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中国艺术发展的历程中,富有艺术灵感、敢于创新的画家犹如璀璨的明星在艺术的历史长流中绽放光彩。而中国的花卉画是自然万物在画家的审美过程中得以升华的产物,往往具有一定的抒情性,借一花、一草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反映了现代社会生活,也提高了学画者对理论的把握,对技法的掌握程度,因此研究恽寿平的“没骨花”对当代中国画的理论研究和本人的创作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恽派“没骨花”的形成
“没骨”:不用墨线勾勒为骨,直接用彩色描绘物象,它和工笔息息相关,却有别于工笔,不是写意,却和写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介于“工笔”与“写意”之间的一种绘画形式。它重视写生,用色技巧自成一体,极大丰富了中国画的发展。
说到“没骨花”,就会提及五代徐熙和其孙徐崇嗣。徐熙画花卉,先落墨写枝叶蕊萼,后略敷色彩,称为“落墨花”,就是落墨一格的写意风格,后落墨一格经徐氏子孙徐崇嗣的改变,成为了“没骨画法”。然而在元、明两代因无人传习,逐渐淹没,随着“没骨画法”的复兴与衰败,起起落落,一直到清代初期,“没骨画”的画家可谓是凤毛麟角。恽寿平极力恢复了几乎失传的“没骨花”技法,并创造自己的“没骨花”,且进行了大胆尝试,付出了艰苦努力,让“没骨花”成为了清代花卉画的主流。
恽寿平,清初画家、诗人,别号南田。其父恽日初,是有抱负、有学问,也是一个怀才不遇的志士。伯父恽本初,号香山,是明代著名的山水画家。父辈的气节、学识及艺术素养,影响了恽寿平绘画的志趣和品位。恽寿平擅长山水与花卉,后以“没骨花”作为艺术的主攻方向。他作为清初“六大家”之一,因传承并发展“没骨画法”而在中国绘画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翻阅古今画论,大家们对恽寿平的花卉,尤其是对“没骨花”赞不绝口。
恽寿平的“没骨花”在清代初期较为呆滞、一味仿古的画风中,有一股清新之气,而从恽寿平的“没骨花”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给予了“没骨”崭新的模样。在恽寿平39岁时,他创作出《安石榴图》,在这幅画作中,恽寿平自题三处,第一处“辛亥秋九月,南田草衣寿平赋色,”是记录作画的时间。第二处“写生家神韵为上,形似次之,然失其形似,则亦不必问其神韵矣。余曾见宋人画一石榴,渲染且数十遍,至无笔可寻,无色可拟,庶几形神俱妙,识之于心已久,暇日在白云精舍,适友人携安石榴见饷,硕大丰丽,霜皮剥裂,殊异常品,此正叔家所谓壁拆路一一自然,因以宋人设色法图之。”第三处的题跋可以看出恽寿平作了数十幅的石榴图,记述了《安石榴图》的创作过程,可以看出这时期的恽寿平“没骨”花卉已慢慢走向成熟。
二、恽派“没骨花”的艺术特色
“活色生香”也是“生香活色”,用来形容艺术形象的惟妙惟肖、生动逼真。恽寿平的花卉画之能够脱离尘鞅,生动感人,是因为他继承前人,积累自身,进行新的创造。恽寿平可以创新和发展“没骨”画法,是因为他极为尊古和自身不断的探索。从他的一些题跋中可以知道他对当时画坛的清晰认识和自身几十年来对古人的艰苦钻研。
在明末清初之际,山水画阵容壮大,花卉画势力相对薄弱,而恽寿平选择了花卉画,并开创了新的技法。他正确吸收了黄筌和徐熙两派的技法,不仅注重写生,还力求形似传神,追求雅淡,出现了“没骨”花卉的新道路。
