情。
“我还有四年就退休了,现在我要尽全力把社区打理好,到时候,我才能把它放心地交给下一任书记。”陈孝平说。
【心声】
社区干部既无权,也无钱,做事就靠嘴巴甜。
对居民,小事不小;对社区干部,小事也得办好。
当一个社区干部,要是居民遇事不找你,有问题不向你反映,说明你这个社区干部没当好。
——大渡口区春晖路街道柏华社区党委书记陈孝平
【后记】
在采访中,记者从陈孝平身上发现,做好社区工作要当好“三个书记”——一要当好“委屈书记”,社区工作一头连着基层,一头连着上级,免不了受“夹板气”,遭遇居民的“骂声”。作为社区干部就要受得了这些委屈,对居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二要当好“热心书记”,居民的事再小,也要帮他办好,每件小事都办好了,居民自然就对你亲近了。社区工作平凡而琐碎,社区干部要像“万金油”一样,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抹。三要当好“点子书记”,社区是一个小社会,问题千头万绪,要把这些问题解决好,就得多动脑子多想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