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瑞签署自贸协定瑞士表降税难降价
7月6日,中国和瑞士签署自由贸易协定,这是中国与欧洲大陆国家签署的首个自贸协定,之后该协定还需获得瑞士议会批准。
在这份协定中,规定双方降税水平超过一般贸易协定,能够让中瑞双方互利双赢。
《华尔街日报》称,中国与瑞士的自由贸易协定是在经过长达两年的九轮谈判后达成的。 在中欧贸易关系紧张之际,此协议有助于缓和中欧贸易关系。
据印度 NDTV电视台报道,这是中国与欧洲大陆国家达成首个自由贸易协定。中国商务部部长称,中瑞自贸协定零关税比例高。协定生效后,瑞方将对中方99.7%的出口立即实施零关税,中方则将对瑞方84.2%的出口最终实施零关税。如果加上部分降税的产品,瑞士参与降税的产品比例是99.99%,中方是96.5%。这大大超过一般自贸协定中90%的降税水平。
阿拉伯新闻称,中国是瑞士在亚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瑞士是中国在欧洲的第八大贸易伙伴。2012年中瑞双边贸易额为263.1亿美元,今年前五个月双边贸易规模达到228.9亿美元,同比增长114.2%。截至今年5月,瑞士累计对华投资52亿美元。瑞士方面的表示,自贸协定将在现有法律基础上,更好地保障瑞士企业进入正在崛起的中国市场。
伊朗官方电视台Press TV的报道认为,通过这项自由贸易协议,瑞士有望增加向中国出口机械工具、钟表、医药和牛奶制品。目前中国已经是瑞士手表的第三大市场。而中国则希望向瑞士增加出售纺织和农产品。更重要的是,分析人士认为,如果实行人民币离岸交易,瑞士将是中国首选的金融中心。
主持者言:
瑞士是一个较为中立的国家,中国和瑞士之间贸易摩擦少,双方签署自贸协定是重大利好。从战略意义上说,瑞士将成为中国在欧洲的“哥斯达黎加”——如同哥斯达黎加加强了中国与美国的关系一样,瑞士将成为中国通向欧洲的桥头堡,使中国在欧盟市场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瑞士钟表商被认为是自贸协定签署的最大受益者之一。目前,中国内地是瑞士手表的全球第三大市场,2012年的销售额为16.5亿瑞士法郎(合17.7亿美元)。根据协议,瑞士手表属于部分降税产品之列,即10年内降低60%的关税,从协议生效之日起开始,第一年降18%,以后每年降5%,10年降60%。
数据显示,国内一块进口名表的零售价至少比到岸价格高出50%,瑞士表的价格在中国内地明显高于其他市场。中瑞自贸协定生效后,瑞士钟表的价格将会走低。降价将是一个趋势,随着双边自由贸易的发展,国内外的瑞士表价格差将会缩小。
但这并不意味着进口商品将明显降价。中国附加在名表等进口奢侈品上的不仅有关税,还有消费税、增值税等税种。瑞士表价格最终下降多少将由市场决定,可能仅相当于打“九五折”。
TTIP将启 美国谋求未来竞争话语权
7月8日,全球最大规模的自由贸易协定——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第一轮谈判将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开启,计划两年内结束。TTIP预计每年将给美欧带来上千亿美元的收益,这是美国重塑全球贸易格局的关键一步,对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将产生深远影响。
TTIP将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协议,覆盖约50%的全球经济产出、30%的全球贸易和20%的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伦敦的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估计,消除关税和减少监管障碍的雄心勃勃的协议一旦全面实施,可以推动美国和欧盟经济每年增长超过1000亿美元。
路透社的文章称,在近两年的准备期后,美国和欧盟开启旨在达成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以设法在这一世界最大的贸易和投资关系中获取新的经济增长。美国贸易代表迈克·弗罗曼对路透社记者说:“我们参与这些谈判,旨在实现我们能得到的最广泛最全面的协议。”
《金融时报》的文章称,奥巴马政府拒绝了欧洲方面将金融服务监管规则作为双方跨大西洋贸易谈判重点内容的要求。华盛顿方面担心,将有关金融监管一体化的框架纳入会谈中,或被银行用于规避源自2010年《多德-弗兰克法案》的严厉监管法规,并被欧洲用于拖延自身的改革。欧盟将有关金融领域的内容视作谈判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很多美国银行也持同样观点,在这些银行看来,奥巴马政府的反对态度不合时宜。