恽寿平的花卉,清新雅淡,形神兼备,笔触自然轻快,设色明净雅淡,令看画者赏心悦目。他追求审美意象,从青年到中年这一时期,他完成了作为文人画家的修炼。而恽寿平的生前好友王翠在他辞世之后为他题跋:“顾见平日每画一花,必折是花插之瓶中,极力临摹,得其生香活色而后已”。而“生香活色”也精准的概括了恽寿平“没骨”花卉的特征,这一词被后来品评恽寿平的“没骨”花卉广泛引用。当前一提到工笔花卉,就会想到正规的“十八描”、“分染”和“罩染”等一系列的技法套路。第一次学习工笔花卉时,本人也有类似的感受,但每当看到恽寿平的“没骨”花卉时,就被画中洋溢的“生香活色”艺术特征而感动。
恽寿平在绘画中广泛的吸取了历代以来高超的艺术技法,并与自己的艺术创造相融合,他非常重视笔墨的运用,并且主张画作不要露出笔墨的痕迹。而在他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是在学习古人的笔墨技法,而是在学习古人技法以外的神韵。而这种神韵并非刻意的去表现的,是自然流露的,这一点对于我们的创作是非常重要的。他的花卉画在笔墨和用色方面,都是经过无数次的练习,表达出了清逸但又不浮躁,沉稳而又不郁结的艺术特色。要看重创作中艺术感情的投入,而感情的抒发是恽寿平对于自己艺术主张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只有注重感情的投入,才可以把握自然花卉间的灵气,作品才能让观画者感动。画家具备了丰富的创作热情,通过笔墨来生动的表现自然花卉的神韵,才能使画中的景物更加有灵性,使观画者产生共鸣。
恽寿平一生追求“逸”这种高雅格调,他把“逸”作为一种绘画审美的理想境界来追求。虽然恽寿平主张“不落畦径”,认为这样能到达“逸”的高度,但同时他也重视技法的累积,作画时要精心构想,落笔要谨慎,对于创新的技法,要懂得灵活的运用。《南田画跋》中有记载:“高逸一种,盖欲脱尽纵横习气,澹然天真,所谓无意为文乃佳,故以逸品置神品之上。若用意模仿,去之愈远。”由此看出恽寿平欣赏绘画形式的简约、淡雅,反对人为的矫揉造作的画法。而且,简约雅逸的画风可以体现物体本身的天性,还原物象本色。事实上,画风笔墨的简练,不仅使鉴赏者有更多的想象空间,而且让绘画的意蕴更加深远,鉴赏者有了生动的审美想象,那么画作就会有一种灵动的审美情趣在里面。
三、恽派“没骨花”在创作中的影响
曾经有一位清人对恽寿平的“没骨花”做出这样的评价:“玲珑丹彩散天葩,刻画争传没骨花”,而这一句的前半句是说“没骨花”的艺术价值,后半句话是说“没骨花”的艺术影响。恽寿平的“没骨花”不仅重现了消失了长时间的画风,给阴霾的明末清初花卉画坛带来了一股清新之气;而且他的“没骨花”是以“雅俗共赏”把普通百姓与艺术沟通到一起的一种审美样式。
如今我们研究恽寿平的“没骨花”,其意义在于方便为了我们现在的工笔画创作提供了技法上的支持,所以在我们平时的绘画创作上,我们要讲究自然质朴的绘画技术。在恽寿平的笔下,是热情洋溢的一片有生命气息的花卉,作画者总是以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作为基础。现在我们的绘画创作过程中,大多以写生为主,但是我们也要注重传统与写生相结合,在创作中不断拓展可发挥的空间。在当时的条件下,恽寿平只在绘画中拓展了水与色,就在绘画史中创造出了一片全新的艺术空间。而我们现在的绘画世界中,有那么多丰富的材料供我们选择和使用,所以只要坚守艺术的重要价值,会摸索出更多的绘画技巧来丰富我们的创作。只要我们在笔墨、设色等方面要不停地尝试创新,要不同程度的去推进和突破我们原本比较老套的技法,但又不丢失对传统的承袭,创立了自己富有表现力的绘画风格。
从上述中可以看出,在绘画创作中我们要做个有独立性,有独特艺术见解的绘画者;我们要重视传统,但同时又不能被传统所缚住;要看重社会对绘画的要求,但又不被世俗的眼光所左右。从传统中吸取优秀,从观察中体会所具备的神韵,从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中所得到的启发,认真创造好每一幅创作。
【徐娜,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