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策兰 王家新
奥西普·曼德尔施塔姆生于1891年,与他同时代、同命运的诗人有尼古拉·古米廖夫、维里米尔·赫列勃尼科夫、弗拉基米尔·马雅可夫斯基、謝尔盖·叶赛宁、玛琳娜·茨维塔耶娃,这些诗人,用罗曼·雅各布森的语言来讲,他们属于被同时代人所“损耗”(“wasted”)的诗人——而这个词的意蕴我们还没有开始去探测。曼德尔施塔姆,達到了他的同时代人无与伦比的程度,他写诗进入一个我们通过语言都可以接近并感知的地方,在那里,围绕一个提供形式和真实的中心,围绕着个人的存在,以其永久的心跳向他自己的和世界的时日发出挑战。这显示了从被损耗、废弃的一代的废墟中升起的曼德尔施塔姆的诗歌,与我们的今天是多么相关。
在俄国,他的祖国和起源地,曼德尔施塔姆的诗卷《石头》(1913)、《特里斯提亚》(1922)和《诗选》(1928)这一卷包含了他十月革命后所写的诗篇,仍然沉默着,等于不存在,至多被顺便提及。新编选的曼德尔施塔姆诗歌,以及他的重要的故事和散文,1955年由纽约的契诃夫出版社推出,并带有一个由葛列伯·史楚夫和鲍里斯·菲利波夫-菲利斯汀斯基所作的绪论。
这些诗歌最深刻的标志,是其深奥和它们与时间達成的悲剧性协议,而这也标志着诗人自己的人生之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斯大林的“大清洗”运动中,他被驱逐到西伯利亚。他是否是死在那里不得而知,或者如《泰晤士文学增刊》所宣称的那样,他后来回到了俄国被希特勒军队占领的地区,与那里的犹太人分担着同样的命运,在这个问题上,谁也无法回答。
曼德尔施塔姆写作的知识背景,它的俄语的,以及犹太语、希腊语和拉丁语的遗产,它的宗教和哲学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仍是未知。(关于他,人们通常把他视为“阿克梅派”的一员,但这显示出来的不过是他所有非凡的工作中的一个侧面。)
这个德语诗选,是第一个容量较大的以书籍形式出现的译本:这些诗中只有少许的诗被译成意大利语、法语和英语。在所有的一切机遇中我想给出诗歌最需要的:使它存在。
1959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