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前预习为数学课堂教学增效

2013-04-29 10:58张王维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3年8期
关键词:新知课前预习圆柱

张王维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课前预习是保证学生顺利学习的前提,而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了课前预习。以下是对50名小学数学教师开展预习工作的调查,大致可以分成三大类:“数学教师没有布置预习作业的习惯”的占18.7%;“偶尔说一下,去看看明天上课的内容”的占75.4%;“每天按要求布置数学预习作业”的占5.7%。从调查中看到,数学教师对于课前预习认识不足,能布置预习作业的很少,甚至部分教师认为:学生预习新知以后,课就没有办法上了,而学生直接掌握知识的结果,还会造成部分学生上课不听等现象。

其实,心理学研究表明,课前预习是一种学习的心理准备过程,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事先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将一些基础的、简单的、易懂的和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自我消化,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产生对新知的困惑和疑问,在课堂上学生可以提出相关问题,由师生共同探讨解决。这样既能使学生的学习有针对性,做好学习新知的准备,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解决问题的欲望。因此,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适合的就是最好的课前预习

从学生是否爱学习的角度出发,只有觉得数学有“嚼头”,才有学习的动力,课前预习亦是如此。

1.设计的课前预习题让学生易懂,不费力

看一看就能看懂,想一想就能想通,这样的数学课前预习谁都愿意做,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课前预习时要“踩”准学生的知识起点。

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这一课,在课前布置了预习任务(部分):

[1.你认识圆柱吗?请在生活中找到圆柱的物体。\&2.找一个你能“解剖”的圆柱形物体,把它剪开,看看它是如何组成的。\&3.指一指,认一认被你“解剖”的圆柱形物体,你能说出它的名称吗?\&4.你能模仿地做一个类似的圆柱吗?\&]

通过找、认、做三者结合,“踩”到学生知识原点,合理布置课前预习,没有让学生知道圆柱是什么,而是在找、认、做的过程中,建立一个圆柱的雏形、平面图,利于新课的开展。

2.设计的课前预习题要充分考虑旧知与新知的联系,搭建知识间沟通的桥梁

教师在剖析新知的构成元素时,要找到与旧知的联系,在知识的迁移中对新知有所掌握,使学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体会到预习的喜悦。

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第一课时,在课前布置的预习任务(部分):

[1.求下列各比的比值:

5∶8 =( ) 4∶6=( ) 12∶20=( )

1.5∶2.5=( ) ∶=( ) 1∶1=( )\&2.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写成等式,你能写几个?\&3.观察写成的等式,你有什么发现?\&]

比例的意义是建立在比的基础上的,先让学生复习比的一些知识,什么是比、如何求比值等,再让学生写一写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组成的等式,目的是让学生预先感受比例(即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而不是明确地指出这是比例,从而找到新知旧知的契合点。通过学习后学生能有效地区分比和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意义,使课前预习成为链接新旧知识的桥梁。

二、持之以恒,形成预习模式

数学课前预习并不是两天打鱼,三天晒网,而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只有在长期的坚持中,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才能让师生“习以为常”。

1.教师设计切实可行的数学预习单

在每次上课的前一些日子,通过教研组的整体力量,设计好符合教学实际的预习单,在上课前一天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认真完成,解答的方式可以是手写或口述,不让学生感到厌倦。

2.每次课后下达数学预习任务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主动学习,将课后的任务变为课前任务,即让所有学生知道下次要学习的内容,教师要持之以恒在每堂课后布置相关的预习作业,下发预习单,让预习成为数学课的一个固定环节。

3.批改预习单,掌握学生预习信息

在学生自主完成预习任务后,教师要查看、批改学生的预习单,以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以便在教学中把握学生的知识起点,提高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课堂。同时做好询问预习中存在的困难或疑惑,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解决。

三、多种方式结合,促进课前预习良性发展

多种形式的学习组合,合理的评价方法是课前预习必不可少的,它能确保课前预习的良性发展。

1.同伴互助学习

充分发挥学生“同伴”的作用,形成“一帮一”的学习模式。让成绩优秀的学生担当“小教师”帮助学困生,让那些“小教师”将自己内化的知识传递给学困生。用学生的语言进行交流,可能会比教师的讲解更加有效,同时也是成绩优异学生的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无疑,这样的组合体现了一种互补,更是对“同伴”的一种肯定。

2.小组合作学习

由二、三个同伴组合成小组,通过小组的形式参与到数学的预习过程中,学生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参与课堂。小组的形成,使原本比较分散的学生形成一个个很有斗志的小团体,浓缩成一个个微型班级,在完成数学预习单时比个体的探讨更深入,在否定再否定中,最终达到意见的统一。如复习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的整除》时,在课前预习中设计了“请你根据《数的整除》中出现的概念进行知识体系的整理”。在批改学生预习单时发现,学生设计的知识体系各不相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如按照因数个数角度出发整理的,按照倍数角度出发的,等等,但归结到一点,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小组进行了讨论,最终知识体系基本达成统一,最后通过教师课堂的整理,达成共识。经过这样的三个层次的历练,这个知识体系可谓大功告成。如果某小组的整理与原本知识是统一的话,则会增加学生合作的自信力;如果不是,那么该小组中的成绩优异者一定会寻找自己的原因,并与其他同学交流,更是促进了知识在学生心中的一种内化。小组合作在这里起到了一个枢纽作用,搭建了与原本知识相统一的桥梁。

3.积分竞赛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小组的合作学习,同时抓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营造一种竞争的空间,可就数学的课前预习开展小组的积分竞赛,每周评选出“最佳同伴”奖,每月评选“最佳合作小组”等奖项,目的是激发每个人、每个“同伴”、每个小组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合作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个人间、小组间全方位的竞争,能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始终处于一种“你追我赶”的环境中,比一比,赛一赛,努力超越自己,赶上前面的同学,为小组争光,通过这样的方式,形成良性循环,助推了课前预习的延续。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是提高学生学习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它可以使课堂教学结构更加完美。做好数学学科的课前预习,势必会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成效,请将数学学科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猜你喜欢
新知课前预习圆柱
新知
生活新知
圆柱的体积计算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浅议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
削法不同 体积有异
做好课前预习
圆柱壳的声辐射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