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读金陵 荷美茶香

2013-04-29 16:38吴梅云
茶道 2013年8期
关键词:茶友玄武湖茶席

吴梅云

印象中,论及品茶,无非一茶一席,几人几座,很少会经历这么一场响应各地,百号人聚,内容丰富、场景变换,却又组织有序的循迹品茗会。令人不禁感叹,原来品茗之事,动静皆宜,一切外物,凡与茶相关,皆不显杂。而这一切不能不感恩于《海峡茶道》杂志及金陵茶人老崔,茶友们才得此机会在以“茗读金陵,荷美茶香”为背景下,优雅从容地展开循迹游茶的动态画卷。泛舟“禁地”:一湖烟雨一壶茶

较之往年,南京今年的雨季有些姗姗来迟,到了7月初还频频回顾,似乎刻意在等这场特别的茶会,要为其添分加色。确也如此,倘若没这雨,茶会第一轮:泛舟水上,

“湖”说中国茶,也不会来得如此烟雾缭绕,诗意盎然了。

上船坐定后,茶友们第一时间品尝到了老崔茶馆特别为玄武湖应景而制的荷花茶。因为恰逢“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之季,玄武湖内自也是朱颜碧墨、芙蓉披红、一脉幽香。此茶此景已然将“荷美茶香”诠释得淋漓尽致。当然,这款茶不只妙在应景,其功效却也独特。此茶原料为老白茶加荷叶。由于老白茶原本具有去除体内湿气的作用,特别适合黄梅天喝,荷叶又具有降压降脂的功效,清凉败火,燥热的夏季饮用再适合不过。

品茶间,游船悠然行走于玄武湖,绕过“五洲”。他乡来的茶友,在优美的介绍词中感受着玄武湖周围钟山的神秀、明城墙的古朴,湖中“五洲”的盛景。而放眼千年。这份悠然自得绝非如你我般普通人所能享受。

玄武湖曾被称为“后湖”,因其位于钟山之北。东吴时代,它曾是水军操练场所,当然最为外界仰慕的还是它在六朝时作为皇家水景园林那段辉煌。再次兴起已是明朝时期,朱元璋为了统计人口资料,想起快被遗忘的后湖,在五洲上设立黄册库,为防普通百姓修改黄册,黄册库被列为“禁地”,当时36块“后湖界石”阻断了普通百姓通往后湖的脚步。如今,唯一保存下来的一块“后湖界石”被置于梁州黄册库,见证着这里曾是怎样的戒律森严。

品茶赏景还不尽然,不少茶友带来了与茶有关的话题,不时活跃着船内的气氛,因为这原本就不是一场只跟“静”相关的茶会。从学识渊博的丁以寿教授那总能了解到平常少为人知的典故。比如李白与后湖的渊源,以及李白不只是喝了酒之后才能写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之类的磅礴之句,其实他在喝了茶之后一样能成为中国历史上“以茶入诗”第一人,随口吟出“茗山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的佳句。而从天台山的茶友带来的话题中,则可以了解到什么才是真正“禅茶一味”……

置席湖畔:半是天水半是茶

茶会进行到第二轮:玄武湖畔,席释各家茶时,他们只用了一个下午便彻底领悟了江南之雨“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含蓄。午餐后,12位席主便开始布茶席。刚刚结束一场雨,天色微微泛了白色,茶友们松了一口气。赶紧开始有条不紊的布席行动。

茶友们来自全国各地,所布茶席自然也是风格各异,各释其道。其中借助玄武湖对面若隐若现的小桥为背景。席主彭锦芳的《江南茶道》一席“小桥流水人家”意境顿生:乌蓬船头,赏荷;雨打芭蕉,听曲;小桥流水,净心;日光竹影,摇扇;风炉红火。瀹茶;后湖印月,静泊。

由来自山西戈振准备的《晋在不言中》则浓缩了山西的文化,茶席大部分精选以山西黄河流域人文为主线的砖雕、土陶、漆器等民间元素、底蕴厚重。不拘—格,彰显豪放,用一席无言之语,展三晋黄土之情。

茶友中唯一出家人身份的法渡师傅则以《茶鼓灵响》为名布置一席,与其它茶席最大的不同就是置于席上的茶鼓:它曾在每一个寻常的黄昏响起,回荡在华顶的远峦。却无声消弭。当它再度从耳边传来。在盏中激起心灵的回响,无声的救赎。

