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从目前考古的发现来看,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原始社会,中国的先民们就开始用简陋的工具开始在岩石上凿刻,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岩画遗存。据史学家考证,在今天的内蒙古阴山以北的乌兰察布的草原岩画,最早的创作于一万年以前。虽然,中国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中国画这个名称的出现却仅仅只有一百年的历史。那么,中国绘画和中国画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又有何渊源呢?
一、中国画名称的由来
在中国古代,中国的绘画并不叫中国画,中国古人将中国绘画称作“丹青”、“画”或“绘事”。中国画这一名称的出现是中国近代为区别明末传人中国的西洋画而产生的概念。明清时期中国绘画的主流主要是文人画,到清末随着西画东渐的推进,为与西洋绘画有所区别,1919年,在一些艺术院校里,开始设立中画、西画、图案三系,“国粹画”、“中画”这些名称也开始被人们使用,而中国画这一名称也由此演变而来,并在辛亥革命之后开始传播开来。艺术批评家水天中先生认为:“把我们民族的绘画叫做‘中国画,是近百年来内才出现的事。……它由‘中国之画转来,泛指一切非西洋画的中国绘画。到辛亥革命后,‘中国画这个词逐渐为更多的人接受,但在绘画分类上,仍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同时,‘国粹画、‘中画这些名称也被人们使用着。”水天中先生的这一论述大体勾勒出了“中国画”名称由来的大体轮廓,也为人们呈现出了“中国画”使用国家称谓来命名“中国绘画”的历史背景及原因。虽然中国画这个名称的出现只有一百年的历史,但它的所指范围实质上就是指中国绘画。
二、中国画的命名及界定的纷争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于中国画这一名称及界定问题产生了许多分歧,有人认为中国画这一称谓不准确、不科学;也有人认为中国画的所指范围过于宽泛,很难对中国画作出一个准确的界定。甚至今天90后的一些年轻人根本就不关心什么是中国画,如何界定中国画,或者是一提起中国画这三个字就与梅兰竹菊产生联想,抑或是根本就看不懂中国画,也不喜欢中国画。但奇怪的是却能看懂油画,喜欢油画。这样的情况,并不利于中国画的当代传播,也难以发挥中国画对青年一代审美趣味的影响作用,长此发展下去,中国画在未来将会失去一部分数字可观的青年观众。所以,在21世纪的今天,重提中国画的命名及界定这一老话题,对于中国画的传承与发展及增进其在当代的有效传播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而理清中国画的命名及界定的诸多问题,使中国画呈现出一个清晰的传播面貌,对于增进中国画在当代的有效传播也具有一定价值。
首先,世界上大多数画种的命名都是从材质出发来命名的,很少从地域或国家的层面去命名一个画种。现在算来,也只有中国、日本、印度等少数几个亚洲国家会以这样方式来命名本国的民族绘画。曾经有批评家对此就提出了质疑,水中天就曾提出:“无论从世界范围看,还是从绘画的姊妹艺术看,像‘中国画这种命名方式,都是绝无仅有的。我们可随便设想一下,如果在其他艺术门类出现同样的分类方法,将会有什么后果。若以舞蹈为例:中国舞(国舞)、芭蕾舞、民间舞、古典舞、交谊舞、集体舞……或者诗歌:中国诗(国诗)、叙事诗、抒情诗、散文诗、自由诗、朗诵诗……我相信绝大多数读者会认为这是十分荒谬的。但在中国现代绘画中,类似的荒谬已经‘约定俗成,大家已经见怪不怪了。”的确如水中天所说,中国画这一命名方式确实有点不伦不类。但是,从中国画这一名称产生的历史背景来看,这样的命名方式也算是情有可原。因为,当时的中国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用中国画这一名称来与强势进入的西洋绘画作出区分,也是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无奈的选择。
