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蕊 隋丽莉
摘 要:本文在对农业绿色补贴基础上,借鉴了国际绿色补贴先进经验,对我国农业绿色补贴发展战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经济增长 农业绿色补贴 兴起
1农业绿色补贴的涵义及作用机制
1.1补贴与绿色补贴的涵义[1]
补贴一般是指政府或公共机构,以公益为目的,为引导经济发展使接受者得益的财政资助行为。补贴主要是为了体现国家行使公权力中的“公共利益”的性质,旨在促进产业发展,技术升级和经济繁荣等。使受补贴者个人受益不是补贴的目的,而是补贴的媒介。
绿色补贴是指各种类型的财政资助,其目的或是鼓励削减污染,或者是为削减污染所必须的措施提供资助,包括赠款、软贷款、税收补贴。
綜合分析来看,绿色补贴是政府给予企业以激励其进行环境保护或污染削减活动的某种形式的财政支付。对于这类补贴,WTO成员方不得提出申诉或采取反补贴措施。
1.2绿色补贴政策的作用
第一,绿色补贴的环境资源保护作用。绿色补贴政策是一种基于经济主体行为的经济激励政策,借此来调整外部性导致的价格信号失真和资源配置低效问题。具体来说,通过内部化外部收益或补偿外部成本削减,激励生产者持续地提供正外部性或减少负外部性,使得环境资源或服务的价格尽量逼近其真实价格,从而实现环境资源的有效配置,达到社会最优的环境服务水平和环境污染水平。
第二,绿色补贴对于应对绿色壁垒所起的作用。绿色壁垒对我国企业在对外贸易中的影响越来越大,许多企业出口的商品由于达不到发达国家较高的环境技术标准和要求而被拒之门外,丧失了大量的市场份额,经济利益遭受巨大损失。而现在世界贸易进入环保时代,环境资源保护,维护人类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全世界发展的大势所趋。
世贸组织反对那些对环境与经济有害的不恰当补贴,但也允许既有利于环境又不造成贸易扭曲的新补贴。由于绿色补贴是一种不可诉补贴,可在一段时间(5年)内适用,而且当前我国在国际贸易中遭遇的壁垒也主要是与环境相关的,为此,我国加强环境友好型补贴,恰好是一箭双雕,既能促进产业升级和节能降耗,又能突破绿色壁垒,增强我国企业在对外贸易中的竞争力,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使我国企业在不对环境造成损害的前提下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绿色农业补贴一方面是对原有的不合理的农业补贴政策的改革,另一方面则是以市场机制为导向,尽量发挥市场的力量,使绿色补贴这一公共政策能起到治理农业污染的作用。
2绿色农业补贴的兴起原因
2.1绿色农业补贴是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范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从依靠简单生产工具获取赖以生存的植物果实,到拥有大型机械,农产品的产量有了极大增长,人类的社会生产已经历经了“黄色道路”和“黑色道路”的过程。就发展阶段而言,目前世界农业还没有走出“黑色道路”的范式。当今世界,正面临着人口剧增、环境污染、生态失衡、气候异常,以及地球表土流失、沙化和地力下降等因素造成的越来越大的压力。仅靠扩大“石油农业”外延的做法不但行不通,而且是非常危险的。联合国粮农组织已经告诫:“通过无节制地开发土地来提高农业产量的做法,只能使自然资源更加贫乏,环境更加污染。”世界农业发展正处于新的探索时期。人们开始呼唤“第二次绿色革命”,要求进行“在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方面具有生态色彩的革命”。“绿色道路”则是农业经济增长的理想范式。历史必然趋势决定了世界农业发展方向,也是各国制定农业绿色补贴的必然条件。
2.2农业发展现状是农业绿色补贴的兴起的现实原因
目前,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农业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农业污染量占全国总污染量(指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及农业污染的总和)的1/3~1/2,已成为水体、土壤、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化肥使用量达40吨/每平方公里,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土壤和水体造成危害而设置的2.5吨/每平方公里的安全上限。畜禽粪便污染:我国每年禽畜排出的粪便多达25亿吨,是工业固体废物的2倍多。亚洲开发行认为,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国GDP的0.5%—1%。在美国,众多的证据表明,农业是今天造成环境损害的最为明显的原因。
这些来自农业的污染呈分散化、隐形化和管理治理的高成本化等诸多特征。这些严峻的事实表明,我国必须采取有效的立法、行政和政策性措施,防止农业环境污染和农业生态环境破坏,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并可持续利用其多种组成部分,同时保障农民环境经济利益。因此,对农业绿色补贴制度需求应运而生。
3结语
对农业企业实行绿色补贴政策,能在一定程度上兼顾公平与效率,克服单纯以法律条例对企业进行环保管理的缺陷,使企业能自发地实行清洁生产,保护环境,提高企业环保的积极性;又能突破绿色壁垒,增强我国企业在对外贸易中的竞争力,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使我国企业在不对环境造成损害的前提下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此,我国应当进一步加强这种环境友好型补贴制度的建立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