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体育院校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体系的改进策略

2013-04-29 09:35:37经建坤
广西教育·C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体育院校改进策略

【摘 要】分析新形势下体育院校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中面临的不利因素,提出体育院校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体系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体育院校 民族精神培育体系 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8C-

0159-02

民族精神,英文为Ethos,也称之“文化精神”或“国魂”,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历史性概念。民族精神是民族意识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环境中形成的。它是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风貌,是民族文化、民族智慧、民族心理和民族情感的客观反映。不论民族的历史渊源是怎样的,它们已经不可否认地演变成具有深厚的感情色彩的实体。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与动力,具有激励和引领民族顽强拼搏、协调民族各主体之间利益关系的作用,是民族意识、民族追求、民族情感、民族意志的集中体现。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深刻而剧烈的历史性变革之中,多元社会思潮对体育院校大学生的政治思想产生着深刻而巨大的影响,影响到民族精神的培育。在此背景下,需要我们提高民族精神教育实效,调动大学生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民族精神的感染和洗礼,勇敢地担当起传承和创新民族精神的历史重任。本文试针对新形势下体育院校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中面临的不利因素提出民族精神培育体系的改进策略。

一、新形势下体育院校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中面临的不利因素

(一)文化嬗变弱化大学生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经济环境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不可避免地会波及文化领域,当代中国文化正经历着历史性的大变迁。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母体,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每一个成员的精神风貌。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全球化,新自由主义、新殖民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多元文化裹挟着“普世价值论”、“意识形态终结论”、“历史终结论”等思想理论以纷繁复杂的形态在体育院校校园内肆意传播,部分学生呈现出生活上的唯利是图、物欲宣泄,生活态度上的玩世不恭,社会责任感淡化,人生理想的迷茫、个人主义的抬头,贪图享乐,爱慕虚荣,急功近利,投机取巧,对优良传统美德的冷漠与价值偶像的错位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便是受到这种文化因素的影响,非常不利于体育院校学生民族精神的认同和教育。同时,外来强势文化的扩张和渗透加快,致使中华民族文化正在快速变迁和再生,文化内涵的厚重感日益弱化,粗俗文化掺杂其中,落后的乃至腐朽的文化也纷纷粉墨登场。一些大学生在不了解真相的情况下,往往容易被其表象所迷惑,从而产生对本民族意识的缺失、民族认同感的减弱和民族身份的逐渐消解,对体育院校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带来一定的冲击。

(二)全新的网络文化冲击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感召力和吸引力

网络技术的诞生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网络文化是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标志,它的全球性、高科技性、超时空性、自由性、开放性、仿真性、与时尚性等特点对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在激烈的网络文化竞争和冲突当中,我国的民族文化将受到文化霸权主义的严重威胁,势必引发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消解与强化的两种境况。一方面,网络文化成为强权国家的一种变相侵略手段,以美国文化为首的西方网络文化入侵,而形成的“话语权”的强势传播,唤醒了大学生民族主体的归属意识,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大学生的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另一方面,“文化殖民主义”是网络文化向中国流向中极易引起民族文化混乱,严重威胁民族文化主流意识形态,侵蚀了大学生的国家与民族意识,成为消解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精神支柱的隐性杀手。部分学生在比较中开始质疑自己民族的精神产品,对民族理念、民族意识、民族责任、民族自尊以及民族忧患等观念认识不足,理解偏差,进而使种族、民族意识弱化,民族认同感减弱,民族身份逐步消解,致使民族精神的感召力和吸引力不断弱化。这些不稳定的因素阻碍着大学生的民族情感培养,对体育院校政治思想教育构成巨大的挑战。

(三)体育院校体制改革给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带来诸多新情况

高校是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主要阵地,“人为本,德育为先”是高校始终要坚持的目标。体育院校德育教育中要始终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来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成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通过细致的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大学生在思想政治上的基本状况、规律及特点、偏差和盲点,增强对国家、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感,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体育院校体制发展的变迁,在促进体育教育的超常规发展的同时,也使体育院校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面临一些新情况。体育院校教育的大众化,入学人数猛增、交费上学、就业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学术腐败、校园商业气息日浓等等,致使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道德行为功利化、团队意识淡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弱化等问题相继出现,这些现象给当代体育院校大学生民族精神培养提出了新的严峻挑战。