其次,对于“中国画”的界定问题一直纷争不断,主要表现为这样几点。一是中国画作为中国绘画的特指,其所指范围十分宽泛,中国画这个品类旗下还有众多的品牌,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产生出了不同的界定结果;二是随着中西艺术不断地交汇,中国画内部也一直处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中,一些新的品种的出现在不断地扩大着中国画的原有边界,这也增加了界定的难度;三是人们总是习惯于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去对某种事物作出理解,这也必然会导致分歧的产生。比如,在一些当代水墨艺术家看来,中国画是不具有开放性的“保守”、“不思进取”、“封闭”的代名词。而在一些传统艺术家开来,中国画继承与创新并重,有着勃勃的生机;四是对中国画的边界一直存在着分歧,中国画虽以国家称谓命名,实质上还是从材质出发去作出具体的边界界定的。比如工具材料为中国特有的笔、墨、纸、砚及绢素,传情达意依靠的十分成熟的一套笔墨系统。但是,一些冲出了传统材质边界及偏离了笔墨规范的当代水墨艺术还算不算是中国画呢?所以,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因素,对中国画的界定问题,的确很难做到令所有人都满意。但是,如果不尝试作出界定,也会使中国画在传播上出现信息的不对称性,不利于中国画的当代传播。
实质上,《辞海》里就有对中国画较为完整的界定,其定义是:“中国画是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中国民族绘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体系,约可分为人物、山水、界画、花卉、禽鸟、走兽、虫鱼等画科,有工笔、意笔、勾勒、没骨、设色、水墨等技法形式,勾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虚实疏密和留白等表现手法,来描绘物象与经营构图。取景布局视野宽广,不拘泥于焦点透视。有壁画、屏障、卷轴、册页、扇面等画幅形式,并以特有的装裱工艺装潢画幅……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做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由于书画同源以及两者在达意抒情上都和线条的运用紧密结合,因此绘画同诗文、书法以至篆刻相互影响,形成了显著的艺术特征。工具材料为中国特制的笔、墨、砚、纸和绢。建国以来,中国画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指引下,通过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更加丰富多彩,而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目前来看,《辞海》的解释是较为全面的,从中国画的内容到形式,从题材分类到表现技法,从艺术家主体的创作观念到审美客体的审美趣味等方面都作出了准确的表述,但对建国以来中国画发展的论述有一定的时代性局限。
三、中国画的体裁分类
中国画从体裁上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三科。在中国画的发展过程中,从最早的陶器彩画、帛画、漆器彩画和壁画,发展到唐末五代,基本上形成了人物、山水、花鸟三个分科。其中人物画历史最为悠久,从我国内蒙阴山以北的乌兰察布岩画中就发现有大量的人物形象,证明在距今一万年以前我国就有人物画了。在早期中国绘画中,人物画是主要体裁,中国人物画的第一个高峰出现在唐代,唐代也被看作是古代中国人物画的鼎盛时期,一直到北宋时期其主流地位才被山水画所取代。中国人物画的第二个高峰出现在近现代,西方写实主义的手法给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性,所以从20世纪初至今,中国人物画已成为了各级美展及艺术院校教学的一个主要样式。而山水画的鼎盛时期是在宋元两代。尽管在明清时期其发展势头有所减缓,但山水画一直是中国人喜爱的一个绘画品种,即便是在明清花鸟画兴盛的时期,山水画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明清两代的很多画家山水、花鸟均通,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自20世纪初以来,与人物画相比,山水画、花鸟画的发展步伐有些减缓,虽然出了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李可染这样的大师。但是,人物画一直都是主流的样式。这是因为历史上的写实主义在宋以后就被“文人画”冲断了,随着西洋写实主义绘画的流入,在西画的参照下,人物画还有可以发展的空间。而山水画、花鸟画的写实风格,不论是青绿山水、界画还是宋画中的花鸟,历史上就已经很成熟了。所以,山水画、花鸟画主要是在笔墨上、图式上进行突破。
【朱平,云南财经大学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