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彦飞
在体育素质教育中,我认为应该把握的基本点是:尊重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科学地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掌握科学合理的健身方法。在几年的体育教学实践中,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实施素质教育的:
一、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1、规范训练法。就是用制度和规则所指明行为的规范标准来训练指导学生行为,从而收到培养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的结果。体育的特点之一就是很多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制度和规则要求下进行的,这就为利用制度和规则作为行为规范来教育学生提供了有利条件。明确制度和规则的竞赛活动固然可以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就是非竞赛性的活动也可以制定相应的规则作为教育的手段。此外,除了活动的本身所包含的规则之外,还可以就课堂纪律和教育内容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作为学生行为的准绳。
2、集体训练法。体育教师应当在采用集体项目的教学中,让学生意识到在集体项目中,不顾集体利益,不与其它队员配合,一味地“表现自己”,都会给他人、给集体带来损害,将受到集体舆论的谴责。
3、对抗与竞赛训练法。我们培养学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具有时代感和积极进取,勇于竞赛的精神。而这些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在体育教学中都有较大的活动空间,因为竞赛是体育的突出特点,各项体育运动项目都具有对抗性和竞争性。尤其是在比赛状态中,其对抗和竞争因素体现得更为强烈。它往往使参加者承受高强度的心理负荷,并且还必须在这种强负荷的情况下去争取达到自己的目的。有意识地进行对抗,竞争性较强的教学与训练,就可以使学生的身心承受力提高,获得勇敢拼搏,顽强进取的心理和行为品质。
4、表率示范法。表率示范法是教育者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学生的方法,它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对学生个性品德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体育教师的身教常比言教能产生更大的影响,其形象也给学生的印象十分深刻。如果自己没有正确的道德意识,或者言行不一,那就会使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受到不良影响,干扰学生道德信念的建立,给品德形成带来阻碍,所以体育教师的仪表言行,都应该考虑到它可能的模范性和感召力。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然后才能要求学生,要充分用自己的性格和人格做表率,使学生从中领悟和产生道德概念,从而乐于接受和效仿。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经过亲身实践,必然会认识到它的正确性,从而建立自己的道德信念,形成自己的性格和品质。
二、要严而有法
1、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必要的情感基础。师生关系的好坏关键取决于教师。首先,教师对学生必须有爱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其次,教师必须尊重和信任学生;第三,教师要深入了解和理解学生,“知之深”才能“爱之切”;第四,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朋友.能经常交流感情,使学生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
2、要严得合理,严得可行。严要严得合理,是教学所必须的,有利于教学的有序进行和目标的实现;其次,提出的要求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认识水平与运动能力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第三,对学生的批评是公正的,中肯的,是符合学生的觉悟程度的。
3、要做到令行禁止。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布置的任务和提出的要求必须严格贯彻执行,做到令行禁止。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作风,否则,就是对学生马虎从事不良风气的纵容,也是对教师权威的蔑视。
4、教师要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教师里表如一,千万不能上课一套,下课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教师必须以自已真实的模范行为来影响学生。
5、既要一视同仁,又要区别对待。一视同仁,是指教师对学生不要有亲疏远近之分,无论是对班干部,体育尖子或优秀学生,还是对一般学生,教师都要防止“晕轮效应”、遮掩性与定势性的消极影响。
但凡属于能力问题就必须加以区别对待。不能用一个标准来要求不同水平的学生,在贯彻严格要求的方式方法上,也要从不同对象的实际出发。
6、要严而有度。严格要求并非是一堂课自始至终,一严到底的。一堂课犹如一首诗,一个乐章,应有张有弛,起伏跌宕,富于节奏。因此,必须严而有度。
当今,由于全球性的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新知识、新技术的竞争,已引起了世界各国对人才培养的普遍重视。教育肩负着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任。在未来的社会中,那一个国家的人才素质(思想文化,身体素质)愈高,其生产力发展愈快,综合国力发展水平更高。所以,我国需要尽快培养出赤子之心的高素质莘莘学子。因此,我几年来从实施素质教育角度出发,在体育教学中进行了一些粗浅探索,收效良好,以求自己的实践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尽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