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性教育实现路径的一种思考

2013-04-29 00:59许春艳
理论观察 2013年8期
关键词:实现路径德性

许春艳

[摘 要]文章对德性的内涵特征进行了分析;从培养社会人、人的精神提升和教育目标的实现等方面分析了德行教育的时代期待;从学校、家庭、社会,通识教育,大从传媒和着力践行等视域分析了德性教育的组织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关键词]德性; 德性教育; 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8 — 0133 — 02

德性是某一社会成员所具有的与社会谐发展的精神、品质和个性等总特征,它反映了人的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和人进步不可缺少的精神素质,是人自我完善与发展的终极目标的展开。德性教育是人成社会人的需要,是人的精神提升的需要,是时代教育目标的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是德性教育的主要组织者,通识教育是德性教育的重要內容,大众传媒和着力践行是德性教育的重要手段。

一、何谓德性

德性的具体定义和内涵特征关涉到对人的本质、特征、人性等,是伦理学家和哲学家关注的范畴。

人类实践的漫漫长河,不论是西方还是东方,人们在对人的本质的拷问与追索的行程中产生德性这个观念。古希腊文中“德性”一词意指事物的优秀、卓越,后经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备德的论证与推绎,演变发展主要用意为人的道德品质,如勇敢、节制、正义等意义。而中国哲学家没有明显提出德性这一概念,而是对德进了深入探讨与研究。“德”在汉语中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德”字表示目不斜视,双脚不偏离道路,直达目标。到了西周的金文,“德”含有要按目光直视、走通行大路的准则去行的意思,还要求必须这样去思考。这样,“德”就具有正直、公开以及去行、去想这四层含义。这是周人对“德”这个概念的发展,《易?乾卦》曰:“君子进德修业。”唐孔颖达注:“德,谓德行;业,谓功业。”《周易?系辞》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为优良的“操守”、“品行”是“德”的本意。孩子对“德”的观念提升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统治才的为王道原则;在《礼记?大学》中成为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道德纲领。“德”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概念,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概念。

从中西方对德性或德的定义与追问,其实反映了一个事实,即人类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对人自身的丰富与完善的期待与要求,对真正成为自由、精神饱满、品质优异、性格高尚的人,而奋斗不止、实践不息、修身不断,并规划、总结。因此,德性的概念,可以这样界定:既某一社会成员所具有的反映社会个人和谐发展的精神、品质与个性等的总特征。它反映了人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和人进步不可缺少的精神内涵,是人自我完善与发展的终极目标的展开。这样的定义,突出了人的品质发展的社会性、自身性,把德性作为社会人必须具备的品质,撇开德性的天然生成与后天觉醒的争论,彰显了唯物主主义的德性思想,也拓展了“人为何物”的理解视野。

二、德性教育的时代期待

人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要不断根除旧有观念与实践经验,增补与其相适应的不足与需要,教育自然成了主要承担者。建构起一定社会成员德行的形成、丰富与完善系统体系,需要德性教育的深入推进。

就当代中国来说,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人的需要不断拓展与宽泛,以及社会的特征与背景,对德性教育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经济社会取得巨大发展,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得到繁荣勃兴,社会公民的道德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人的德性进一步丰富完善。但同时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场伟大的革命,既带来了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的深刻变革和调整,带来了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增强,社会思想日趋多元、多样、多变。同时,随着与各国经济技术和思想文化交流的扩大,资本主义腐朽思想观念也会乘虚而入,特别是西方敌对势力从未放弃对我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加紧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国内思想理论领域正确的与错误的、先进的与落后的、积极的与消极的彼此交织,思想认识问题与现实社会问题相互影响。这就不可避免使一些人容易在德性认识和修养上产生混乱,表现为个人主义膨涨、诚信意识缺乏、道德行为失范等,面对社会的激烈竞争和变动,个人还表现出精神低落、迷茫、精神归属缺乏等,忽视对德性的认识与践行,这直接影响着社会成员的德性发展,为德性教育的紧迫性加重了法码。因此,回应时代的期待,培育德性优良、素质优异的社会公民,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

一是培养社会人的需要。人的社会化是教育永恒主题。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结合体,而人的自然性需要通过实践教育加以消减与克服。正如恩格斯指出的: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得多些或少些,在于兽性或人性的程度上的差异。经济全球化、全面开放的时代,既为人的发展提供活力舞台,又为人性的自私、贪欲、弱肉强食等劣性提供了滋生张扬的温床。因此,培养与塑造与社会要求相一致、体现社会人的高尚质的人性便是教育的责任与重担。