二、新形势下体育院校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体系的改进策略

(一)积极参与网络信息化建设,发挥网络文化优势宣传民族精神

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体育院校政治思想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体育院校应积极参与网络信息化建设,高效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思想教育与大众传媒的有机结合和互补,主动建造大学高质量、高水平、强吸引力的网络系统,增强体育院校思想教育工作的辐射力、吸引力、感染力,开辟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现代途径。充分利用网络文化虚拟性、交互性、即时性功能等优势,依托学校校园网络,把网络打造成民族精神教育的坚实基地。如创建弘扬民族精神的红色主题网站、专门网页平台,通过BBS论坛、动漫、博客、微博等方式发挥网络的育人功能,用丰富多彩的民族精神内容教育和感染学生。

体育院校在利用网络文化来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同时,应把教育引导和监控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对校园网络信息的监管力度,依靠技术手段切实加强对网络传播的控制力和对各种不良信息的屏蔽能力,应运用技术手段譬如建立“信息海关”、“信息安全防火墙”、“加密技术”、“信息追踪技术”过滤与查堵“危害数据”的进入“构筑网上防线”。还可以出台网络管理规章制度,开发信息发布实名登记制度以及强化信息管理队伍建设等措施来净化网络空间,构筑起牢固的思想防线,有效消除网络文化负面信息对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不利影响。

(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在实践中重塑民族精神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继续和延伸。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民族精神的要求,最终渗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大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深刻理解和把握民族精神的真谛,获得强烈的情感体验和高度的思想共鸣,民族精神才能为其所接受。由此可见,参加社会实践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在实践中重塑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首先,要加强对体育院校学生的民族文化和体育人文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刻地认识和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体育的发展史,在不经意间把爱国的精神、爱国的根植入学生的心里,增强其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其次,要充分利用一切社会提供的资源优势,包括各种形式的体育资源,如参观体育训练基地、体育比赛荣誉室、先进的体育单位等,让大学生深切地了解国情、了解体育的发展历程,感受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发展变化,全力构建全方位的民族精神育人环境。最后,要引导大学生在“学以致用”中培育民族精神。大学生参与社会公德实践活动本身就是学习,更是重塑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组织开展“体育下乡”活动,社区体育援助活动等,让学生“学以致用”中增长才干,在实践中接受民族精神的熏陶,自觉弘扬并传承中华美德。

(三)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夯实民族精神培育的文化根基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之精华和要义的凝聚,是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核和灵魂,是民族传统文化的升华。灿烂的民族文化必然孕育着伟大的民族精神,而民族精神的振兴必然带来民族文化的繁荣昌盛。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的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等的渗透给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必将导致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危机。因此,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重构不仅要善于继承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更要积极增强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并将之升华为深刻的、强烈的爱国之情,夯实民族精神培育的文化根基。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大学生应尽责任和义务。体育院校可以积极开展面向学生的民族文化宣传普及教育,通过出版读物、媒体宣传等各种形式,阐释民族文化精神,促进民族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筑就民族精神之魂。此外,根据当代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和发展需要,民族精神教育应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要教育学生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敢于吸收借鉴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四)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切实抓好民族精神培育保障机制建设

在我国社会变迁的背景下,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构建和谐社会,培育和弘扬大学生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使学生身心健康非常重要。体育院校教师应针对学生的特点,加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引导大学生在人生、道德、审美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领会认同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价值理想和价值追求,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做到身心健康,积极发展自我,在面对是非问题时能准确把握和判断,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从而有效抵制功利主义不良影响的渗透。体育院校要构建权责分明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责任制, 在逐步建立和完善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领导机制、监督机制等同时,创设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社会实践基地,营造浓郁的民族精神氛围,使伟大的民族精神深深地植根于大学生的心中。

【参考文献】

[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谢亚龙.金牌的产权到底归谁[J].体育文化导刊,2005(3)

[4]丹尼尔·贝尔.社群主义及其批评者[M].北京:三联书店,2002

[5]覃少菊.信息化时代网络文化与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重塑[J].职业时空,2009(1)

【作者简介】经建坤(1976- ),男,广西桂林人,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体育社会学。

(责编 何田田)

猜你喜欢
体育院校改进策略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冰雪运动(2019年5期)2019-08-24 08:04:54
微格教学法在体育院校速度滑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冰雪运动(2018年6期)2018-05-23 09:25:34
试析企业内控发展中的瓶颈及其改进策略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3:24:32
高中体育教学中不同教学内容传授方式改进的实践与探索
体育时空(2016年9期)2016-11-10 20:56:57
新能源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改进策略
财会学习(2016年19期)2016-11-10 03:58:21
初中英语“写作入门”摭谈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30:27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47:21
冬奥会视域下体育院校加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冰雪运动(2016年4期)2016-04-16 05:55:06
体育院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