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原来你病得这么重!

2013-04-29 20:28:29崔倩倩
大学招生指南 2013年8期
关键词:自律痛苦计划

崔倩倩

啊!两周之前生物老师布置的观察报告还没开始动笔,明天的政治考试经济部分才背了一道题,图书馆的书再不还就要扣费了,还好周记要下周一才交,还能再拖一拖,还有,下载了满满一个移动硬盘的经典动漫,一部都没来得及看……我相信自己能写出来、能复习好、能把衣服洗完、能看动漫,但是,在这之前,先发会呆、先刷个微博、先回个微信吧。

你在生活中,是不是也会经常发出这样的惊呼,山一般的任务重压下,你一拖再拖,处于崩溃的边缘,知道就快拖不过去了,但焦灼的心却让你控制不住自己的手拿起鼠标、滑开手机,或者干脆坐着发个呆、躺着打个盹儿……

你有“拖延症”吗?

做事拖拉的现象很常见,毕竟迅速行动派只是少数中的奇葩,稍微犯个懒、偶尔发个呆、惆怅一下人生都会拖慢做事的速度,改正它也很容易。但是,当这种拖延行为蔓延到整个生活,大多数任务都会被拖延进度,并且这种拖延行为还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出现压力过大、焦虑、自责、恐惧、负罪感等情绪,或许可能发展为“拖延症”。

近年来对“拖延症”的研究显示,它是一种非必要的、后果有害的推迟行为。将马上动手可完成或之前的事情放到明天再做,明日复明日,日积月累,到临界点时给个体带来巨大的痛苦,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会滚雪球般严重影响到个人的学习生活和发展。

测试:对号入座,你病的有多重?

回答下面的问题,看看你的“拖延症”有多严重:

1.不到最后期限不交任务: 是/否。

2.没时间计划,不懂时间管理: 是/否。

3.总是“伪忙碌”,白天可做完的事,总是拖到休息时加班做: 是/否。

4.总是认为时间还有,不急: 是/否。

5.懒散,日复一日,总想着明天再做: 是/否。

6.每当他人询问任务进展时,经常说“不忙,再看看”: 是/否。

7.身边零食一大堆,学习工作时间经常吃零食: 是/否。

8.要做事时,脑子里能冒出各种理由,现在先做别的事,这个稍后: 是/否。

9.自我麻痹,还来得及,不行就通宵赶工: 是/否。

10.处理问题不分主次,忙了半天,最紧要的事没做: 是/否。

11.经常因为时间过于紧迫,草草交差,结果被责怪: 是/否。

12.厚脸皮,别人怎么催,也定力十足,习以为常了: 是/否。

题目中选择“是”的选项越多,说明症状越是严重!通过自我检验,

不必为偶尔的犯懒而恐惧,但更不能放松大意,拖延“治疗”。

其实你钻进了拖延的怪圈

“拖延症”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是不良习惯反复强化的结果,一旦落入圈套,

行事往往极易陷入拖延的怪圈:

① 这次我计划要早点开始着手 →计划很好,但实际情况不乐观,还是和以往一样拖延。

② 必须马上开始做了→开始焦虑,觉得应该动手,但又心存侥幸。

③ 如果不早点开始会有什么后果呢→伴随可怕后果的想象。

④ 除了这件事我可以做任何事→为了缓解焦虑,随便找点小事都能蘑菇好久。

⑤ 应该还有点时间→盼望上天垂怜,出现奇迹。

⑥ 我确实有拖延的毛病→把无法完成任务归结于自己有毛病。

⑦ 最后抉择做还是不做→不做→逃避反应、放弃任务,失败。

做→背水一战开始做事,感慨为什么没早点做,无法保证质量。

⑧我永远不会再拖延!

“拖延症”就像一个恶魔,一旦被缠上,便如影随形,每当面临任务时,便会走进这个怪圈,最终结果无论任务是否完成,拖延者都会被折磨得精疲力竭,每经历一次这样的任务,就好似要闯过一道险关,每次结束时你都会誓言旦旦,下次早点开始、做好计划,绝不再陷入这个怪圈,这时的你是意志最坚定的,直到……下一次任务出现。

你为什么会得“拖延症”

你为什么会得“拖延症”

遗传决定

这里的遗传要追溯到很远,当我们还是猴子时,手里的香蕉是最能令自己感到兴奋的,才不会去想今天吃完了以后怎么办,不会想老了、退休了、没有香蕉了怎么办,更不会想后代子孙吃不上香蕉怎么办。而“拖延症”患者的特点之一就是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往往被眼前的小兴趣、小事件带来的满足感所吸引,选择暂时忘掉那些重要的、可能获得更大利益的大事。这也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惯性保留的一些原始遗传特性。

追求完美

也有一大部分的“拖延症”患者具有完美主义倾向,凡事追求做得尽善尽美, 5分钟完成的任务需要5天甚至更多的时间来思考、打前站,稍有不如意则心烦意乱,不能安睡。然而凡事哪有尽善尽美,何况也没有一万年用来做准备,准备不足,能做优秀的成果便也只是完成了而已,不尽之处总感觉遗憾,以后做事需要更多时间来思考、准备,循环拖延。