值得一提的是席主任晓峰布置的《茶香三千里》:荷叶已擎犹半卷,荷花微绽妆湖面。此叶此花真可羡。玄武唤,杉林城堞后湖畔。路隔三千缘一线,烹泉瀹茗情无限。虽谓世人多聚散。频祝愿,茶烟如缕长相见。甚是符合其东道主的身份,千里之外,茶香引客。

12位席主各尽心思,给大家带来了不同的视觉、心灵上的享受。正当席主们准备第一泡——雨花茶时,一片乌云飘来,这边雨花茶入盖碗,煮好的泉水刚入盏一半,那边雨点就开始黄豆般下坠。有席主笑称这才是真正的“天降雨花”。等到分茶到各自杯中时,杯中已有半杯雨水,奇怪的是,大家并未在意这雨的“威胁”而倒尽杯中雨水,反而是淡定地细细品味这半杯天水半杯茶。

一手举伞一手端杯,又怎会影响到茶友的情绪。更何况,眼见所及。荷花丛中飘来一画舫,舫上立一古装美女,婀娜多姿,顾盼生辉,原来是在演绎昆曲《牡丹亭》中片段。其优雅的唱腔,舞蹈般的姿态,让茶友们完全忘记了还有大雨干扰这回事,整颗心都沉在茶和曲里了……

随瀹午门:昔日饼团今日芽

茶会第三站安排在次日上午,地点选在明故宫遗址。在这里。是为感怀一个人,非普通人,大明天子朱元璋。大多茶人都知晓,茶自神农始,闻于鲁周公。而唐代之前不懂制茶法,茶叶“煮茶汤式”烹而食之。直到陆羽总结前人经验,始创蒸炒制茶法,形制以饼茶为主,并成为主流延续。当时不仅作为龙、凤团饼价昂贵得令人咋舌,其烦琐的一套品茶程序也不能在普通百姓中普及。

至明代,朱元璋也嗜茶,但平民出生的他自是能由此及彼体恤百姓,一来为减轻茶农制作贡茶的压力,二来能夠让喝茶的事变得更加随意与普及。遂下诏,废龙团贡茶而改贡散茶。以芽茶进贡。正是这一举措,直接改革了唐代炙烤煮饮饼茶法而为“一瀹而啜”法。其历史意义且不去考究,就现实意义来讲,茶会第三轮能在此顺畅进行便已说明一切。

明故宫遗址历经几番变故如今保存相对完整的就是午门,即今日所谓午朝门,完全依据历史原貌,未重新修建。因而眼前呈现看似一片颓垣残壁。不过那时令人联想到的不是残破和悲凉,而是枯木逢春的另一番景象。

清晨的午朝门因了前日一夜雨,反而益发生机勃勃:石缝中幸存的杂草挂着水珠,直竖起身子;石桥下的小池塘水面见涨,游动的小雨追逐着嫩绿的点点浮萍;不知哪处角落里,传来蛙声一片,却不见蛙影。早有晨练的民间艺术爱好者在门楼里释放性情,这边歌声那边舞,这里葫芦丝那里箫……历史的盛衰一切任由风吹雨打去,大多数人更在乎当下的存在,正如经历了雨水后那初晴的天空,总能令人满心喜悦。

一座座明朝留下的地基石柱此刻成了茶友泡茶的席案,少了昨日的讲究,多了—份随意。案头只置茶具,茶友们自带茗杯,自泡自品。没有任何点缀,只有明朝砖石相伴,另有幻想可期待;某朝某日,朱元璋是否也倚在同根石柱上,如此刻的自己,泡一杯散茶,惬意地不想世事,单单只为一口茶……

猜你喜欢
茶友玄武湖茶席
茶席设计的研究综述
上海:与一席茶悦然相对
环湖绿道游憩机会谱构建及应用——以南京市玄武湖为例
水系历史变迁视角下的玄武湖生态功能退化原因探析
南京北湖艺舫 (玄武湖店)
江苏省南京玄武湖水利风景区
茶席:一种可以玩的艺术
中国茶叶博物馆茶友会 茶,原来可以这么玩
天下茶友 茶圈中的社交网络
中国茶叶博物馆茶友会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