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心灵的苍穹燃起艺术的火花

2013-04-29 00:44汪勇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美术创作儿童

汪勇

美术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点亮孩子心灵的苍穹,燃起艺术的火花,使美术学科成为一门活泼、轻松、富有魅力的学科,使美术课堂成为学生各显其能,发挥想象的场所。可是我多年的小学美术教育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不浓,这是一个值得深思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学生不想学。爱涂鸦是孩子的天性,但是目前的小学生受到了环境教育和生理心理的双重因素制约,同时也对美术方面的创作缺乏了解,往往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一碰到困难和挫折,便会产生低落的情绪,注意力的持续性也比较低。有的学生认为美术课是副科,并不会影响升学,学得好与不好并没有关系;还有的学生认为画画要靠天赋,自己将来又不当画家,学不学都无所谓……这些,使得本应充满活力的美术学科在孩子面前变得黯然失色。

2、教师不会教。很多教师把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简单地理解为教学生“会画画”、“学绘画就是由不会画到会画,由画得不像到画得像。”我不否认,这种观点有点基本合理的地方,学画画首先当然要教学生会画,但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一层次是培养不出好学生来的,充其量只能培养出“会画”什么东西的匠人。更可悲的是他们再学画什么的时候思维被限制了,甚至成了被模式化的头脑,丧失了想像力和创造力性,久而久之扼杀了儿童的天性和创作意识,限制了学生的想像力,阻碍了学生的美术兴趣。无法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下一代。其现状大致有以下几种:

其一,很多教师在进行课堂创作的时候经常会找来一些其它儿童画作品要求学生照原来的作品画。

其二,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帮学生找来一些资料叫学生东拼西揍拼出一幅作品,而不是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

其三,很多教师在进行绘画比赛的时候干脆画好一幅作品直接代替学生的作品或画好底稿让学生上色。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

(一)寻找创作的源泉,开启发现的种子。

我在教《各种各样的桥》一课时,发现有很多学生的作业上出现了多次抹擦的痕迹,还有学生在下面小声地自言自语:“ 我不画了,我不会画!”我感到很奇怪,刚才他们还一个个兴趣盎然,举着手,争先恐后地告诉我自己知道的桥,还告诉我要在桥上画一些交通工具呢!于是,我把一个原先要画立交桥的小女孩找来,问她为什么不想画了。她指着自己只画了几笔的立交桥告诉我,不知道那里该怎样画。这时,我才突然领悟:创作源于生活!没有生活中的接触与观察,学生怎么画得出呢。于是,我找来一些有关立交桥的摄影照片和现成图像给学生观看,在给他们看图片的过程中,我告诉学生如何去观察,如何去选择理想角度,如何去构思一张画面等等。这样我通过输入大量图像资料并结合讲解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当学生有了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时,接下来的教学任务就相对简单多了,可以把讲课重点转移到如何组织画面上。这时候,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等问题就会连续出现,教师可以就自身的创作经验,结合学生本人的生理特点和心理感受来指导其完成一张创作。由此可见,生活才是创作的真正源泉,如果没有对生活的细微观察和感受,又如何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呢?学生连基本的生活感受和观察都没有,我们又如何去要求学生来凭空想象和设计呢?创造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对已有知识经验的综合运用和提高。

(二)激发绘画的兴趣,培育热爱的幼苗。

在上《谁画的鱼最大》这一课时,我先问学生:“你知道海底最大的鱼是什么样的吗?”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使学生兴趣盎然,纷纷发言参与讨论,争论不休。接着我说:“让我们去海底寻找最大的鱼!”我把设计好的动漫课件放给大家看,一条条色彩斑斓、姿态各异、生动有趣的鱼儿畅游在海底世界里,这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再一次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学习画大鱼的兴趣。又比如在上《滚动乐园》这一课时,我在引入课题时带学生踢足球,从而引导学生去观察球是怎样滚动的。踢球活动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展开想象的翅膀,开出创造之花。

“儿童不是小大人”法国著名了画家卢梭这句话很有道理。儿童都是充满童真、童趣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创作时如果能多给儿童自我表现的空间、充裕的创作时间,并适时地给予他们指导,帮助他们获得与创造性材料接触的机会而不是强迫他们接受成人的模式和规范,那么每个儿童都能成为艺术创造的能手,能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他们自己的美术语言表达他们自己的主张和观点。

因此在指导儿童创作的过程中,尽量让儿童作为画画的主体,让他们去发现其中的乐趣,画他们最想画的事物,老师只是事先做一些启发式的引导,让儿童自己想象,然后老师再作一些修正式的补充,这样能让他有一种成就感,树立自己的信心,孩子就不再畏难;有了自信,孩子就敢画了;有了自信,孩子就可以描绘自己的生活;有了自信,想象的翅膀就可以自由飞翔,创作出精彩的作品。

(四)进行科学的评价,催生自信之果。

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创作成果时,应以学生在创造活动中的客观事实为评价基础,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巧的情况,更应重视学生的创造能力、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所以,教师在评价学生创作成果时,注意用艺术的语言激励学生,多一些赞美和鼓励比什么都重要,如“你有一双智慧的眼睛!”、“摸摸小画家的小脑袋!”、“握握大师的手!”或“看到你的进步,真是太高兴了!”......种种赞赏和鼓励的语言,足以让自信的学生更自信,让缺乏自信的学生重建信心,点燃希望。时间久了,学生就爱上了美术课堂。

作为引导学生走上美术创作之路的启蒙者,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需要用真诚的心去点亮孩子心灵的苍穹,燃起他们的艺术火花,让他们爱上美术课堂,使他们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和兴趣,尽情展示自身的艺术才华。

【作者单位:昆山市花桥中心小学校 江苏】

猜你喜欢
美术创作儿童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一墙之隔》创作谈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六·一”——我们过年啦!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