二是当代人的精神丰富的需要。三十年来的快速发展,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思想、精神面貌总的说是好的、是有进步的, 但与此同时,人变得虚假伪诈、责任心缺失、真善美弱化,人们变得人文精神缺失、精神异化。

三是培育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分析教育的现状,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我们一直提出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但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就业的影响等,教育价值观产生了偏离,普遍存在着重器轻道、近利远义的现象。教育日益商品化、产业化日亦发展,致使功利意识盛行,致用观念盛行。表现为只重知识、技术教育, 忽视对人性的关注、对人格的完善与丰满教育。为此,德性教育必须勇敢面对现实,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致力于教育活动。

三、德性教育的几条路径

(一)主要的教育组织者——学校、家庭和社会

德性教育的落实,学校教育是主阵地。作为德育教育的前沿和窗口,学校应该在教学目标、教育内涵、教育评价等方面建立起完整的德性教育体系。同时要注重校园人文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景观文化的深度培育与建设,为德性教育提供平台和氛围。还要注重大学精神的提炼与尊重,让大学精神的深厚意蕴,唤发更强的精神之光、德性之光、人性之光照亮并指引所有受教育者。家庭教育要有明确规划和近远期目标德性培育目标,要摈弃传统教育方式和理念,从全面发展的角度建构家长教育途径, 形成家庭浓郁的德性培育氛围,注重生活与实践、家长人格感染等,为下一代健康成长、德性丰满提供全面支持。而社会大环境的优化与营造是德性教育的关键,德性教育的硬、软建设是社会教育的重要渠道,社会不断发展进步是德性教育的结果与前提。

(二)重要的教育的内涵——通識教育

人是全面需要的动物,也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体细胞。技术与人文的全面教育即通识与专业教育的并头推进是人成为“通才”的关键,而德性教育必须得到尊重与加强。具体来说,一是对人格的培育,包括人的精神向度和意志品质的特质培育。二是正确的价值观、人生和世界观,这是人正确个人与社会、正确认识个人与自然的前提。三是对健康的思维表达、沟通技能、激情热情等特性的培育。四是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培育践行。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道德思想等的接纳与认同践行等。通过这样的通识教育,确保个人一切能力的张显和谐发展,抛弃专门教育造成的精神世界的贫乏和人格的孱弱、分裂,从而形成与社会要求和个人需要的丰满人性。

(三)重要的教育手段——大众传媒与着力实践

互联网、手机、微博、电影电视等大众传媒,因为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信息量大,受众人数多、参与面广,并且先进、时代、方便,已成为权威性的信息源的参与者或执行者,成为教育的重要领域和渠道。德性教育的长期性、艰巨性和紧迫性,必须找到适应而实用的教育手段,大众媒体无疑是最佳选择。一是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大力弘扬先进的学习理念、广泛传播学习内容,努力推广科学的学习方法。二是充分用好媒体信息量大、即时传播、共享共用的独特优势,使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互动配合、各展所长、形成合力。在大众媒体的重要平台、重要位置、重要时段开设专栏专题,推出有分量、有影响的深度报道和专题节目,播发内容丰富、生动鲜活的德性教育课程,推动德性教育。三是要高度重视对新兴媒体的运用和管理,加强思想舆论引导,建立并不断完善管理体制机制,为德性教育的长期开展提供保障和平台。

按照道德要求形事处事,在实践中接受德性熏陶、培育,是铸造良好德性的基本方法。正如亚里斯多德说:德性和其它技术一样,是用了才有,不是有了才有,人们通过现实活动,而具有某种品质,品质为现实活动所决定。这就是说, 培养良好的德德,要学习有关的知识,这固然是重要,但更为重要的则是要做、要行动。没有实际的行动, 任何良好的德性都培养不起来,须知道德的德性是道德行为的结果。反过来说, 道德行为又是以道德的德性为原因的, 因此要特别注意培养、塑造道德德性。注重德行践行与教育的辩证统一,创设实践氛围、平台和载体,让践行成为社会成员的自觉追求、自觉行动、自觉活动。

〔参 考 文 献】

〔1〕 Robert Merrihew Adams.A Theory of Virtue:Excellence in Being for the Good〔M〕.Oxford:Clareddon Press,2006.

〔2〕 陈根法.论德性教育的意义与价值〔J〕.复旦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03).

〔3〕 萨·巴尔特.关于德性与德行的一种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5).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实现路径德性
论亚里士多德的道德德性与实践智慧
柳亚子书法
从德性内在到审慎行动:一种立法者的方法论
论新疆民族互嵌型社区的建设:现实背景、基本概念和实现路径
经济责任审计发挥国家治理作用的实现路径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我国学术期刊的价值设定与实现路径
托马斯·阿奎那的德性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