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里雾里的农夫山泉“标准门”

2013-04-29 00:44
晚报文萃·开心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瓶装水国标利益

在这之前,没人相信一个“卖水”的会和一个“卖报”的纠缠在一起,打了一场关于“标准”的口水仗。“卖水”的为农夫山泉公司,哪怕是在由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其关于标准的问题似乎仍是说不清道不明;“卖报”的为《京华时报》,为了披露“卖水”的标准问题,连续27天、67个版面“反反复复地报道”,似乎有些不依不饶。

跟官司相比,公众更关心质量

农夫山泉被指标注的仍是地方标准以来,各方都忙着掐架对骂,一方声称有人构陷抹黑,一方则抓住标注的标准“违反国标法”这一尾巴不放。目前的乱局发展到诉诸法院索赔数千万元的地步,纠纷的长期化已形成定势。这样的乱局,对民族品牌还守住半壁江山的桶(瓶)装饮用水产业,无疑是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

围绕这一“标准门”所爆发的混战,已经上升到国家如何积极管理民族品牌的根本问题。这一“标准门”因国标不明而国标法先行的错位问题引发,至少牵涉到同一产业两家民族企业的恩怨,其中有习惯性经营手法之争的“私活”问题。这样的争斗,注定没有赢家。“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外资品牌伺机扩大份额也是可以预料之事。

云里雾里的“标准门”遮掩行业乱象

据统计,2011年,全国200个城市地下水质监测中,“较差一极差”水质比例占55%,并且与一年前比,15.2%的监测点水质在变差。去年,又有媒体爆出我国自来水合格率仅50%,上百种有机化合物、重金属离子进入水源。在中国水污染逐渐加重、多地自来水质量不合格的现实下,公众花钱买瓶装水喝,本是为了追求安全、健康的生命之水,但逐渐浮出水面的瓶装水行业标准乱象,显然会对公众再次造成心理冲击。

针对瓶装水水质指标仅20项,低于自来水国标的现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的一位专家称是因为“瓶装水的水源来自于自来水,所以在自来水检测过之后,某些项目上,瓶装水应该不需要进行检测”。但一个现实是,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许多山泉之类的“天然水”,已并非使用自来水作为水源。在行业现状不断变化,世卫组织亦更新了检测方法之后,瓶装水的标准却未更新,测菌标准甚至按前苏联的标准,显然会给企业留下标准空隙,给瓶装水安全埋下隐患。

标准先是翻着花样。

然后变成“无法可依”

标准混乱的表现之一是层级繁复,最高级别是国家标准,其次是各省市区的地方标准,最后还有各企业标准。标准混乱的表现之二是花样繁多,现行饮用水国家标准有5个,涉及瓶装水的国家标准就有4个,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种类之多则数不胜数。作为瓶装水生产和质量监管的“律法”,行业标准必须让企业“规定动作”明确、到位,让监管部门“一把尺子量到底”,让消费者一眼“看透”水质的好坏。有法才能井然有序,无法自然乱象横生,而瓶装水标准既多又乱,众声嘈杂中淹没了权威的声音,无异于另一种形式的“无法可依”的尴尬境地。

以前抱怨标准太少,如今指标多到纷乱,谁来一锤定音?

瓶装水标准统一,指望相关部门和地方依法行事,主动解决标准打架的问题,恐怕是奢望,对此,主管部门需要积极作为。根据《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现行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和有关食品的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的标准予以整合,统一公布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也就是说,国家卫生计生委有责任也有权力站出来,对混乱的瓶装水标准一锤定音。

标准之争,说到底是公众对食品安全行业焦虑心态的真实写照。无论是之前的乳业标准之争,还是此次的瓶装水国标之争,公众所期待的无非是安全、健康的食品,公众所担心的是国标被企业利益和地方利益绑架,公众权益最终让位地方或企业利益。食品安全行业的标准修订,闭门造车显然是不行的,目前的瓶装水标准主要是原中国疾控中心食品所牵头制定,涉及的部门主要在卫生系统,起草单位还包括了一家企业。在这个标准的起草过程中,代表公众利益的独立的第三方标准审核机制显然并未参与。部门和企业联合制定,就容易出现双方利益互相依托,公众利益被无视的局面。

浑水自然可以摸鱼,利益必然腐蚀质量

瓶装水标准混乱,是利益的产物。对于政府部门而言,掌握了标准,也就掌握了行业管理的话语权,所以,谁也不愿把到手的权力轻易放弃。对于企业而言,主导了标准,就意味着在竞争中能占领主动,排斥其他企业,所以它们自然想方设法让标准为自己“量身定做”。在此情况下,虽然瓶装水标准统一的问题屡屡被提出,但都无果而终,这次农夫山泉事件之后,浙江卫生厅曾表示,浙江省质监局制定的瓶装水浙江标准应自行废除,不过这个要求至今未得到浙江省质监局的公开回应。

产品标准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生产之初的质量,约束着企业的生产行为,而监管者的态度决定着产品最终是否可以流通到市场,不合格产品是否能及时回收,消费者则是检验产品质量的最终环节。对于消费者来说,质量和安全无疑是一个产品最基本的标准,也是公众所能忍受的最底线的标准。瓶装水若要通过消费者的检验,就必须首先制定统一、科学、跟得上行业发展的标准,并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引入第三方标准审核机制,确保标准不被任何利益绑架,为公众所接受;其次,监管者的监管力度到位,加强监管,及时加大对低标准、不过关企业的处罚力度。

许多问题离不开媒体的揭露、报道和跟进。如果企业自身及产品质量过硬,一定经得起媒体、舆论的质疑和追问,也经得住市场的考验。2013年4月,国家卫生计生委表示,将加快包装饮用水标准的清理,对相关标准中的安全指标进行整合,及时制定包装饮用水通用标准。瓶装水取消地方标准,统一国标,方向已然明确,关键在于卫生部门能否履行法定职责,无惧各种利益阻力,当好公众健康看护者的角色。

猜你喜欢
瓶装水国标利益
给瓶装水一个身份证——一种用于瓶装水区分的可识别标签
塑料瓶装水经过暴晒会致癌?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KHS新型瓶装水专用灌装系统
凝心聚力,共同迎接“新国标”时代
车辆碰撞预警系统有望进入国标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中小学塑胶跑道“新国标”立项公示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链与新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