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伟东 洪文峰
摘要: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源动力,是内需的支撑点。“当前世界的经济形势很严峻,我国要想保持经济长期发展,就需要改变以前的外向型经济增长模式,重视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1]本文主要针对国内消费需求不足进行分析,首先是对当前消费需求不足的表现进行描述,之后分析制约消费需求增长的因素,提出扩大消费需求几点可行性对策建议。
关键词: 扩大内需;消费需求;消费抑制;对策建议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即使处于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经济也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发展,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依赖净出口和投资,导致了内需的增长一直落后于经济发展。”[2]而且内需的支撑点消费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增长乏力,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原因。为降低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和大的波动,必须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以实现经济的平稳高质的发展。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令人瞩目地将“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独立一个章节进行了具体论述,并提出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三条详尽措施。“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逐步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可见,扩大内需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次。众所周知,“扩大内需主要是通过扩大国内投资和国内消费来带动国民经济增长。”[3]所以本文主要是从如何刺激国内消费进而拉动内需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的。
一、我国消费需求所表现出的不足
(一)经济增长中消费需求不足,主要表现在经济活动中投资率较高,消费率相对较低
从消费的经济贡献看,“短板效应”日益明显。2002到2012年期间,消费需求对GDP的贡献率由65.1%降至51.8%,而投资对GDP的贡献率由22.4%提高至48.8%。而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金融统计》,发展中国家平均约为76%。以此可看出,中国的消费率过低。
(二)消费需求不足表现为最终消费支出中政府消费率偏高,居民消费率偏低
“在消费需求中,政府消费比率从1997年的23.3%上升到2012年的27.8%,居民消费占比由1997年的76.7%降至2012年的72.2%。”[4]政府消费对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表现明显。
二、当前消费需求增长被抑制的原因
(一)居民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
2012年9月11日,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在第七届新人力论坛上发布的《2011中国薪酬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居民收入增长远远低于财政收入和企业收入增长,使得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相对比重不升反降。报告援引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虽然工资分配相对合理,但收入分配中的矛盾依然凸显,此外,我国居民收入增长未能跑赢GDP。2011年,我国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名义增长14.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4%,低于GDP增长率0.8个百分点。”[5]中国不仅在一次分配中存在对中低收入者的制度性不公,而且在税收等二次分配环节,依然形成了明显的二元化格局,没有流通税等其他税种配套改革的个税改革,单兵突进的效果无法治本。而对居民不多的财产性收入如房产轻率开启物业税,造成了民众实际负担增加,而教育住房医疗的过度市场化弊端迄今为止没有大的改善,更让民众背负了沉重的支出债务。显然,居民收入哪怕再增加百分之十几,也抵挡不了这些领域百分之几十的迅猛涨幅。
(二)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在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6]社会保障是维护社会公平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措施。然而,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保障水平低以及保障面较窄的现状仍未根本改观,存在着诸如社会保险层次单一,实施范围狭窄、离退休管理服务社会化程度低,社保费收缴难、社会保障的强制性削弱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相对滞后,农村养老制度建设不健全。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即期消费,降低了居民的消费倾向和消费水平,进而使得内需增长幅度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存在差距。
(三)居民的消费环境不理想
我国现在的消费环境与国外的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很恶劣的。由于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不够健全,以及市场秩序较为混乱,产品质量低劣,广告夸大其词,坑蒙拐骗陷阱多等现象层出不穷,这些严重阻碍了居民的消费欲望。同时,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为落后,而且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不健全,以及售后服务不配套,都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农村居民消费热情。
三、扩大消费需求的对策建议
(一)增加居民消费,提高消费率