《华尔街日报》认为:贸易谈判可能会增加中国的压力。美国贸易专家和商界领导人说,他们预计这些协议还将给唯一缺席谈判的大型经济体施加压力,这个国家就是中国。欧盟官员已抵达华盛顿。从8日开始的谈判旨在取消美欧间尚存的进出口关税、承认彼此的行业标准和放宽大西洋两岸企业的市场准入条件。美国商会负责国际事务的执行副会长麦伦·布里连特说:“欧洲和美国不会一味等候中国,要继续往前走。”文章认为,TTIP将巩固美欧领导的全球贸易体系,避免领导权被其他国家夺走。
德国《明镜周刊》报道称,欧盟与美国开始协商7月份将要实施的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协议,这个协议将给整个欧洲带来巨大的利益,德国也是最大受益者之一。贝塔斯曼基金及慕尼黑经济研究中心称,该协议将会为德国提供18.1万个工作岗位,同时人均收入将提高4.68个百分点,德国对美国的进出口都会翻倍。
韩国《中央日报》认为,应对美欧TTIP,需加快签订韩中日FTA。韩国经济研究院专门委员金廷洙表示,“美国和欧盟为了挽回经济衰退的趋势,并恢复在国际舞台上的位置,正在重新构筑以西欧为中心的全球经济秩序。对此,我们应当积极应对”。
主持者言:
早在20年前,TTIP的想法就被提出了,美国和欧盟现在终于开始谈判,可见这场谈判不会轻松。在这场博弈中,取消双边贸易中现存的关税只是冰山一角,其关键目标是消除非关税贸易壁垒,这是难题。
美欧想重新树立西方世界在经济领域的领导权,必须首先制定规则。美国认为,现有的世贸组织规则对发达国家的利好下降,美国希望在其优势明显的服务业、环境、知识产权等方面制订有利于西方国家的国际标准,通过TTIP等多重区域一体化安排,主导和影响全球多边贸易体系,加快实现“出口倍增计划”。
然而,美欧突然热衷TTIP,并不是在思考彼此市场真正相互开放,技术、准入标准相互统一,而是看到了服务贸易已成为潜力股,谋划借经济危机背景下全球贸易格局重构之机,尽快联手掌握服务贸易领域规则的制定权,继续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如果美欧能够重塑投资和贸易关系,世界经济显然将受到影响。中国作为全球贸易大国,不可能独善其身。一旦TTIP达成,美欧之间贸易壁垒将会降低,但对区外经济体则构成更高的壁垒,会产生贸易转移。这意味着,中国对美出口将面临来自欧盟的竞争压力,而对欧盟出口将面临来自美国的竞争压力,这将大大提升中国参与全球化贸易的成本。因此,中国应主动积极应对压力。
中美对话:贸易成“重头戏”
美国当地时间7月10日,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第五轮中美战略对话正式开始。经济对话主要讨论促进持续、强势而平衡的经济增长,增加贸易与投资机会,增强金融市场稳定与改革。
新加坡《联合早报》刊文指出,此次对话明确了四点:一是中美存在共同利益;二是中美存在歧见误解;三是中美必须向前看;四是以经贸促合作,以利益攸关化解结构性矛盾。只要中美经贸合作的战略基础存在,中美两国就能构建起相互尊重协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
法国《欧洲时报》指出,事实上,这是中美在多年竞争与合作的道路上,不断寻找到新的利益汇合点。中美对话则超越经济范畴,成为驾驭世界最重要双边关系的一个重要场所,并在更广泛的领域推动世界规则的制定。从经济角度看,当前全球经济处于关键时期,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双方均有必要通过此轮对话的方式对对方经济政策进行“摸底”。从政治方面看,中美正成为世界最重要的两个国家,双方在更为互信的一个平台上进行对话,将有利于世界。承认分歧,直面分歧;承认竞争,更重视合作,应该是本次中美战略对话的基调。
彭博社的分析称,中美达成协议有助国际温室气体减排谈判,希望最终能推动在2015年达成取代《京都议定书》的全球减排协议。美国气候变化问题首席特使斯特恩(Todd Stern)指出,这不会马上改变谈判的情况,但总会带来一些积极因素。
美国《侨报》指出,网络安全问题是此次对话的新议题,从本质上看是一个美中如何制定和遵守游戏规则问题。游戏规则问题历来是美中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美国指责中国不按游戏规则出牌,中国则要求更为公平合理的规则,而非由超级大国单方面定规来让中国服从。
主持者言:
开放、公平的贸易与投资关系,对两国和全球的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至关重要。目前世界经济形势正在发生变化,美国经济正在复苏,而中国经济也面临调整和转型。因此,经济合作、贸易合作都将是中美之间首要关注的问题。
在贸易方面,美国已在太阳能、风能产品等多个领域对中国产品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这些经贸议题中美已谈论多年,新一届领导人或许能以新的角度来看待这些议题,并寻求突破。
在新能源方面,中方拥有较强的生产能力,美方拥有先进的清洁能源技术,双方合作将有助于降低清洁能源的成本。中美双方还可就征收碳税相互学习和合作。吸引美方能源企业加入中国页岩油气资源的开发,也有助于中国加快开采本国页岩油气的进程,降低对煤炭的依赖,减少空气污染。
去年美中双向进出口贸易总额达5千亿美元。在未来两年内,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有望完成,以减少两国经贸摩擦。
印度大幅放宽外国投资限额 改善投资环境应先行
7月16日,印度政府决定推出针对12个领域外国直接投资条件的改革措施,大幅放宽对外资的限制。
此措施涉及电信、保险、石油、天然气和国防等重点行业,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提高外国直接投资在该领域的投资比例上限。印度政府将电信领域的外国直接投资比例上限由原来的74%提高至100%;在保险行业,外国直接投资上限也提高到了49%。二是减少投资审批环节,扩大“自动生效”的范围,将原先需由印度外国投资促进局批准的某些投资项目改为符合条件自动生效。
《印度时报》17日在头版报道了此事,称其为“外国直接投资改革大爆炸”。
据印度《商业标准》网站指出,电信行业100%的外资额度可以让外国电信公司更加畅通无阻地进入印度电信市场,从而更好地吸引外资,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行业竞争。这一政策意味着外国公司在印度不需要合伙人即可开展电信业务,有助于更好地吸引外资,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行业竞争。
印度《经济时报》则将其称为“拯救经济困境的改革季雨”。分析称,长期来看,仅电信领域未来就可再吸收100亿美元的外国投资,而自2000年以来,这一领域的外国直接投资累计达130亿美元。
主持者言:
受国际经济形势等因素影响,印度经济近年来持续下滑。印度政府此时放宽外国直接投资政策,旨在争取国外资金和技术并创造国内就业机会,从而推动经济重回高速增长轨道。
吸引投资是印度政府试图让印度经济重回增长的主要途径,并希望借此提升印度卢比汇价。然而,更为重要的是营造更为优良的投资环境。目前,印度各级政府腐败普遍,劳动法还不完善,基础设施较差,交易费用很高,相关手续办理拖沓费时,这些都让外国投资者望而却步,采取措施改善投资环境应走在前面。
印度2014年大选将至,新政策如何迅速而有效地实施颇为重要。而在印度电信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的中国电信企业能否从新政策中受益,仍有待观察。
美国底特律破产案扑朔迷离 对中国有何启示
美国当地时间7月18日,素有“汽车之城”美誉的底特律市负债超过180亿美元,由于长期经济赤字造成负载累累,正式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美国迄今为止申请破产保护的最大城市。
密歇根州州长斯奈德当天批准了底特律申请破产的有关文件,表示底特律已经无法收取足够的税收来满足各项义务,目前只有通过申请破产来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他宣称,申请破产保护是一个艰难决定,但也是唯一可行方案。
19日,美国密歇根州巡回法庭法官裁定底特律前一日向联邦法院提交的破产申请违反宪法,并下令底特律必须向联邦法院撤回此城市破产案。
据美联社报道,底特律市多年来一直靠借贷支付财政开支。报道称美国底特律于当地时间18日申请破产,这将是美国规模最大的城市破产案。
《华尔街日报》称,由于居民和企业纷纷迁往郊区,州政府援助缩减,加上房地产价格暴跌,底特律只能举债以敷运营开支以及养老金和退休公务员医保等长期负担。今年第一季度,底特律约有40%的路灯不亮,只有三分之一的救护车可提供服务。美国《华尔街日报》援引美国司法机构发布的资料报道,如果申请成功,底特律将可以就调整债务酝酿和谈判方案。
按《华盛顿邮报》估计,破产申请将持续30到90天的时间,以确定底特律是否可以依据美国“破产法”第九章获得破产保护等事宜。紧急财政管理人奥尔18日说,底特律希望明年夏季或秋季“走出”破产。一些专家认为,这不可能。《华盛顿邮报》给出的预计时间是“多年”。破产保护程序可能花费数以亿美元计法律和金融费用,取决于完成时间。