对结果的恐惧

这种恐惧往往最开始是由外界带来的,例如对子女要求严格的父母,要求孩子做事必须迅速见到好的结果,否则就要挨收拾,这种行事风格也会被个体所继承,自己做事的时候也想要时间短、效果好,但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种情况下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陷入:被催促、快做、做错、挨收拾的恶性循环,做事总是对应这不好的结果,为了逃避负面的情绪和感受,练就了“拖字诀”。

与时间的战斗

拖延的另一个根源,是拖延着与时间在战斗,总觉得自己能够驾驭、操纵时间,是由自己来控制时间,自己决定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甚至用很短的时间就能顺利完成各种任务,而不是要顺应时间来安排工作,把时间看作是需要制服和取胜的对手,这种稍显偏激的年轻心态,往往激发更多的拖延。

争夺自主权

也有的人天生不愿意受控制,不想让别人安排自己的生活,认为应该自由支配生活和学习工作,不愿服从权威,家长或老师安排的任务偏偏就不完成,似乎觉得自己能挑战权威就是个人能力的体现,可以表达为青春期逆反极其延续。然而这种胳膊拧不过大腿的战斗往往带来自身的损兵折将。

病得这么重该怎么办?

真的患上“拖延症”,情况还挺严重,该怎么办?如果你够坚定,“头悬梁、锥刺股”不失为很好的方法,但想到痛苦的后果,恐怕你还要拖到先享受完了再实施,不知要到何年月,还是从现在开始找一些可行的方法开始行动最重要。

思辨以强大内心

让“资深拖延症”患者马上行动起来可能有困难,我们缓步前进,先来理清思路,任何一个行动派都是内心强大的战士,内心的强大体现在敢于知难而上,迎着痛苦前进。复习考试、完成作业是痛苦的,“玩游戏、刷微博、聊QQ”是轻松的,对你而言,完成轻松的任务带来的愉悦能够冲淡因为没完成任务而导致的内疚,然而没有困难和挑战带来的愉悦是不牢靠的,远不及历经重重困难获得胜利带来的成功体验更加让人幸福。当我们明确“解决问题是最大的收获”这一观念,完成有难度的任务自然容易接受,复习考试、完成作业是大的痛苦,不能玩游戏、聊天是小的痛苦,当我们解决掉看书学习这个大的痛苦之后,不能玩这些小的痛苦根本就不会放在眼里。强大的内心力量会指引我们,向着痛苦,前进!

计划后立即行动

“拖延症”患者有一部分是根本不做计划,混沌度日,还有一部分是常做计划,但很少实践,或者按计划进行但无法坚持完成,往往是到了结束的日期,还在慢吞吞地走着计划的第一步。因此按任务轻重缓急做个详细具体、可操作的计划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计划后立即行动。为了有效实现,可以在开始时列一些简单、容易完成的任务,如果你要写一篇文章,不要再构思了,拿出纸笔,先写3分钟再说,这3分钟你要保证绝对地投入,你会发现奇迹发生了,写完这3分钟,之后的5分钟、10分钟你开始思如泉涌,停不下笔来。

完成后才能满足

给自己立下规矩,完成任务后才能满足需求,如最简单的写完作业后才能看动漫、出去玩、吃冰激凌,然后是为了满足更大的需求,不得不先完成各种任务。你在设定计划时不妨把完成大目标前的小满足都列进去,如完成一门作业可以上十分钟网,看两个小时书后可以聊天半个小时。这种方式也可通过奖励的形式进行,完成一项有挑战性的任务后,给自己点奖励,按计划完成作业后请自己吃个蛋糕,提前写完周记自己还觉得很不错后,跑进厕所对着镜子大喊:“我真是个才子,加油!”当然,你还可以找找适合自己的其他激励方法。

切记切掉诱惑

手机上滴滴叫个不停的QQ好友,桌上花样繁多的各种零食,身边三五一堆聊天的同学……面对这些强大诱惑,如果你还能潜心做自己的事,那就可以给你发个奖章了。最经不住诱惑的就是“拖延症”患者了,抵御诱惑的最好方法是不给诱惑机会,彻底切断,完成任务时关掉一切电子设备,到一个没有干扰的环境中,把工作台面收拾干净,除了纸笔不放其他任杂物,置之死地而后生,你会发现效率会成倍提高。

自律以全神贯注

自我控制能力是个体成熟的表现,也就是常说的自律能力,解决任何问题的首要前提是自律,自律能力是一个人一生要学习的能力,“拖延症”患者最大的问题就是懒,也就是缺乏自律能力,因此,要从小事开始培养自律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自律能力的培养需要意志力和专注能力,这些能力可以用冥想的方法来训练,通过放松身心,听自然的声音、看有规律的图片、想美丽的风景等形式来实现,让自己的心慢慢静下来,才能更加集中注意力,以全神贯注的状态投入到完成任务中。

以上方法为解决“拖延症”通用有效的策略,不同个体可以在练习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和途径,只要有改变的决心和勇气,相信再重的“拖延症”也会有治愈的一天。

猜你喜欢
自律痛苦计划
自律使人脱颖而出
降低“支付痛苦”
谁痛苦,谁改变
海峡姐妹(2020年9期)2021-01-04 01:35:36
自律成就美好
海峡姐妹(2019年10期)2019-11-23 08:20:28
知耻自律
分担痛苦
暑假计划
痛苦力
海峡姐妹(2017年7期)2017-07-31 19:08:15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