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明健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对教师和学生来说,最大的变化是教材的改变,在化学新教材中最吸引的部分,是新增栏目的设计。本文是以“思考与交流”栏目内容浅谈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思考与交流 课堂教学 运用
人教版教材《化学1(必修)》在栏目设置上比以往有了很大的突破,在每章节中都设置了大量的栏目,其中“思考与交流”是新教材突出的栏目之一,《化学1(必修,2007年版)》在18处设置了“思考与交流”栏目,提出约40个问题,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把知识以“问”的形式展开。这些内容的设置不仅大大丰富了教材的内容和视野,为课堂教学提供方便,同时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实践的机会,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有效的条件。下面以“思考与交流”栏目内容浅谈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运用“思考与交流”导入新课
“思考与交流”在课前往往设置一些学生熟悉、贴近生活、生产的交流问题,使学生能够很亲切、很自然地导入新课的学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方式运用,和以往的教学相比收到了更好的效果。
例如思考与交流(本文例子均选自《化学1(必修)》:
(1)硫酸、硝酸、盐酸都是酸,它们在组成上有什么持点?
(2)这种特点与酸的通性有什么关系?用电离方程式表示。
(3)实验室里用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时,往往有稀硫酸或盐酸,而不用浓硫酸或硝酸,这为什么?
该栏目安排在“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知识学习之前引入,来导入将要学习的内容。通过对本栏目问题的思考、讨论与交流,学生不仅明确新学习任务,而且明确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的目标和方向,同时通过对“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的方法的归纳,为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的学习奠定基础。而且,通过该栏目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及时查漏补缺,为进一步学习扫除障碍。
又如思考与交流:
你知道沙里淘金吗?淘金者是利用什么方法和性质将金子从沙里分离出来的?如果有铁屑和沙的混合物,你能用哪些方法将铁屑分离出来?
在“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知识点中引入的思考与交流:关于沙里淘金的问题,进而提出分离铁屑和沙的混合物的方法,这就为进一步学习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起到了定向和引导作用。使学生能在上课初就对分离与提纯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该栏目的作用,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发现新知识的生长点,很自然地导入新课内容。
二、运用“思考与交流”讲授新课
教材中的有些“思考与交流”是编者专门为学生理解重点、解决难点而精心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师生对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化学规律和概念的理解,分散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发表见解的意识和勇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很好地运用“思考与交流”的功能,组织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例如思考与交流:
(1)如果要除去粗盐中含有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以及一些硫酸盐,按下表(表:略)所示顺序,应加入什么试剂?可参考资料卡片中相应物质的溶解。
(2)加入你选择的试剂除掉杂质后,有没有引入其他离子?想一想可用什么方法把它们除去?
基于初中学习的实际,学生对除杂过程的综合优化处理的掌握是不够深入的。教材设置这个问题,主旨就在于对离子除杂知识加深拓展。该问题强调在离子除杂时,不仅要考虑采用什么试剂,而且还有考虑“所加试剂的先后顺序、试剂用量,以及试剂过量后如何处理等”。通过本问题的思考与讨论,相信学生对除杂应该遵循的原则(要求)能够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使学生对除杂问题的认识更加完善,超越初中化学关于除杂的实验要求,学习了课堂要求的新知识。
三、运用“思考与交流”自然过渡
教材中的一些“思考与交流”栏目是可以帮助学生从一个知识点迁移到另一个知识点,加强各知识点的联系,从而使他们的思维向广度发展,教师可以此作为过渡语言。
例如思考与交流:
请分析下列3个氧化还原反应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前后有无变化,讨论氧化还原反应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有什么关系。
在学习根据反应中是否得氧或失氧,把化学反应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之后,引入“思考与交流”栏目的问题及交流与讨论,得知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物质所含的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氧化反应、降低的反应是还原反应。很自然地过渡到并非只有得氧、失氧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故“思考与交流”栏目在知识点的过渡中起了很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避免了思维脱节。
四、运用“思考与交流”对知识的迁移
例如思考与交流:
请参考酸的定义,尝试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
该栏目安排在“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专题学习之后。由于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已经删去了该部分内容。因此,从电离的角度概括酸、碱和盐的本质(或概念)知识对初中毕业生来说是陌生的。在“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知识学习中,课本从电离的角度分析了酸的本质。而本栏目的问题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电离”知识概括出碱和盐的性质,因此它的作用在于对电离知识的迁移应用。
五、运用“思考与交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思考与交流可承上启下,为今后的教学做好铺垫。通过对本栏目问题的思考、讨论与交流,学生不仅明确新学习任务,而且明确学习的意义,同时通过对方法的归纳,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例如思考与交流:
氨经过一系列反应可以得到硝酸,如下图所示。
(1)试分析上述反应中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以及在每一步反应中,氮元素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
(2)其中,氨被氧化生成一氧化氮的化学方程式为:
氮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哪些形式存在?有哪类生物能直接吸收含氮的化合物?人体里蛋白质中的氮是从哪儿来的?自然界中有哪些固定氮的途径?简单描述氮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人类的哪些活动参与了氮的循环?
通过“思考与交流”栏目设置问题,既是对本节内容的归纳整理、延伸拓展,让学生通过实例的思考与讨论、感悟。引导学生扩展到其他情况,启发学生归纳。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扩大的学生的知识面,为后续内容埋下伏笔。
六、运用“思考与交流”进行小结、巩固
思考与交流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明确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提高思维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对他们提出恰当要求,能让学生自己概括、推理、证明的,应该尽量鼓励学生自己去做。“思考与交流”栏目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归纳小结所学的内容提供素材。该栏目的设置,意在引导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使知识具有系统化得以巩固。
如果“思考与交流”中一些讨论题,学生须在学习新课中利用所学的知识才能解答,教师就可以将“思考与交流”中的讨论题作为课堂小结、巩固讨论。这样可避免在新课过程中讲的重复,节省了时间。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又有助于学生掌握、巩固新知识,减少遗忘。
例如思考与交流:
根据你做化学实验和探究的经验,想一想在进行化学实验和探究时应该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将注意事项写在不同的卡片上,与小组同学讨论,并进行归纳总结,在班上交流。选择使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故作为例子,分析引发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你认为主要的教训是什么?
该栏目安排在第一章“化学实验安全”内容学习之后。很明显,安排这一栏目的目的在于学生明确实验安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实验和探究的经验,归纳总结目前所学的和以前实验与探究中遇到的“实验与探究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并通过对相关问题的交流与讨论,共享集体思维成果,使得对安全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更加系统与完善。
新课程化学教材中的“思考与交流”不仅丰富了化学课程内容,也将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共同构建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教学也被激活了。同时,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也使教师从绝对的施教者变为化学课程的开发者、参与者,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了共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祖浩,王磊.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化学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 姚金兰.浅谈“思考与交流”栏目的教育功能[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1-2).