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伐
越是经济困难,美国越是把军售视为拉动需求、振兴制造业的重要法门,可是军火是很容易“太阿倒持”的特殊商品,如何“趋利避害”是美国主政者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综合日、韩、新加坡等对美军购大户的相关资料,探究一些美国与盟友进行武器买卖的“弯弯绕”。
耍流氓也摆绅士派头
自上世纪50年代美国出现“军工复合体”利益集团后,武器出口就成为美国经济获利、拉拢盟友和左右国际关系的重要手段。
当前,美国军售主要依据《武器输出管制法》展开,同时还有五角大楼主持的“安全援助计划”作为行动准则,该计划包括对外军售、对外军事融资、国际军事教育与训练、直接商购、经济援助基金、维和作业等多种方式。
在日韩等同军事采购官员看来,可以直接和美国军火商谈判的“直接商购”模式对他们最有利。可是美国政府往往把这些生意强制性地安排成“对外军售”模式,即由购买方与美国政府共同签署发价书,买方委托美国全权办理采购事务,美国收取不菲佣金。
美国盟友要想启动“对外军售”程序,关键一步就是要拟订“发价书”,它除了要符合美国《武器输出管制法》的条件,还要附上特别条款,以便确定如何裁决交易争端,当然裁决依据都得是美国“说了算”的国内法,如《联邦采购政策局法》《美国军事采购法》《美国联邦采集合理化法》及《联邦采购法规》等。
对于发价书的撰写,日韩等国官员可谓“一肚子苦水”,他们都认为美国故意执行或明或暗的“不公平”待遇,例如以格式化条款规避责任,千方百计利用附加条款向买方转嫁风险。最让人受不了的是,不仅只能向美方指定的交易商采购,而且美方还不对货品提供品质保证,只要产品一经交接,之后发生的“非设计性技术瑕疵”,美方概不负责。美方还有权修订规格、价格、付款及交货期限,有权取消或延缓交易执行。用一位韩国军购官员的话说,这叫“耍流氓也摆绅士派头”。
美国喜欢“惰性”客户
美国还公开将“对外军售”当作调节美军武器库存、推陈换新的渠道,美方在发价书条款里明确表示可供出售的货品包括库存品(尚在保质期内)或再制品(翻修品),然而,等到这些军品交付买方使用时,就有可能已经过期。
正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面对美国利用“对外军售”条款巧取豪夺,不少国家和地区也寻找五花八门的方式进行反击。2005年后,受到沙特、阿联酋、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军购大户的集体抗议,美国终于同意对“对外军售”进行改革,例如将行政管理费从合同价值的3%降至2.5%,并简化审批手续。
一些国家还提出,对美军购活动中千万不能“偷懒”,尤其美方在发价书环节要求将合约管理事务全数委任给自己,这等于花钱帮美国维持一支精干的武器采购与后勤保障队伍,而买方的后续保障还得仰人鼻息。当然,美国很乐意这种“惰性”在海外客户中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