路透社报道,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曾向通用公司、克莱斯勒公司等汽车制造商提供数以十亿计的资金,帮助它们从破产管理程序中迅速恢复。不过,这次政府没有作出任何承诺。
CNN的报道称,密西根州巡回法院一位法官19日裁定,底特律的破产申请违宪,并下令从联邦法庭撤回破产申请。密西根州总检察长比尔·许特在一份声明中说,他打算立即向密西根州上诉法院提出上诉,设法阻止这一申请生效。
主持者言:
在美国,地方政府申请破产,表明该地方政府将失去清偿债务的能力,并不意味着政府职能的破产。与企业破产不同,地方政府破产相当于政府债券违约,即地方财政无力支付债务,发行的市政债券将无法到期偿还。通过减少公务员,压缩开支,通过谈判延长还债期限等一系列措施使地方财政重回正轨。
与此同时,数以千计的债权人将面临巨额损失。因此,伴随而来的是,相关各方利益集团激烈的博弈。
美国地方政府宣布破产对中国很有启示意义。中国地方政府新债抵旧债,是拿未来的钱做现在的事。适度举债,对发展经济有益,甚至是必要的。但过度借贷,资不抵债,后果不堪设想。在市场社会中,政府行政职能虽然不会破产,但举债过重,在理论上就将破产。
地方政府举债搞投资规模越大,债务隐患就越大。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借新债偿旧债表明已经开始恶化了,风险明显增加了。但目前地方政府普遍债多不愁,究其缘由是,缺乏配套的量化的监督制度,在债务背后建立一个有效的还款资金计划迫在眉睫。
G20峰会召开 防止资本外流措施无果
7月20日,二十国集团(G20)莫斯科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结束,会议主要就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策略、确保经济增长与就业,以及打击跨国避税等议题进行了磋商。其中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问题以及促进经济增长问题成为两大重点议题。
俄罗斯报纸网的文章称,经济增长和消除失业依旧是困扰G20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最深的问题。为实现自己的目标,G20各国承诺,不搞贸易保护主义和外汇争斗,放开市场,严管金融部门并打击逃税。为实现这些目标,G20各国首先约定打击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维护市场开放。
《日本经济新闻》的文章称,日美欧加上新兴国家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召开,与会各方就优先推进经济增长达成一致。中国“影子银行”的膨胀已对世界经济前景构成不安影响,为防患于未然,避免世界经济出现下滑风险,G20国家应该履行自己的责任。
西班牙《国家报》的报道称,在经济紧缩和节俭时期,填补避税裂缝成为世界范围的重要议题。正在莫斯科开会的G20经济和财政部长公布了一项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制定的、旨在打击个人和公司避税行为的行动方案。该方案的基本内容是建议加强税务合作和透明度,推动不同司法管辖区间财政信息的自动交换。
据英国路透社报道,主要新兴经济体7月19日表示出对全球金融动荡走势溢出效应的不安情绪,但在G20会议上,对于采取联合行动来制约其后果的计划仍处于初步设计阶段。路透社认为,与七国集团(G7)不同,金砖国家还远未到协调货币政策或联手干预汇市的程度, 19日也没有宣布采取联合行动。
主持者言:
美联储放出信号称,可能在今年年底之前开始缩减目前每个月850亿美元的购债规模后,全球市场和主要央行都开始坐立不安。受其影响,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出现资本大量外流,这引发了对于其经济体质的忧虑。
所有的金砖国家都担心溢出效应,金砖国家有理由感到忧虑。比如,在巴西和印度,大规模资本流出削弱了两国的本国货币,增加了通胀压力,并使两国在经济表现不佳之际收紧流动性。另外,巴西还和中国领导人商谈“采取协同行动”来抵消美元大幅升值。
美国的货币政策是全球外溢性的政策,会产生全球性的影响,金融市场发展不够完善的发展中国家受到的冲击可能会比较大。由于中国的资本账户还没有完全开放,所以美联储退出QE对中国的影响不会特别大。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G20峰会上,金砖国家开始筹建1000亿美元的储备基金及一家联合开发银行,以期改变长期以来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金融格局,但此举成为现实还需要一些时间。
