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据商务部网站消息,商务部发布《关于公布2013年第二批稀土出口配额的通知》,包括五矿集团、包钢集团、中国中铝公司在内的24家企业入选。
数据显示,第二批稀土出口配额共15500吨,其中轻稀土和中重稀土出口配额分别为13821吨和1679吨。
与去年相比,此次获得配额的公司并没有改变,只是每家公司的详细配额略微调整了一下。摆在稀土企业面前的问题是:能否用完这些配额。此前,实际出口量也远远达不到出口配额。可见,稀土第二批出口配额的下放对目前市场的影响不会很大。
7月4日,财政部发布消息称,经国务院批准,2013年适当扩大自行发债试点范围。现确定,2013年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深圳市、江苏省、山东省开展自行发债试点。
财政部近日还印发《2013年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办法》,以规范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省(市)自行发债行为。《办法》规定,试点省(市)发行政府债券实行年度发行额管理,全年发债总额不得超过国务院批准的当年发债规模限额。2013年度发债规模限额当年有效,不得结转下年。《办法》还明确规定,试点省(市)发行的政府债券为记账式固定利率附息债券。2013年政府债券期限为3年、5年和7年,试点省(市)最多可以发行三种期限债券,每种期限债券发行规模不得超过本地区发债规模限额的50%(含50%)。
适度举债,对发展经济有益,甚至是必要的,但过度借贷,资不抵债,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在债务背后建立一个有效的还款资金计划迫在眉睫。
7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简称金融“国十条”,出台了推进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等十项盘活存量资金的措施,并明确将增量资金投向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八大领域,以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盘活存量资金的十大措施包括:发挥再贷款、再贴现和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的引导作用;创新外汇储备的运用;探索发展并购投资基金;扩大银行贷款的自主权;拓宽保险资金的运用;引导银行理财产品对接实体经济项目;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等等。
值得关注的是,金融“国十条”再次明确提出,将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之所以强调“自担风险”,主要是为了防范道德风险,防止金融机构经营失败的风险外溢。由于需要自担风险,因此对于民营银行该采取何种体制才是重点。
7月15日,《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这份文件进一步细化了国务院提出的刺激国内光伏需求的“国六条”,将2015年国内光伏发电装机目标在2000万千瓦基础上再上调75%,今后3年将新增装机容量3000万千瓦,并首次明确电价和补贴机制以及光伏准入门槛。
《意见》提出六大政策支持,分别为大力支持用户侧光伏应用、完善电价和补贴政策、改进补贴资金管理、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完善金融支持政策、完善土地支持政策和建设管理。
最近,欧洲针对我国光伏产品的贸易保护不断升级。尤其是近一个月以来,中欧双方就光伏贸易问题进行了多次谈判,但前景依然不明朗。在这种背景下,我国政府大幅提高国内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目标,这意味着将帮助光伏业渡过难关。《意见》的最大亮点。装机量的扩容,表明将有更多的光伏产品可以应用,这对目前饱受产能过剩之苦的光伏业将是一大利好。
美国农业部近日证实,中储粮7月中旬订购了96万吨美国玉米,因进口成本下降而且中国国内价格依旧居高不下。这是我国继本月初通过一连串交易购买130万吨美国软红冬麦创下单日近10年来最高纪录后,又创下至少两年内国内最大一笔玉米进口订单记录。
分析人士称,进口玉米是转基因品种,中储粮方面未做回应。
去年我国玉米进口521万吨,同比增长了197%,基本上都是转基因品种。而我国农业部近日发布的信息显示,去年就有孟山都、先锋国际、先正达等多家公司的转基因玉米品种获得农业部批准进口,用途都是“用作原料”。此前,已经有中粮、新希望等大型企业进口了国外的转基因玉米,并称此前进口的转基因玉米主要用作了饲料。
转基因作物在全球范围内一直备受争议。虽然外界一直质疑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但中国对转基因作物似乎不再设防。中国至今没有批准转基因玉米在国内商业化种植,但进口转基因作物是允许的,即允许进口转基因作物作为加工原料。
在中国《粮食法(征求意见稿)》中,有关转基因的规范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主要粮食品种上应用转基因技术”一语带过。这部法律有意规避了诸如转基因管理、外资进入和农业补贴方式等很多敏感问题,这为转基因作物进口埋下了隐患。另外,大量进口转基因玉米将对国内产业形成抑制,威胁我国农业产业发展。
7月17日,财政部部长楼继伟称,今年中国不会出台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将出台一些减税措施,尤其是针对微小企业的减税措施。目前正在酝酿多项财政改革。
总的方向是:第一,调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支出责任,适当增加中央政府的支出责任,保障市场更加统一、公平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全国均等化。第二,完善税收制度,构建地方税体系。重点是推进增值税实现完全转型,将增值税推广到全部服务业,把不动产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这项工作预计在一两年内完成,预计减税9000亿元左右。第三,加快预算制度改革,构建完整、规范、透明的预算体制,调整预算平衡方法,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第四,对养老、医疗体制进行改革,使其更有可持续性。
上半年,中国经济数据显示经济内生动力不足,市场曾预期会有刺激政策出台,但近期决策层的表态更强调稳中有为、避免经济大起大落、更加注重依靠转型,这意味着市场预期可能落空。同时,受制于当前地方政府的债务现实,出台刺激政策并不可行。在货币政策保持中性、财政政策受制于收入增长不足之时,“花小钱办大事”是明智的选择,财税改革对经济增长的杠杆效益将受到重视。
7月22日,美国彭博新闻社消息称,包括私人投资者和外国央行在内的海外买家均纷纷减持美国国债,使得海外买家持有的美国国债比例跌至50%以下。在这一股“撤退”洪流之中,美国最大债权国中国则是例外,继续增持美国国债。
报道表示,新加坡减持美元6%。泰国减持幅度则更加大,为20%。但今年以来,中国共增持美国国债955亿美元,涨幅为7.8%。目前中国美国国债规模为1.316亿美元,创下新高。在过去8个月当中,中国有7个月都在增持美国国债,五月份买入252亿美元的美债。
美国经济的日趋复苏支撑了当前美元的走强。数据显示,去年4季度美国消费者的各类贷款普遍上升,房贷、信用卡、汽车贷款都出现增长,显示出企业和居民债务去杠杆过程可能已步入尾声。目前海外资金正涌入美股,提升美元汇率和提振股价的走势。但中国经济应关注美元反转这一外部变化,谨防人民币出现贬值以及跨境资金的突然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