居民的消费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最平稳的动力之一。目前的问题是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消费率过低。2000年到2012年期间,消费需求对GDP的贡献率由65.1%降至51.8%,而投资对GDP的贡献率由22.4%提高至48.8%。而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金融统计》,发展中国家平均约为74%,以此可看出,中国的消费率过低。采取的方式主要是以下方面:
1.提高居民收入,解决需求断层。由于我国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差异大。有消费欲望的低收入阶层无力购买生存必需的消费品,而生活需求已基本满足的高收入阶层又无这种消费欲望,只对高档消费品有需求,“消费需求断层”由此而产生。因此,改善整体消费倾向,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制定消费政策很有必要。针对不同收入群体采取不同措施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比如,对高收入者继续提供更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其资本进行投资;同时要为高收入者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并引导高收入者健康消费。对于中等收入者而言,需要继续提高其收入,进一步增强其消费能力。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消费信心。“政府应当适当调整积极财政的方向,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适当扩大低保范围,加大再分配力度,提高中低层群体的收入水平。”[7]比如,提高个人收入所得税的起征点,提高对农民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资金的财政补贴的标准等,让中低收入人群有信心有能力消费。
(二)充分开拓新兴消费市场,正确引导购买力的流向
积极探寻消费热点。对可能形成热点产品的消费市场,一定要增加产品供应,并提高产品质量和供给质量,深入掌握消费者购买力的流向和需求的变化,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引导。充分开拓新兴市场包括以下三方面:
1.充分开拓农村和西部市场
我国当前的居民消费市场竞争呈现出了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饱和,而农村、西部等欠发达市场将会成为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一片沃土的现状。而且我国农村市场由于人口众多,还具有容量大、潜力大的特点,而且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MPC)比城市居民高。2011年,我国农村县及县以下地区消费品零售总额为55560亿元,比2010年增长16.9%;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31.3%。(如下图)而且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县及县级以下地区的资金投入,并采取政策提高农民的收入和降低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成本,来带动农村消费。
说明:表中数据根据有关年度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计算得出
2.充分发掘城市中等收入群体市场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2010)分析认为,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和城镇的集中,预计2010年至2015年中国城市将产生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将从当前占城市人口的57%,到2015年占69%,到2025年达76%,届时城市中等收入群体可支配收入将会达到22.7万亿元人民币。
3.充分重视高端消费品市场
2012年12月12日贝恩咨询公司(Bain&Company)发布《2012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报告》预计,“2012年中国内地奢侈品市场增速从2011年的30%放缓至7%左右。但从消费的绝对数量来看,贝恩观察到,按国籍划分,中国人已成为全球第一的奢侈品消费群体,2012年中国人奢侈品消费总额达3060亿元。而从市场区域划分来看,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市场,仅次于美国。”[8]如今上海和北京奢侈品门店的数量已和纽约、芝加哥不相上下。而且很多奢侈品品牌已经在中国的二级城市也建立了大量的销售点。因此,奢侈品市场已经成为拉动消费需求的又一市场。
(三)培育消费热点 ,扩大消费领域
若想消费品市场保持持续的活跃,消费热点是必不可少的。重视消费热点的培育不仅能推动消费结构的升级还可以促进消费需求稳定的增长,更能扩大我国的消费领域。如我国当前的闲暇消费就是一个比较大的消费热点。“扩大闲暇消费领域,发展闲暇产业特别是具有民族特色、地区特色的闲暇产业,对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弘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作用。”[9]为了扩大消费领域还要深化服务业部门和企业体制改革,充分其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作用,为服务业的发展和创新拓展需求空间,并在其持续发展中不断创造出新的消费需求。
参考文献:
[1]龚晓菊.大国模式:扩大内需的消费视角[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年6月版
[2]李蕾.试析扩大我国消费需求的政策建议[J].金融与经济,2008(12)32-33
[3]伊志宏.消费经济学(第2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版
[4]中国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年9月版
[5]刘学民.2011年中国薪酬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2012年8月版
[6]郑功成.社会保障学[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年7月版
[7]武少俊.强化消费需求启动措施.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J].金融研究.2003(5)106-115
[8]郑爽.中国奢侈品消费年内增速骤降,“墙外开花”仍将延续[N].第一财经日报,2012-12-13
[9]尹世杰.我国当前扩大消费需求的几个问题[J].中国流通经济,2009(7)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