中国放开贷款利率管制 资金价格难降
7月19日,央行公告称,自2013年7月20日起,中国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业内分析认为,随着贷款利率全面放开,利率市场化改革正式进入深水区。
《纽约时报》刊文说,放开贷款利率管制表明中国政府希望改变银行运作方式,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这也是中国政府推动经济转型和减少政府干预经济的更宏大策略的一部分,旨在允许银行自由向私营企业放贷和鼓励创新。文章说,目前尚不清楚这一举措是否能立刻降低融资成本,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改革有助于形成更灵活的借贷利率,建立更有效的银行体系。
《华尔街日报》认为,这一举措释放出新一届中国政府承诺进行金融改革的信号,而许多专家都认为金融改革是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必要举措之一。允许银行根据商业原则对贷款利率水平自由定价,有助于增强银行间竞争,优化资本配置。更重要的是,如果进一步放松存款利率管制,将有助于提高居民储蓄收入和促进消费。
彭博新闻社的报道称,放松贷款利率管制是基于领导层提出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这也是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议的中国金融改革的重点之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发布第四条款磋商报告指出,中国必须将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并允许银行根据市场情况对存款和贷款利率定价。
美联社的文章说,改革支持者认为中国利率政策改革是保持经济强劲增长所需的最重要变革之一。银行目前主要向国企放贷,准许银行和借贷者谈判利率可以将更多信贷引向私人企业。文章援引英国凯投宏观首席亚洲经济学家马克·威廉姆斯的报告说:“这是中国金融业在以市场力量取代政府干涉道路上的重要进展。”
法国《回声报》说,中国央行的决定体现出中国政府推动改革的意愿,并且具有很强针对性。中国政府希望进一步对中国银行体系施加压力,整顿银行不规范的业务。引入有效信贷竞争理论上将改变私营企业和家庭融资难问题。这一举措也具有象征意义,说明中国政府意识到需要进一步开放金融行业,使资本分配与信贷风险相符合。《回声报》同时指出,在现阶段,这一举措的方向是正确的,可以降低国有企业信贷成本,达到通过信贷支持实体经济的目的,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仍然难以解决。这一举措并不会在短期内发挥效果,因为中国商业银行首先将确保资产安全。
主持者言:
金融改革是下半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利率市场化作为金融改革的突破点迈出了关键一步。
从央行的角度来说,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是出于降低实体经济资金成本的考量。然而从目前资金供求的情况来看,短期内银行强大的议价能力不会改变,资金价格很难降低。
因为,贷款利率是基本利率,放开管制虽然对整体资金价格有下压的动力,但决定资金价格的主要因素是供求关系。我国资金面宽松的时候少,供应稀缺的时候多,贷款利率下降空间极其有限。近期的银行流动性虽然比6月份宽松,但仍然紧张,利率下行的可能性不大。
所以,放开管制的真正意义在于,今后如果央行对银行间注入较多的流动性,或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贷款利率就有更大下降空间,从而使央行的货币政策的传导更加顺畅。
值得关注的是,通过放开贷款利率管制,银行客户结构将发生变化,贷款对象将转向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放开后,大客户议价能力强会受益,要求利率继续往下浮动,但下浮到一定程度,银行业就不会接受。而对于中小企业,银行会保持很强的议价能力,会稳住甚至上调利率。这种情况下,银行的目标就转向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